首页 > 别说再见:波切利自传 > 《别说再见》第九章(1)

《别说再见》第九章(1)

2025-03-30 14:55:14

伊洛先生和世界上所有的外公一样,十分溺爱自己的小外孙。

他有七个外孙,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他有空时就会当他们的司机、玩伴,有时也会作为权威人士给他们一些建议。

但外公格外偏爱阿摩司,因为他非常喜欢那孩子动听的歌喉,每当他的小长孙开口唱歌的时候,他总会被歌声深深地打动。

外公每次去找阿摩司的时候,都会让他爬到厨房窗边烟囱的第二层台阶上,给他唱几首歌来听听。

阿摩司总会答应他的要求,他也很了解外公的喜好,所以,他唱的总是《乡村骑士》中那首著名的咏叹调《妈妈,那酒真烈》。

奥莉亚娜也会被那精彩的表演所吸引,常常帮着外公去说服他们的小歌唱家,让他暂时从他的游戏中出来,进入戏剧中艺术家的角色。

慢慢地,阿摩司的表演更加稳健,也更具感染力了,他越来越频繁地接受邀请,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听众。

从晚饭后到在上床睡觉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一家人常常聚在一起,请阿摩司为大家唱歌,也用这样甜美放松的方式来结束辛苦劳动的一天。

伊洛外公还带些朋友回来专听阿摩司的演唱,这些朋友开始都对阿摩司的歌喉表示怀疑,而等到回家时,他们显然都已经被征服了。

在拉加提科,所有人都知道或听说过巴尔蒂家的小孩阿摩司的嗓音,他们说:上天一方面剥夺了那孩子的健康,而在另一方面又向他恩赐了过人的天赋。

甚至还有人开始邀请他去教堂演出,在弥撒或婚礼上献唱。

就这样,没过多久,阿摩司就首次在教区的教堂里登台了,他在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一小群宾客以及众多好奇的旁观者面前,演唱了舒伯特那首著名的《圣母颂》。

那次表演极为稚嫩,更谈不上熟练,然而演唱结束后,很多人的眼中都饱含着热泪,阿摩司的声音与外表之间鲜明的对比,异秉的天赋与残疾之间的强烈冲突,令所有人都深深地为之震撼。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为了吸引众人好感而唱歌的念头,在阿摩司的心中渐渐扎下了根。

唱歌开始成为他的一种命运,一种不可避免的需要,更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就如同在镜子中凝视他自己的脸庞,在阳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孩子们总是喜欢炫耀,阿摩司也一样,禁不住亲戚朋友的要求与夸奖,于是对这样的表演他也就不觉得无聊了。

说到底,那种表演虽然很讨大家的喜欢,但不过也是种游戏,和其他游戏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还听见爸爸妈妈商量着马上给他报名去学习音乐:他很喜欢这个主意,因为在学校里,他总是被挡在那些漂亮的钢琴旁。

每天下午他都能听见高年级同学的弹奏,而他只有过一次悄悄地靠近钢琴,摸一摸琴键,并试着弹上几分钟。

就这样,夏天过后,阿摩司回到学校,很惊喜地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被钢琴老师卡尔里尼先生叫了过去。

阿摩司曾听同学说起过他,他简单地介绍了课堂习惯后,马上就开始了第一节音乐课。

阿摩司和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读写音符和视唱。

阿摩司觉得这有点无聊,但一想到能坐在钢琴前开始弹奏的那一刻,就立即感到无比欣慰了。

几天后,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教室里,老师让阿摩司用两只手沿着同向和反向,弹出了他第一个音阶中的五个音符:do,re,mi,fa,sol,fa,mi,re,do.....几分钟后,阿摩司的手腕和手背都开始酸痛,但他生怕老师担心,仍然坚持弹下去,这时,老师正在写一些他自己的东西,忘记了阿摩司的存在;终于,老师让他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又给他布置了一个新的练习。

阿摩司想用自己的方式弹琴,就像周日弥撒后,在他家的镇子上弹奏管风琴那样。

但他显然不能这样做,于是,他顺从地遵循着老师的指示练习下去。

虽然并不很想学习,但当他第一次成功地弹完一首由拜厄 弹奏法改编的练习曲时,阿摩司还是非常激动的。

他弹了十几遍,幻想着能弹给爸爸妈妈听,或许还能弹给他的朋友们听,他们可能从来都没有近距离地见过一架钢琴呢。

有天早晨,加姆普里尼小姐给了孩子们一个惊喜。

十点钟的课间休息后,她从一只盒子中拿出了很多竖笛,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个。

她教他们如何组装,并展示了正确的手位,并且建议由卡尔里尼老师来帮助学习钢琴的孩子们。

她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演奏些东西,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而是真正出于对乐器的热爱。

几天后,阿摩司已经学会如何用他的笛子吹出几首简单的旋律了,这也证明了他是学校里最喜欢音乐的学生之一。

阿摩司把笛子放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晚上躺下后,就把它拿出来仔细地观察,差点没把它拆个底朝天。

那个乐器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莫名地吸引着他。

在安静的寝室中,他不能吹出任何声响,但他仍按住笛孔,模拟着演奏,直到不得不把它从自己那莫耳甫斯 之手(奶奶和姑妈总这么说)中拿开,放回去。

入睡前,阿摩司习惯手中拿着或摸摸他特别喜欢的东西。

他很喜欢这样,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能帮他驱散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那段时间,阿摩司变得越来越难以入睡,在安静的寝室中,他听到许多难以辨认的低语声,也许有人互相倾诉着秘密,或是讲故事、各自的经历和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他还能听到蒙在被子下低沉的笑声。

有时,值班助理也会怀疑地悄悄走进来,训斥说话的人,于是寝室便暂时陷入绝对的安静之中。

正是在一次那样的夜谈中,阿摩司从他的邻床,一个比他稍大一点、名叫埃托雷的男孩那里,知道了小孩子既不是鹳带来的 ,也不是藏在卷心菜下,更不像有些人听说的那样,自己从妈妈肚子里蹦出来的。

敏锐的直觉令加姆普里尼小姐开始有些担心,她怕不当的教育会把无知的孩子们扰得心神不宁,所以决定在班里开设真正的性教育课。

她从第六戒 (译注,请补充完整,我查了一下第六戒好象是不可以杀人,第7戒才是不可奸淫,不知道对不对?)讲起,把话题扩展到纯粹的科学领域:在简要地说明关系后,她解释了两个最幸运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胚胎的构成、染色体,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出现的无尽的组合,她还描绘了胎儿成长直到出生的过程……这些都引起了学生们不可思议的热情和兴趣。

几天后,她认为自己已经履行了一名基督教教师的义务,并且扫清了校园中下流的传言,便决定将这个话题搁置起来。

阿摩司可真是大有收获,这足以令爸爸妈妈大吃一惊,让他们知道他已经学会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了。

平时爸爸妈妈一说起这个话题,总是躲躲闪闪含糊其辞,甚至要故意岔开话题。

而现在,他全知道了,他和他们知道的一样多,所以,他们也该把他当成一个男人了,对他说话也要像对一个男人说话一样。

另一方面,他总想要显得比自己的实际年龄大,做成年人的事情,听成年人的谈话,总是被当成孩子一样,几乎使他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他可觉得自己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