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别说再见:波切利自传 > 《别说再见》第三章(1)

《别说再见》第三章(1)

2025-03-30 14:55:14

我总有种不可抑制的渴望,想要赋予音乐这门高贵的艺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定义。

因为音乐曾经带给我无数幸福的时光,也同样带给我许多困扰和不安。

有许多个不眠之夜,在结束了一整天辛苦的学习和工作之后,我常常想要努力整理一天中积累下来的纷乱的思绪。

长久的思考再思考,而有时,唯一的结果,却只是渐生的困意,毫无什么创见,也毫无有价值的哲学或艺术见解。

即使没有我的定义,音乐本身就已经很丰富了,比人类所有的谈论和描述都要丰富。

那么,我只有在日记本单薄的某一页上,写下这世上也许是最平庸、最可笑的字语,但那却是我曾经无数次对着天空呼喊过的心声:‘音乐对于我,是一种需求,如同爱;音乐对于我,更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如同死亡。

’我在阿摩司的日记本里发现了这一段,那本日记本很旧,里面有许多他创作的小诗,还有他从小到大各种各样古怪的念头,就像上面我摘录的那段。

我摘录那段日记,只是为了更好地向你们讲述他的故事,也是因为,往往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偶然,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却恰恰最能勾勒出日记作者的性格和他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妈妈发现阿摩司热爱音乐的故事,惹得亲戚们争先恐后地把一切会发出声音的东西都送给他。

于是,他收到了各种各样能够制造出简单音符的玩具、电子钟琴,最终还得到一台非常漂亮的电唱机和他的第一张唱片。

他很喜欢这张歌曲唱片,也很好奇,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更多的热情。

有一天,年长的叔公激情澎湃地对他说起了一位刚刚辞世的著名男高音,和他美妙的歌喉,阿摩司听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听一听他的这位新偶像――神话般的歌唱家贝尼亚米诺?吉依――的唱片。

阿摩司听到那声音时,激动万分,于是叔公只得继续把故事讲下去,甚至最后还不得不编出一些情节来满足小阿摩司丰富的幻想。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阿摩司需要越来越多的唱片和越来越多的新生歌唱家的故事,才能平息自己的好奇和那突如其来的狂热。

阿摩司总爱把他最近偶像描绘成最棒的那一个,孩子们都是这样,为他们的新偶像而激动。

就这样,家里面又增加了许多朱塞佩?迪?斯特凡诺 、马里奥?德尔?莫纳科 、奥列利亚诺?佩尔蒂雷 、费鲁乔?塔里亚维尼 等人的唱片。

后来,叔公又和阿摩司谈起了卡鲁索 ,他用上自己全部的口才和激情,肯定地告诉阿摩司:卡鲁索才是最优秀的歌唱家,他拥有最强劲、最明亮的声音,是所有歌剧爱好者的宠儿。

不久,家里便出现了第一张恩里科?卡鲁索的唱片,但却是它第一次令阿摩司感到失望,这个完全不懂得录音发展技术的孩子,一点也不喜欢那像是从坛子底下传出来的声音。

岁月磨损了卡鲁索的音色,对小阿摩司来说,这无法和德尔?莫纳科那贵族般的威严嗓音相媲美,也比不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吉利 那既甜美又充满激情的嗓音。

很多年以后,经过了种种奇特经历的阿摩司会重拾起对伟大的卡鲁索的信任。

这段漫长岁月中的经历,也正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题。

有天早晨,阿摩司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苦思冥想,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踱来踱去,从大门到车库再到公路口的栅栏,还不时地低声哼上几句在熟悉的空气中随性创作的旋律。

突然间,他停了下来,听到他的塔塔(阿摩司这样称呼奥莉亚娜,她在阿摩司家做过女佣,曾经看着阿摩司出生,阿摩司对她怀有真挚的热爱)独特的脚步声。

奥莉亚娜刚从商店买东西回来,一打开栅栏门,就看到阿摩司朝她奔过来,她露出母亲般的微笑,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有很重要的东西要念给他听,还是刚刚在爸爸的报纸上看到的。

她赶忙把买来的东西放到家里,然后拿着报纸出来。

好好听着。

读报之前,她一字一顿地说。

超强震撼!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弗兰科?科莱里 。

阿摩司那时已经八岁了,他知道什么是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却没有一个人,包括叔公在内,向他提起过这位神奇的歌唱家。

塔塔,谁是科莱里?阿摩司跟在她后面跑着,匆匆问道。

好心的塔塔便开始为他念那篇文章。

文章描述了歌剧《胡格诺派教徒》中的第一幕,这位著名的男高音从中脱颖而出,尽情地向世人炫耀着那极其丰满又极富青铜般质感的声音,和他丰富的共鸣,他自如转换的高音令在座的观众震惊。

据记者描述,赞美声、歇斯底里的喊叫声和反复要求返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整个剧场久久回荡。

念完了文章,塔塔拿着报纸,静静呆了几秒钟,一动也不动;而阿摩司的心中却涌动起某种潜藏的思绪,然后他看到塔塔合上了报纸,弯下腰对着他,塔塔轻轻地说:真美啊!接着她又补充道:你应该送自己一张他的唱片,我也很好奇,想听听他究竟有怎样一副嗓音……就这样,几天后,家里又有了第一张科莱里的唱片。

奥莉亚娜找到了那张唱片,并送给了阿摩司,在她不同寻常的好奇心背后,她真的想了解那孩子在想些什么。

阿摩司立刻跑到老留声机旁,打开唱机,放上唱片,他把唱针臂往外掰开。

在之后的岁月里,这根唱针还将陆续滑过他自己的四十五张新唱片。

这时,乐队开始演奏乔尔达诺 的歌剧《安德莱?谢尼埃》的即兴曲宣叙调,终于,在乐队演奏的间歇,一个声音填补进来,独自深入到听众的耳中。

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声音,它伴随着Colpito qui m’avete这几个唱词而来,一个无比响亮无比宽广的声音,饱含深情,满载着难以言说的痛苦,直抵人心。

绝对舒展的,自由的,自然的歌声,时而甜美,时而怒号,却总是威严庄重。

这首即兴曲的确是个精彩的段落,但需要诠释者融入角色,体会出这位身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诗人谢尼埃的复杂情绪。

谢尼埃为了感情来面对爱的主题,而在那张唱片中,科莱里则似乎是为了他的艺术而面对着爱:为了这门能够感染人、感动人、改变一个因生活的磨难而冷漠了的灵魂的――歌唱艺术。

奥莉亚娜和阿摩司聆听着,被一种全新的、不可思议的激情所征服,紧张又迷乱。

当男高音用他无比甜美的嗓音唱道:噢,美好的诗人的青春,你们不要无视它的言语,你们去听啊,难道你们不认得爱么?爱!小阿摩司看到奥莉亚娜捂住了眼睛。

最后一个字,是激情的呼喊,是至高无上的尊贵的呼喊,那声音中所蕴含的力与美,几乎令人为之屏息。

时至今日,阿摩司仍爱讲述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那一刻,令他激动万分的那一刻,令他毫不怀疑自己真诚的那一刻。

他也忘不了那时奥莉亚娜的感动,那声音也许令她感受到了天性中的一种梦想,一种希望,她在她的身体里发现了一种冲动,一种新的能量,让她在朴素而充满幻想的生活中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坚忍。

也许,在那一刻,奥莉亚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在生活的琐碎之外,还有着那样一个声音,当她听到灵魂与生命是这个世界爱的语言时,她的灵魂也许因此而丰富了,她获得了精神的某种崭新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