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迟疑着,不知应不应该将大哥的话告诉嫂子,并怕因为我而造成楚峤的难堪,仔细一想,考虑到唐城比我更需要这三千兵甲,于是索性道:当时情形混乱,陨儿实在记不得大哥还说了些什么了。
嫂子看着我的眼睛,良久,却是长叹一声,她并不认同我的说辞,摇头道:叔叔,我们是自家人,何必有所顾虑呢?夫君的心思,我想我是了解的……她执起手中的那块玉佩,食指指腹在纹龙的刻花上久久摩挲着,幽幽道:叔叔可能并不知道,这块玉佩的意义吧。
玉佩的意义?我怔愣一阵,茫然地摇了摇头。
她微微一笑,仿佛是追忆道:这玉佩,是夫君从来就不曾离身的东西啊,而且,它亦并不是一般的玉佩……事情,或许要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时候正值你大哥封侯的前夕,有一日,皇帝巡幸珍珑阁,打算挑出一些库藏的珍奇贡物来赏赐当时正从北地大败匈奴归来的他,不过,珍珑阁虽然宝物众多,但是一时之间,皇帝总也找不到认为恰当的,只是不经意间,也许是那个宫人手忙脚乱,放在一个角落里的古老盒子被打翻在地,皇帝一睨,却从此发现了一件尘封的珍宝————那是,自太祖皇帝以来,一直分藏着的,制作玉玺的余料。
说到这里,嫂子顿了顿,忽又说起一件没什么相关的事来:叔叔,你见过传国玉玺吧,不知你留意没有,传国玉玺,简直小得出人意料。
确实是这样,我点点头,传国玉玺可以握进掌心里,而且上面的花纹也很浅,铭刻的符命更只有‘皇帝之玺’四个字而已,确实有些古怪。
嫂子将玉佩递给我,解释道:实际上,那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真正的传国玉玺,从秦始皇开始传下来的传国玉玺,早在明代就已经失踪了,而太祖皇帝当年得到的,仅仅只是传国玉玺的碎片而已。
嫂子道出了我所不知道的掌故,令我诧异万分,而她却继续说出了惊人之语:很自然的,太祖皇帝得到了碎片,大喜过望,以为是天命所归的预兆,于是便将其制成了本朝的传国玉玺,这是世人所知道的,然而……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当年,太祖皇帝并没有将那块碎片用尽,而仅仅是用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余下的,被他用一个宝盒藏入了珍珑阁,也就是,皇帝所找到的那个盒子,皇帝打开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在所有人都不曾留意的角落,二百年来,一直静静地躺着两块玉玺的碎片!嫂子是说……两块?!听到这里,我已经能料到手中的这一块是其中之一了,可是,怎么也想不到,那盒子中的,居然是两块碎片!是的,夫君给我说过这件并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事,据他说,盒中就是两块碎片,一块,由皇帝制成了‘太子之宝’的玉佩,赏赐给他;而另一块,则是制成了‘康王之宝’……什么!我不敢置信:‘康王之宝’!也就是说,另一块被父皇赐给了当时的康王史张?!这,这怎么可能!?父皇,居然将传国玉玺的一部分赐给了康王史张!?然而,嫂子却肯定地点头,并补充道:准确的说,是赐给了当时的长公主,然后,随着长公主下嫁康王,将其带到了冀北。
直到这时,嫂子才看着我道:现在,要说到正题了,那就是这块世间仅有两块的玉佩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玉佩,更重要的是,作为另一程度上的传国玉玺!得到它的人,便也得到了它所铭刻的地位——太子,康王。
那是刻在这种珍贵的玉石上的,所以说,它的效力,甚至可以一千年、一万年也不消失。
更加隐秘的一点是,当年康王造反,他的理由之一便是:‘受符宝,以清君侧’,符宝,所指的,恐怕就是那块‘康王之宝’了。
是以说,当叔叔你接到了这块‘太子之宝’的时候,你就是夫君他所认定的继承者,他的意思,便是将他身后的一切全部交付给你!我看着玉佩,一时怔了。
嫂子对楚峤示意,楚峤没有片刻犹豫地,立时向我叩倒:谨遵故昭烈侯遗命,兹献虎符,请建竹宫收下!说着,他从铠甲内捧出一块合拢的虎符,呈给我。
我看着那块虎符,因为楚峤的毫无犹豫,我反而迟疑了:……不行,我不能收下。
我对嫂子道:若果陨儿带走了三千近卫,唐城怎么办?毫无防备力量的唐城,岂不是成了人人可以染指之地?我不能收下这兵符,还请楚将军继续留着吧。
听到我的话,嫂子却轻笑了起来,摇摇头,并不以为然:叔叔你错了,今日的唐城,可不是只有三千近卫哦。
楚峤接着道:末将已经将常州境内诸军打败,所招纳、俘虏的士卒,直在万人以上,而且末将有信心将他们变成唐城的军队,是以就算建竹宫带走了三千近卫,唐城也将固若金汤!听到这话,我才释然了,心里仅余的疑虑被打消之后,我扶起了楚峤,并道:楚将军,快快请起……自今日之后,唐城、以至于整个常州,就要交给将军来操劳了!他有些诧异,但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在嫂子欣慰的注视之下,我接过了虎符,从此,亦接过了昭烈太子的所有的雄心壮志。
只是,欢喜之余,因为刚才嫂子那一番话而产生在心头的疑惑却是怎么也散不去的:那就是,作为天子的父皇,却怎么可以将玉玺的一部分赐给一个下臣?而且,这下臣不是别人,正是……康王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