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歧途

2025-03-30 14:59:29

想通了原理之后,接下来的解谜便有路可循了,褚倪指着第一句的闾门道:闾门代表的巳苏州,而且,这个闾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春秋时的吴王阖闾——没有错,吴王阖闾与闾门的交集正在于苏州,因为吴王定都于姑苏,而且,他死的时候,葬在姑苏有名的虎丘!虎丘就是关键——虎,代表的乃是天干中的‘寅’,若换成数字,便是‘三’!原来如此!众人都忍不住喝彩道。

看着诗句,我也想通了一个,便笑道:这么一想,建邺也与历史有莫大关系喽——三国时代,东吴国定都于金陵,并且第一次将它改名为建邺——而想到东吴,便有了孙坚、孙策、孙权,孙,不正是‘狲’的谐音么?狲即是猴,所以建邺暗指的是‘申’,是第九。

接上了我们的思路,向来默不作声的银朋也有了兴致,忍不住开口道:西湖,是杭州,而杭州的古称叫做余杭,这个余字,是否表示最后?也就是亥,是十二?褚倪一怔,诧异道:银将军这样解释……可褚倪以为要从历史上来解释——历史上,南宋定都于杭州,而且,定都于杭州的南宋皇帝叫做赵构,这个构字,与‘狗’谐音,是不是指代‘戌’,十一?原本顺利地解谜第一次出现了分歧,我不禁愣了,双方都各有其道理,只是,银朋用的是字义,而褚倪从历史的暗指来想——究竟,哪一个才是对的呢?银朋对褚倪的话不以为然:褚将军是想得太复杂了,哪有人一想到杭州便想得起南宋的?这偏安一隅的朝廷,甚至还在海上待过呢,难道提到海南、提到东海也与南宋有关?褚倪语噎,回过神来,也立时回击道:可是诗中并没有海南与东海,有的只是杭州西湖,那么令人第一印象想到南宋,是再合理不过的人之常情!银朋哼道:人之常情?不见得吧,至少银朋并不这么想,我以为从余杭出发,解释那个余字要更合理!正争执不下间,余锋余韧兄弟对视一眼,却又提出了第三种解释:两位将军,也许根本不需要解释杭州呢?什么?!两人同时一愣,都不可思议道。

余锋不无迟疑地道:我们兄弟曾经到过西湖,在湖边石刻中得知,西湖……本来叫做武林湖,那么是否不必想地那么曲折——这个武字,是否直接就谐了‘五’的音?包括我在内,听到这一番话,大家都哑然了:的确这样的解释,也是说得通的——只是,这样一来的话哪里还找得到答案?西湖是天下胜景,其中典故数不胜数,若是有意与天干联系上,那么至少有一万种解释可行……殿下,谁的对?听到余锋余韧的话,银朋、褚倪都不觉相视苦笑,不再争执下去了,都迷惑地问我。

……我摇摇头,也茫然无绪。

解谜到了这一步,前面又山重水复了。

大家都不约而同重新将目光投向石壁,希望从那字里行间找到更加合理的答案。

一定有某个地方出错了,我愈看,心里愈有种强烈的感觉:砀山、建邺、闾门,我们所找到的谜底,都是来自于对地名的第一印象,而这,很可能也是二百年前南宫将军设下谜语的目的,因为就算几百年过去,曾经的典故不会改变,古人的第一印象,依然是我们后人的第一印象。

只是,西湖是个例外,它太著名了。

以致于典故数之不尽,隔了两百年,我们又怎么猜得到当年将军脑海中浮现的是哪一个呢?我有种感觉:若果我们的思路并没有错,那么便一定是众人都想得太深了,提到西湖,提到杭州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想到赵构、想到余杭、想到武林湖,那么……人人都想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呢?正冥思苦想不得其解间,耳畔忽然有一个声音道:西湖……西湖……西湖雷峰塔?白娘子?什么!听到这一句,我们都如遭雷击般惊醒过来,扭头看去,竟是李建在叨叨的,看见我们齐齐回头瞪着自己,他不禁有些怯然地:我说错了……?不!你说对了!就是这个!我、银朋、褚倪、乃至于余锋余韧都异口同声道:原来谜底竟是这个!真是白娘子?李建反是有些不敢置信,那……白娘子又代表了什么?我哑然失笑:天,原来二百年前的南宫将军竟然给我们开了这么大的一个玩笑!不是武林湖,不是余杭,更不须想到赵构!原来一提到西湖,每个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又第一时间否定的就是正确答案!因为前面的闾门、后面的建邺、砀山都影射了某件历史,因而解谜的人绝对会不知不觉间掉进思维的陷阱中去,自然而然地以为,西湖,一定也是某件历史,某个典故,而绝不会想到三岁儿童也知道的‘西湖雷峰塔白娘子’!想到这一点,我真是哭笑不得,再看褚倪他们,也都是同样的神情,没想到,读了这么多诗书,竟全部是无用的,而能明白南宫心思的,确是什么都不知的李建!西湖,雷峰塔,白娘子……白娘子是白蛇,蛇,不就是排在第六位的巳?我猜对了?!看见我们苦笑的神情,李建忍不住拊掌,忘形喜出望外。

大家都一齐笑起来,既有无奈地笑,又有出乎意料的苦笑。

……不,不对。

正在我们以为猜出了谜底的时候,银朋看着石壁上的诗句,忽而作声道:如果西湖是巳,那么,岂不四个谜底中就有了两个同样的数字了?砀山是巳,西湖是巳……出迷的人,怎会留下这么低劣的错误?笑声一时落下,我们都愣了,没错啊,一个谜语中,怎么会有两个相同的谜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