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仕途全集 > 第二十八章 元旦

第二十八章 元旦

2025-03-30 15:05:14

父皇……赵仲针见赵曙沉思的模样,不由小心翼翼地说道,这个沈欢如此才学,应当为我朝廷所用才是!另外你看这个《三字经》,简直可以与《数学总则》一并刊行天下,特别是《数学总则》,该令所有官员都学习!赵曙问道:令官员学习,这个《数学总则》难不成比《三字经》更为要好?赵仲针点头道:正是!《三字经》利于教化,而《数学总则》却利于天下管理,这个沈欢也说,若通此书,则旁通其他经义,而官员若精通此数据,则更精于管理百姓,为百姓谋福!近些时日,儿臣一直在学习《数学总则》,其中道理,大可解决日常所遇问题,是本不可多得之书!赵曙沉思片刻,才道:好的,这朕知道了。

如今朝堂公休,大家都在为元旦做准备了呢!有什么待明年开春再说吧!是,一切听父皇裁决,待儿臣把《数学总则》学完,再转献给父皇,到时再由父皇做主。

赵曙点点头,吩咐了一句:至于那个沈欢,既然是才学之人,你多多结识亦可!谢父皇!赵仲针知道他的父皇算是同意他微服与人结交了。

父皇累了,想休息一下,皇儿先下去吧。

是。

赵仲针退出了福宁殿,正想打道回府,却听到左边转角处有几声清脆地喊叫:大皇兄,大皇兄!不禁苦笑,这声音不用看他也清楚主人是谁,转过头去,果然,他的三妹寿康公主在墙角边探出头来,向他招手,大皇兄,快过来一下!赵仲针不禁摇头,他这个一母同胞小他两岁的妹妹极其难缠,古灵精怪,最好捉弄人,令皇室之人头疼不已。

如今被她抓了个正着,逃不掉,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强笑道:寿康,你又有什么事?寿康公主十三年华,豆蔻少女,也许是因为营养好,身体倒是长得极其匀称,有小女人的丰韵了,她别在墙角,不肯出来,就是要赵仲针过去。

到底什么事,你又闯什么祸了?赵仲针提起了十二万分的警惕之心。

寿康公主撇了一下嘴:才没有呢!皇兄欺负人,一点都不喜欢人家!赵仲针走了几步,来到寿康公主身边,发现她背后还有一人,仔细一看,不禁惊喜地道:呵,宝安你也来了!寿康公主身后站着一个比她年长一点点的少女,文静沉稳,乖巧伶俐,两人一身紫色锦衣,屹立在风中,像两株亭亭玉荷,婀娜多姿。

正是他的二妹宝安公主,三人一母同胞,感情也是极好的,二女今年被封为公主,身份尊荣。

宝安见过皇兄!宝安公主站出身来,行了一礼。

二妹你这是做什么!赵仲针赶紧拉她起来,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我兄妹,何必客套!一边的寿康公主不依了,吃味地嗔道:大皇兄就是欺负人,看到二姐你就高兴得不得了,对人家你就一点笑都没有!赵仲针教训说道:你要是有宝安乖巧,为兄也会疼你的!哼!寿康公主扭过头去。

宝安公主微微一笑,拉过她的手来,像小大人一样安慰说道:三妹不要生气,皇兄和你开玩笑呢!寿康公主倏地展颜一笑,如花一般灿烂:人家才没有生气呢!骗你们的啦!赵仲针问道:你们这个时候到福宁殿做什么?宝安公主连忙答道:小妹与寿康是想来给父皇请安的,另外想看看父皇身体是不是好点了。

刚到这边,就见着皇兄。

皇兄是刚从父皇那里出来吗?父皇怎么样了?寿康公主一脸害怕地问:皇兄,父皇还打人吗?三妹不要乱说!宝安公主扯了扯她的衣角,父皇只是发病才打人而已,只要父皇病好转,他就正常了!不错!赵仲针呵呵笑道,父皇现在好多了,估计年后就能痊愈,到时也不会再有什么打人的事发生了!不过你们来的不是时候,父皇刚才接见了司马大夫,如今累着,躺下睡去,你们就不要去打扰了!哦!宝安公主一脸失望,那只能以后再来给父皇请安了。

皇妹,天气冷得很,若没有事就回去吧,为兄也要回去了呢!皇兄,等等……宝安公主叫住了他。

赵仲针疑问:皇妹还有其他事?这个……宝安公主有点扭捏,蠕蠕不知要说什么,小脸涨得红了起来,红晕布满白皙的肌肤,像一朵粉色的花儿开在白雪之上。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寿康公主显得极其豪爽,大声说道,皇兄,刚才我与二姐听到别人说你与那个什么士子沈欢相熟,二姐还与我说要向你索要那人墨宝之类的东西,她不好意思开口,我帮二姐说!皇兄,你若有这些东西,就给二姐嘛,你也知道,她最喜欢收集这些文人的东西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赵仲针明白过来,他这个二妹,是皇室中出了名的小才女,喜好古文笔札之类的东西,勤奋程度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而那个沈欢如今文名满京城,听闻自己与他相熟,也难怪宝安会向他索要墨宝。

这个,宝安……赵仲针也一阵为难,他手上只有《数学总则》一书是沈欢手迹,并没有其他,想到这里不禁后悔,与沈欢相熟,竟然忘了向他索要那么几十上百幅字画,也太过便宜此君了!皇兄不必为难,小妹也只是说说而已,并不真的想要!宝安公主看见他为难犹豫的样子,以为他心痛不肯出手,赶紧慌张解释。

寿康公主见状大声说道:皇兄太小气了,连这个都不肯给!赵仲针苦笑,又是一阵心疼,他这个宝安公主,从小就给教育得知书达礼,温柔贤淑,善解人意,想问题做事情总是先考虑别人,却不顾自己的感受;至于寿康嘛,对于她的话,你只有当耳边风的份,不然有你好气。

赵仲针叹气道:宝安,不是为兄不肯给你,实在是为兄手头上也没有那个沈欢的墨宝,只有一本学习的书,为兄还没有参透,再说也要还给人家的,不能给你!要不这样,为兄若下次见着了那个沈欢,就让他帮你写几个字,行不?真的?宝安公主惊喜不已,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紧紧盯着赵仲针,令他不好食言。

一定!赵仲针硬着头皮答应,心里却在想:沈兄弟,先对你不住了,到时你就能者多劳,不就是字嘛,你写他几十幅就是了,对你来说还不是小事一件?寿康公主撇撇嘴,不屑地道:不就是几个字嘛,看你们宝贝的样子,还以为是什么希奇好玩的东西呢!赵仲针苦笑不得: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你懂什么!你除了玩,还会什么?寿康公主抗声道:一个女孩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又不能考状元,还不如省点时间去玩呢!赵仲针不理她的谬论,转而向宝安公主说道:宝安,你想要沈欢写什么字?宝安公主沉吟了一下,才谨慎地问:皇兄,可以要沈公子那《水调歌头》么?小妹最喜欢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没问题!赵仲针豪爽地拍着胸脯,就这首,还要其他吗?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沈欢好好发挥人力作用,不能浪费。

一首就够了!宝安公主很满足地说道,人不能太贪心!赵仲针呵呵笑着,一旁的寿康公主眼珠子骨碌骨碌地溜转,看了一眼赵仲针,又看了一眼宝安公主,天真一笑,撒娇说道:皇兄,既然二姐这么佩服那个才子,不如你带她出去见识你一下嘛,反正你也经常出去,羡慕死我们了!宝安公主吃了一惊,连忙说道:不,我没有要出去的意思,若是让皇祖母知道……不让皇祖母知道就行了嘛!寿康公主瞪着天真的眼珠说道。

赵仲针捏了捏她的鼻头,斥道:为兄看是你自己想出去玩了吧,扯上人家宝安做什么!哼,别以为这样能瞒得了我!带你们出去为兄是不敢的,不然连我以后都难出去了,你们就乖乖待在宫里吧!不好玩,一点都不好玩,不理你们了!寿康公主被揭穿小面目,脸皮热得受不了,招招手跑了开去。

宝安公主见状急了,要追上去,才跑一小步,又转身说道:皇兄,答应小妹的事不要忘记!赵仲针看她追向寿康,不禁大声说道:如今要过年了,怎么也得年后再说吧!远远只能听见对方应了一声,不禁摇摇头,抬头看看天空,正是傍晚,虽然还没有夕阳出现,不过雪停了下来,要过年了,连宫里的侍女太监都忙碌了许多!大宋朝嘉祐八年的年关已经来临。

而沈欢也将第一次在这个时代最繁华的都市开封城迎来春节。

春节传统历史悠久,数千年的融合,到后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盛日。

春节的气氛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它不再是一个日子符号,也是一个简单的节日而已,而是一种情节,融合了团圆与希望的情愫,再也难以割舍。

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开封城就开始了新年气氛,先是官府之人进行活动;腊月二十四,即是民间活动了。

这一天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这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这一日,沈欢一家也免不了俗地开始送灶。

黄昏入夜之时举行。

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

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

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这种有趣的习俗,沈欢摆弄得不亦乐乎。

在后世,因为工业文明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人们的情绪急噪了许多,一昧追求物质生活,反而丢了许多精神上的东西,像习俗,即是逐渐被人们遗忘的一种文明。

如今回得古代,能一再见得这些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习俗,他哪有不好好乐一番的道理!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传统习惯。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沈欢作为沈家唯一男丁,到大扫除时当然得配合母亲出力最多,虽然劳累,却做得颇有乐趣,一边动着手,一边逗着天真可爱的妹妹,一家子里充满了笑声。

大扫除之后,除夕就到了。

而这之前的项目,更轮到沈欢发挥作用——贴桃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春联。

五代后蜀主孟昶亲自命笔题云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在宋代,春联仍称桃符,不过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这个时代的春联对沈欢来说,真是太简单了点。

常见的只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这些简单至极的对联,比起后世千奇百样花样百出的春联来,逊色了好几筹。

沈欢好歹也是穿越人士,自家门前当然不能贴这些有损身份的春联,不得已之下只能自己炮制几份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这是沈欢给自家大门贴的春联,比较符合他这个文人身份。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这是他给司马光送去的春联,博得司马大佬宽慰一笑,笑纳了下去。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最符合意境的当然只能是周季一家了,笑得周大老板本来已经很小的眼睛更小了。

沈欢不敢忘掉在家的沈节君,托周季遣人送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回去;还有司马峰,虽然生怕见面失了和气不敢亲自上门,依然托人送了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过去,期望能和顺一番。

另外,他还准备了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一联,准备送给依然隐瞒身份的赵仲针,算是提前拍他的马屁,没想到一直到过年前此君都没有显身,自己又不好送上门去,只能留给自己消受了。

凡是自己相熟有交情的人都照顾周全妥当,只有王安石一处,并不送去,免得让人家拒绝自讨没趣。

除夕这天,沈家三口欢欢乐乐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子孝女顺,沈氏显得很满足,一直微笑着。

娘,你吃!沈欢给母亲夹了一块肥美的肉到她的碗里。

好好,欢儿,你也多吃!沈氏吩咐一声。

肉,肉!小莲儿跪坐在桌子边,扒了几口饭,嚷了起来,大哥,人家也要肉嘛!好,给你!沈欢应了一声,特意夹了一块很肥的肉过去。

小莲儿不依了:不要不要,人家要瘦的,太肥了吃不下嘛!说完倏地地丢回给沈欢碗里,让着沈欢又夹过一块瘦肉给她,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嘴上不忘嘟囔,大哥,要是能经常吃肉就好了!沈欢一愣,达官富贵人家天天山珍海味,而他们一年到头也只能在一些节日里打打牙祭,说起来还是自己无能,连物质上都不能满足母亲与妹妹!会的,以后大哥会让小莲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沈欢低下头吃饭,不敢让两人看见他眼中的热泪,给出了一个承诺,心里更是打定主意,谋算中的计划应该行动了。

沈氏发觉了儿子的异样,没有说什么,默默夹起一块肉,轻轻放到了他的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