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让我们记住一些日本人的识别特征。
我们感到很头疼,因为在我们看来,所有东方人的面部特征都差不多,我们无法将菲律宾人和日本人区分开来。
别说菲律宾人和日本人,就是再有其他远东国家的被日本人训练成间谍的人混了进来,我们同样看不出来。
在我眼里,东方人的脸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开战之后,我们发觉搜索潜入的日本间谍,是一件很让人沮丧、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尽管身处陌生环境,与菲律宾当地人无法沟通,多多少少有些不适应,但是我依然过得很愉快。
连长再次请我做炊事员,不过很轻松。
我有一个不错的日程表,工作一天可以休三天,于是我比一般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深入菲律宾乡间,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可是,我玩的时候有些心理包袱,无论我去哪,我都荷枪实弹。
我警惕性很高,看到皮肤比较白的人,我就会怀疑这个人可能是日本间谍,这种念头很愚蠢,事实上当时在菲律宾皮肤比较白的亚洲人,主要是华人华侨。
就是对于菲律宾当地人,我也保持警觉,日本人一直鼓吹大东亚主义,我不知道岛上有没有把日本人当朋友的菲律宾人。
我带枪主要是为了防止自己被抓了舌头,还好我每次出去都有惊无险。
11月27日,远东空军指挥部向全军下达了两次预警通告,一次是在白天,一次是在夜间,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坦克部队一次都没有收到。
原来,华盛顿海军部破解了一条日本的密电,日军将在11月29日对美国采取敌对行动。
华盛顿军方高层立即给在夏威夷的沃尔特·C·邵特将军和赫兹本德·E·凯米尔海军上将发电:如日军采取相应行动,视为宣战。
当时,美国政府谋求太平洋地区稳定和和平的对日谈判已经暂停,日军方面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即将进行偷袭。
除了这一条破获的密电之外,还有来自多个渠道的信息证明日本人即将动手,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足以警告军方——日本的侵略近在咫尺。
可是29号什么也没有发生,30日也是平安无事,大家虚惊一场,放松了警惕,大家又恢复了预警前的无所事事的状态。
11月29日,我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
电报内容如下:安全抵达马尼拉,短期内不能写信。
请告诉劳拉我爱她,祝你们每个人都健康,我爱你们。
列斯特于斯道特森堡要塞。
11月底之前,海军部命令所有舰船驶离马尼拉湾向南移动,逃出日本轰炸机的航程范围。
形势日益紧迫,当局和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与日本交战近在眼前。
很多方面的信息显示,我们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和菲律宾克拉克机场的飞机将是日军打击的首要目标。
1941年12月1日,来自《二战中的美军》的资料显示,有19138名美军官兵和11957名菲律宾童子军,共计31095名受过训练的武装人员保卫着整个菲律宾群岛。
还有数目不详的,被紧急动员加入菲律宾军队的菲律宾人,不过他们没受过什么训练,缺少枪支弹药,甚至连制服和头盔都没有。
我们的空军力量非常薄弱,只有35架B-17,18架B-18,107架P-40,还有少得可怜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老式飞机。
我们的部队亟需整合,亟需训练,亟需补充装备。
想用这点本钱,对抗强大的日军,保住菲律宾,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