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巴丹死亡行军亲历记:活着回家 > 第2章 日军偷袭(11)

第2章 日军偷袭(11)

2025-03-30 15:25:22

我瘫坐在地,几乎要哭了,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

当地人站成一堆,惊恐地看着我们。

他们不知道,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他们,避免他们全部被日本人炸死。

我们刚离开原先驻扎的小村庄,日军的炮弹就接踵而至,所有的村民葬身火海。

我不知道菲奸能得到什么好处,因为如果他是当地人的话,他的家人也有可能被日军炸死,因为日军开炮之前,不会通知他将家人转移。

我们意识到,死神就在我们身边,随时会像我们招手,很多时候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不得不做一些让自己感觉痛苦的事情。

再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不断后撤,穿越了十几个甚至更多的村庄。

我们不愿冒险,总是小心翼翼,驻地四周岗哨林立。

我们的神经绷得太紧,看见亚洲人就上去盘问,问过了之后,还仔细观察盘问对象有没有什么可疑举动。

我们急切地想要知道,当地人当中,哪些是盟友,哪些是敌人。

我们从来没有摆脱这个困扰。

1月底,我们坦克部队调到巴丹半岛东海岸,我们的任务是在海岸公路上巡逻,并击退任何试图在东海岸偷偷登陆的日军部队。

对岸的马尼拉已经陷落,日本人小股部队不断通过马尼拉湾向巴丹半岛渗透。

我们坦克部队是对付这种小股部队的克星,限于人员数量,他们只能携带轻武器。

我们多次漂亮地狙击了偷渡的敌军,这些小股的敌人,在海滩上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有来无回。

日本人了解到我们的坦克能够对任何登陆的武装给予有力打击,重新考虑对我们严密防守的战线进行渗透的战术。

1942年4月10日——巴丹半岛守军投降的第2天,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参加了一个会议。

在会议上,一个日军野战部队的军官,向他致敬。

他明确表示,不是美军用坦克护住海岸线,巴丹守军可能早就投降了。

日军扬言55天拿下菲律宾,可是麦克阿瑟将军制定的固守待援的战略,让这场战役变得旷日持久。

100天早就过去了,巴丹的防线岿然不动。

3月份,罗斯福总统在一次炉边谈话中说,在任何一场战斗中,都会有少部分战士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做出牺牲。

毫无疑问,他是对我们讲这句话的。

我们的坚守,能让大后方生产更多的飞机大炮,训练更多的士兵。

我们饿着肚子咬牙坚持。

相对于武器装备,我们的食物和药品储备严重不足。

有大量平民和随军家属涌入巴丹,我们不得不从本就入不敷出的是食物中拿出大部分来养活他们。

我们的食物供应量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没有味道。

我们只能吃到少量的配给食品——一点点米饭,一丁点肉,有时一匙糖。

还有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在巴丹半岛最南端的马里韦莱斯能搞到吃的,那里是我们水下补给潜艇的锚地。

他们马不停蹄地向巴丹输送弹药、汽油等作战物资,还有必要的食物,我们的糖就来自他们那里。

驻守在那里的兄弟,要比我们幸福多了,他们时常能到潜艇上大吃一顿,如果他受到邀请的话。

据说炸鸡、土豆泥、胡萝卜和豌豆管够,饭后还能享受热浓的咖啡,甜点是一块新鲜烤焙的巧克力蛋糕。

我总算等到了机会,上头让我们撤到马里韦莱斯做短暂休整。

我和一位补给潜艇的水兵交了朋友。

我问他:你们平时都请哪些人到艇上吃饭啊?他说:你只要能弄到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就可以请你们到艇上大吃一顿。

你能弄到一些日本人的东西给我们吗?看来在潜艇上服役的人,对日本人的东西挺感兴趣,我再问他,要哪些东西。

他说,什么都行,军旗、手枪、步枪,或者任何可以在战争结束之后带回家作为纪念的东西。

我知道答案之后,发现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原来吃顿大餐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