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万那端战俘营位于甲万那端市区以东4英里,距离马尼拉60英里,奥唐奈集中营在它西面,大约相隔15英里。
甲万那端是巴丹死亡行军途中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它是日本人在菲律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战俘营,在日军入侵菲律宾之前,它是菲律宾军方的一个训练基地。
较之日军在菲律宾的其他战俘营,它建立的时间较晚,规模也更大。
从1942年6月1日开始,日本人开始把关押在奥唐奈集中营里的所有战俘转移到甲万那端战俘营。
巴丹死亡行军的悲剧再次重演,所幸距离不是特别的长,但是仅仅15英里,可以走路的战俘步行过去,整整走了4天,对于那些病得实在走不了路的战俘,日本人把他们丢到卡车上,送过去。
甲万那端集中营,在日军在亚洲太平洋战争期间建立的所有战俘营当中最为臭名昭著,几乎所有研究二战战俘史的学者都会对它大书特书,它是东方的奥斯维辛,是日军在菲律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战俘营。
几乎所有在菲律宾被俘的美国军人的回忆录当中都会提到它。
严格来说,它不是单纯的监狱,是一个很大的劳改农场。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面积,粗略估算,营房面积至少占地100英亩,魔鬼农场至少300英亩。
日本人住在集中营的中心区,稍微有些偏南。
战俘的营房则覆盖了整个集中营东部。
我们的随军医生几经争取,日本人才在营地的西北部设立了隔离病房,收容痢疾患者,还有那些无药可救的兄弟。
日本人同意给痢疾患者专门设立一个病房,因为他们知道痢疾传染性很强,怕引起大规模流行,日本人对于菲律宾的痢疾的抵抗力也比我们好不了多少。
那些快要死去的兄弟,全都被送进Z病房。
剩下的地方则是魔鬼农田,主要集中在集中营的东南部。
营区岗哨林立,四周被一些破烂的、锈迹斑斑的有刺金属网围着。
我刚进来的时候,以为这些锈迹斑斑的铁丝网是要拆除的,可是日本人并没有那么干。
我们的卡车停在了甲万那端战俘营的门口,一队日本兵已经在那里列队等着我们,他们嘲笑着我们的狼狈相,还开我们的玩笑。
这个场面极富戏剧性,我感觉这帮家伙是在给我们开欢迎派对,我的感觉是这帮家伙非常乐意见到我们。
几分钟过后,日本兵叫我们立正,一个看守开始训话。
不过他不是用英语讲的,又没有翻译在场,我们只看见一个罗圈腿的矮子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鬼哭狼嚎。
虽然我们听不懂,但是大意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无非是一些让我们服从管理,否则就死啦死啦的,这些屁话。
日本人训话完毕,就推搡我们,把我们驱赶到一个露天演兵场。
在这里,他们对我们进行了彻底地搜查,仔仔细细地搜我们的身体和衣服,不放过任何一件随身物品。
有些兄弟被勒令脱光衣服接受检查。
他们命令没有脱光衣服的人,把身上的所有口袋都翻过来,把所有的随身物品丢在身前的空地上。
日本兵还不放心,他们把手伸进我们衣服的口袋,一个一个地探查,看战俘有没有携带违禁物品,有没有按照他们的命令做。
我们都学乖了,都很清楚不配合的结果,最后日本兵很满意,我们没有人因为私藏物品受到惩罚。
我猜日本兵之所以这么仔细,主要是想捞一点外快,看看我们身上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让他们发笔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