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秦风公司的地面上已能看出城镇的模样,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学校等也都初具雏形。
不过中间那道粗糙围墙和里面长出野草的寂静,与周边场景相比,可就显得有些不协调了。
老郭、老刘和王斌对此也是十分不解,为什么郭总的施工队还不到呢?不过他们还有更郁闷的——自工地开工后郭总就不见了!凯越酒店的高级套房里就只有郭总身边的司机,而且每次的回答都差不多,郭总有事,已经离开西安。
郭总明确自己负责的,你们就不要管。
其余的事情,你们自己商量大胆的做。
三人也不好多问。
试试问那财务总管,答的更干脆:不知道!好像事不关己一样的,三人却是越来越急。
为什么这样急着找郭总呢?因为郭立走前对产品交代的太模糊,只说有别于现在的产品。
三个人怕弄错事情,来回反复的浪费钱财。
除了盖房子和招些必要的人外,其余的投产准备工作都没敢去做,眼看建筑工程就要收尾,能不急切盼郭立回来吗。
*而郭立已经回到陨石带的飞船上了,不是想偷懒,他需要回到这里,借助飞船上的科技,来解决三个问题:一、导弹这种武器的开发使用。
在离地球1万光年的某个星系里,时不时的发生爆炸,这里就是郭立的导弹实验场,而郭立则通过急速通讯,监视每次的实验过程,也不断提出新的实施计划。
在全面分析和了解地球上的导弹后,通过中央电脑,郭立遥控远距离的探索船,不断试验生产各种导弹,也不断的自我对抗来使用和检测,摸索实际经验。
整个过程既不能让地球人发现,也不能让异族人察觉,着实的费了一番功夫。
在耗费数万艘飞船和相似数量的各类导弹后,郭立认为,在对抗装备激光、电磁等武器的飞船时,导弹并没有实际意义——无论导弹怎样规避和快速,都会被摧毁。
除非是混战中,小而可以自行引导的导弹才可出其不意的成功。
郭立设计的导弹飞船,圆饼形,正面看去就像蜂窝,一次可齐射2千枚导弹,可齐射5次。
导弹只有简单的急速通讯和引导系统,特点是小、快速、坚硬、核弹头。
在双方战舰交战时,导弹将接收本方战舰或探测器的引导,对敌舰趁乱攻击。
二、地球原子弹威胁的消除。
在郭立那个时代,地球早早统一,核裂变只是科研中的一个过程,因其副作用没有实际应用。
地球目前对原子弹的使用,是郭立不愿看到的。
但如何让地球上的核武器不知不觉的安全销毁或失效?郭立和中央电脑都没好办法,只有在那实验场里一次次的实验了。
三、克隆人。
郭立知道在原本的时代,有人已经克隆人,并且用作奴隶、情人或战争游戏里的士兵。
而自己的中央电脑里,除了医疗数据外,没有相关的内容。
此时的地球人类数量严重不足,未来的发展也充满变数。
在未来的宇宙航行、战争中,人的灵动、机敏、直觉等都是电脑无法代替的,很可能需要大量克隆人来辅助,但这就是一个更耗费时间的过程了。
*待完成前两个问题,地球也进入了6月份。
而克隆人的实验,只有在一定时间后才能看到效果。
而在地球上,秦风公司的土建工程基本完工,三个领导也不断通过保镖催促自己回去。
于是郭立决定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返回地球,继续发展国人计划。
一回到酒店,就命令联系老郭他们,叫三人来酒店商量。
*郭立在凯越酒店的高级套房里,看见这三人气喘吁吁、急冲冲的进来,忙让他们坐下休息。
笑呵呵的让保镖拿出一个小箱子,放到茶几上,打开一看是一堆零件。
郭立面带微笑的问:这些东西你们仔细看看,能看出什么吗?老郭、老刘有些疑惑,而王斌脱口而出,这是电脑里的配件!这些看起来和普通的配件没什么不同。
但仔细端详却又发现不太一样,又喃喃说道:很多地方不太一样呀?更小、更轻……。
郭立一挥手,保镖立刻上前把这些东西快速组装起来,连上电视,通电,的确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很像xp,还是用键盘、鼠标操作。
王斌使用了一番后,说道:真快,没有风扇,很安静。
又忙问郭立:这就是我们的产品吗?是的。
这就是我们的产品。
我提供里面这些配件,你们设计、采购合适的外围设备并组装。
也可以直接销售这些配件,只是这样利润就低些。
郭立说完,见王斌似乎有话想说,就又扬扬手:想问什么,想说什么都可以,我让你们来看,就是大家一起商量的。
郭总。
我觉得这样的产品,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王斌不知是不懂,还是胆大,一张口把郭立吓了一跳。
哦?你说说看。
我刚才用了用,只是觉得速度快了点,没有感觉到有别的优势。
我担心那些竞争对手,他们会推出新产品也会压价。
毕竟我们是刚起步,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推广,一但市场不顺利,资金无法回笼,产品研发滞后,就会面临彻底失败的。
王斌的想象中,新的电脑至少会有很特别的地方,郭总提供的样品让他有些失望了。
哈哈!看到王斌的直率和真诚,郭立反倒高兴的笑了。
王助理的心情我能理解。
但不要急着下定论,把这个样品带回去,找些这方面的专家,好好测测。
测好了再和我谈吧。
王斌一听,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老郭适时的插话问郭立:郭总,工地的建设都快完工。
那核心区是不是可以开工了?毕竟产品的关键都在那,我怕晚了影响生产啊!郭立理解老郭的心情,却又不便说明,摆摆手:误不了,这个我心里有数,你们放心吧。
还是快带着样品回去吧,早早了解,才能早早的开始吗。
三人见此,也就不再多说,带上样品与郭总告辞。
*回去的路上,王斌直接将车开进了西北大学,找到被自己聘用补习计算机知识的刘教授,请他帮忙检测这个样品。
刘教授一听是秦风公司生产的计算机样品,也十分感兴趣,叫上几个个得意门生,大家一起去实验室检测。
检测环境很快就准备好了,刘教授一边指挥学生操作,一边观看显示器的内容,同时给背后的三人介绍这相关的知识。
慢慢的刘教授不再说话了,王斌觉得有些疑惑,正想开口问。
刘教授却猛然张口了,语气严厉的命令学生检查测试环境,要求确保正确。
王斌见刘教授一下子严肃起来,不得不闭嘴观看了。
再一次的测试结束了,教授起身,一言不发把学生们赶了出去,自己亲自检查、准备测试环境,将屏幕转了过去,亲自操作了。
末了,刘教授走到王斌跟前,狠狠的瞪着他的眼睛,咬着牙问:这是你们生产的?王斌奇怪刘教授的样子,是呀!怎么了?不可能!这不可能!刘教授对着王斌吼完,快步到屏幕前,指着上面的数据:你看这里,你这道这意味着什么?!三人赶快上前看去,却都不明白,茫然的看向刘教授。
刘教授却突然压低了声音,这个样品,比现在最好的个人计算机,快了1百多倍。
说完伸手指点着王斌的胸口,又是低低的声音:不是快一点,是1百多倍,利用这个技术,我们的计算机硬件行业就能向前跨越50多年。
三个人相互看看,张张嘴,却都没有说话。
不是没有明白教授的话,是一下子震惊的不知该说什么。
刘教授有一下子满脸堆笑,搓着手问:让我打开,看看里面,好不?不行!三个人异口同声。
刘教授笑容不退,却更加祈求:那让我再多测测,你们就在这看着,我保证不乱动。
我让学生送晚饭进来。
王斌和老刘、老郭简短的商量了一下。
好吧。
你也可以打开看和测试。
但绝对不能破坏!。
这本就是要生产的产品,刚才只是因为突然而本能的拒绝。
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了生产、推广,都是非常需要了解产品的实际性能的。
三人找来椅子,坐下了等刘教授的检测。
王斌看看手表,早上10点多点,想起教授刚说的送晚饭,不由得在心里笑骂:这个老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