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备战全集 >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2025-03-30 15:36:22

郭立和刘教授及三位高层领导,此时也都在总经理办公室里。

可不是为了迎接省领导,经过大半年的磨练,这些秦风公司的高层们,眼光早就放到全球了。

他们是为商量目前产品的研发、销售和公司今后发展而聚集的。

接到电话,说省领导要来时,虽让这些人有点意外,但也没有中断自己的工作,只让秘书安排接待,来了就请进来办公室。

省长、书记这会可不在乎什么场面的事情。

心里明白,秦风公司的事情,不管中央决定如何,都不是自己能说上话的了。

现在人家能中断会议来商谈,已经是给足面子了。

一番介绍、落座、寒暄后,省长、书记也不在耽误时间,直截了当的直奔主题。

郭立等一听完就明白了,政府没有预计并准备,即担心这事对国际间的影响,也担心技术的保密。

这些自己也考虑到了,只是没有政府这样反应强烈,看来还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也说明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的确恶劣。

几个人咬咬耳朵,就由老刘给省领导介绍秦风公司的分析和对策,归总就是一点:对国内技术合作,共同竞争、共同发展;对国外则照搬他们的政策——可以出口,但都较国内次。

即给甜头,又不让他们超过自己。

考虑到保密问题,目前的核心部件全部自行生产。

最后,老郭表示,公司十分重视安全、保密,但也非常欢迎政府参予保密工作。

省长、书记看对方也介绍的差不多,自己该问的也问了,便让秘书赶快整理好记录,送回省政府,由张院士报中央参考。

自己和郭立等人也寒暄两句后早早告别了。

路上,就接到中央转来的紧急通知:秦风公司的员工审核由国家安全局来秘密进行;地方政府加强治安,配合国安局的工作,不得干扰秦风公司的一切合法行为。

省领导一看,赶忙分头通知下去。

省公安等部门正头痛呢。

这样的任务多年都没有过了,上上下下的都忙乱着,待接到省里转来的通知时,工作还没能开始。

一看不用管了,都松了口气,轻车熟路地安排加强秦风公司地面的治安工作后,轻轻松松的回家吃晚饭、睡觉。

*可中央、张院士和安全局的人就休息不了,秦风公司的高层领导也没法好好休息,国安局的人说来就来,一来就是一堆。

老郭、老刘作为秦风公司的副总、郭立的全权代表、安全保密工作负责人连夜接待、介绍情况、简单培训,就等第二天交代人事处安排这些人进入公司工作。

张院士与中央通过保密电话进行会议,直到深夜才有个初步结果,基本上认可了秦风公司的政策。

大局上讲,即保留自己的优势,又不至于把对方逼急。

对秦风公司只保留核心硬件、软件的生产开发,其余的都对国内公开,共同竞争、发展的策略,也十分赞赏。

这样保密工作较容易,也避免恶性竞争,更会带动国内计算机行业同步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这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至于张院士担心的最坏可能,中央也考虑了,但躲是躲不掉的,而且西方国家对中国都有此方面的先例。

呵呵,照章执行就行了,有来无往,非礼也!张院士也对秦风公司的政策和中央的意见非常满意,这等于支持和保护秦风公司的健康发展。

只是躺上床休息时,张院士心里就难受的很了。

——自己怎么办?自己的研究已经明明白白的没用了!想想国家、自己、同事们数十年的努力和花费,相比之下却是一无所获,竟痛心、茫然得大哭起来。

张院士的这番痛哭,惊动了随同人员。

这些人不是学生就是同事,见此大惊,忙问究竟,一听完张院士哭诉,竟也同感的一起落泪。

酒店不明所以,但知道这些人都不简单,担心意外,赶忙告知省政府。

张院士的这一哭,就惊动了不知多少人,看的、安慰的,政府的、医院的,乱糟糟直到后半夜。

第二天一大早,中央也听说了此事,不但理解,还宽慰张院士道:可以回北京继续新的技术研究,政府一样全力支持,毕竟科研工作要检查发展;也可以与秦风公司沟通,以政府合作的样式一同发展。

可以说,中央对张院士是不离不弃,张院士听此也宽心许多,抖索精神,准备亮明身份去秦风公司拜访。

*郭立一早起来,听老郭汇报此事,高兴的不得了。

如能抓住机会说服张院士,进入国家科研体系,那今后的国人科技提升的进度就可以大幅加速,也有十足的保障。

赶快让老郭仔细安排,认真接待,除了最高机密的核心区,都可随其参观。

这可比对待政府官员的等级要高的多了。

张院士昨日到秦风公司,也只是在政府陪伴下能插个队排在前面看。

今天可要风光多了,郭总亲自迎接,刘教授、王斌全程陪同,坐上专用的电瓶车,生产线、研发部等一个个的看。

张院士一行人,看着、问着、操作着,越深入就越心惊。

无论场地、设备,这里都是世界最高水准,这可是有钱都弄不到的!对于张院士最关心的保密问题,郭立更是安排演示。

这种展示自己保密技术的演示,也就给国安局的人看过,主要就是保住自己核心部件不被模仿。

在不一会,张院士亲自看到了结果,不太相信!自己又亲自尝试了其他方法,仍然无法得到核心部件的秘密,心是放下来了,可疑惑就更大了。

最后张院士在围墙外,远远看着核心区那镜子般光亮的建筑,听刘教授讲这是所有最高机密的所在,除郭总外是所有人的禁区时。

张院士除了惊讶外,就是对郭总的满脑袋疑问了:他不是碰巧发明这项技术的,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得到这些最尖端设备?*中午时分,郭立宴请参观完毕的张院士,席间见张院士寡言少语,似乎心事重重。

郭立见此忙问刘教授、王斌:可对张院士有怠慢?二人只言道:完全尊重张院士的要求。

参观最初还高高兴兴得,越往后就越发这样了,但也不要休息,还是一直看完了。

郭立越发糊涂,只得悄声问张院士:张老,您是不是有不满意的?如有,不妨直说。

张院士是想和郭立私下谈话,问问心中疑惑,但人多事多,一直不得机会。

听郭立这样问,忙看看四周,悄声回道:这里人多,我们能否私下谈谈。

郭立明白了,这张老是想和自己单独说话呀。

和大家打个招呼,叫上王斌,拉着张院士的手起身就走了。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好房门。

郭立看张院士看看自己又看看王斌,明白了意思,郭副总、刘副总年龄大事多,王斌正年轻能干,又是我的助理,凡是我也不瞒他。

您老有话,可大胆直说,该批评批评,绝不要保留。

一席话把王斌听的是激动万分,这也是郭立有意想培养他,相比老郭、老刘,王斌确实有不少特点,适合代替自己出头露面。

而老郭、老刘对这个徒弟也是非常看好。

张院士没有理会这些,他正不知如何开口,一肚子的疑问,到了嘴边却不知该怎么说。

张张嘴后,终于问道:郭总,我看了研发部的研究设备,可都是世界顶端的呀!我们在国外也就知道、看过简单资料,根本没法详细了解。

国家尽了最大努力,该花的钱是一分不省,可人家就是不卖。

我就是奇怪,郭总这里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呢?毕竟初次见面,张院士担心问题敏感,问的不好,让人家生气。

所以一直看着郭总,见直到听完他脸上都是笑笑的,没有变化,知道他并不在意,于是松了口气,等着郭总回答。

郭立看张院士放松下来,也就慢慢说道:张老,这个我现在不好解释。

只能说在一些机缘巧合后,我可以自己生产这些设备。

张院士原本对郭总的解释很失望,一听说自己生产这些设备,立刻惊得站起身,你自己生产的?!是的。

我不但可以生产这些设备,任何行业领域的高精设备、仪器,我都可以生产。

也正准备生产、销售。

郭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舒服的坐在沙发里,不但肯定的答复,还加了量。

张院士听的是惊心动魄!王斌也是呆若木鸡!如果真是这样,那中国就不是计算机可以如此,短短时间后,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可以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水平。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立刻惊喝:你究竟是什么人??你要什么条件??郭立站起身,望着张院士,缓慢而坚定的答道:我是中国人,我的条件就是与政府全面合作,发展中国。

张院士看着郭立坚定、认真的面孔,缓缓的坐下,听郭总的意思就是没有条件,不由的对这年轻人充满好感。

思量一下,对高科技设备的渴望还是占了上风,我看到了那些设备、仪器,必不怀疑你的能力。

但这就不是几台、几十台,而是上千台的不同要求的世界顶级设备!你在哪里生产?需要多长时间?就在这里。

郭立走到窗前,向外指着,张院士也赶忙走过来看,正是核心区那闪亮的建筑,这里看去只是一个小点。

郭立看着窗外,像是自言自语。

时间会很快,快到你无法想象,我比你更心急呀。

俩人都看着窗外不说话了。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谁先转身,俩人就对视着看了起来。

片刻后,张院士握住郭立的手说:我不信神,但秦风公司就是个奇迹!而我更愿相信你说的这些事情,不为别的,只为中国崛起。

我将立刻返回北京,把这里的情况向中央汇报。

说罢,竟直接转身走了。

郭立、王斌连忙跟上,送张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