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大体质对应的养生方法:中医体质养生 > 第一章 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7)

第一章 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7)

2025-03-30 15:38:41

很多阴虚内热的人经常烦恼、躁动,生命体验不好,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们静下来。

阴虚的人特别适合练静功,比如瑜伽,瑜伽讲究调息调神,动作缓慢、舒展,很安静。

练静功,人的心会慢慢安静下来,体内就会生水,就能少生内热。

中医认为静能生水,动能生阳,因此,阴虚的人要静养心神,阳虚的人要运动形体。

阴虚体质的调养和阳虚、气虚体质的调养有很大不同。

瘀血体质:面色晦暗,易生肿瘤瘀血体质就是血脉相对不那么畅通,有点缓慢瘀滞,但是又达不到疾病的程度。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瘀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且疼痛较为持久、位置固定,是刺痛、憋痛,比如偏头痛、痛经、胃痛、胸痹、痹证等,而且疼痛聚集、瘀滞时间久了还会生肿瘤包块,比如全身各种良性及恶性肿瘤。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好,还会带来很多外形的变化,比如说面色口唇比较晦暗,容易生色斑、留疤印、生黑眼圈等。

瘀血体质之人一旦得病,不及时正确治疗很容易转化成难治的慢性病,中医有句话叫久病入络,基于瘀血体质的各种慢性病尤其如此。

所谓入络,就是病位很深,药力不太容易达到。

气郁体质:气机不顺,情绪郁闷怎么理解气郁呢?大家试着体会一下,在理不通,气不顺、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好憋屈啊、真郁闷、堵心、添堵等状态下,身心是什么感觉。

气是力量、是动力,要够力,同时气在发挥作用时还一定要畅通无阻,无障碍、无阻滞。

在人体,气的基本运行形式是升降出入,就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阳气发散,阴精收藏。

这个过程一定要顺,人才能周身通泰。

如果气郁结在体内,人就会郁闷、叹息。

善太息就是本能地通过叹气来调气,让气顺一些。

善于治疗妇科杂病、内科杂病的中医是很重视这个症状的,因为经常不由自主地叹气,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患者气行不畅。

气行畅通无阻,人才能七情适度、情绪平稳。

所以气郁的人有一个特点,总是郁闷、不高兴、生闷气,而且可能会这儿疼那儿疼,这儿胀那儿胀的,最常见的就是胃脘、胸腹、胁肋、乳房等部位的胀满疼痛。

气郁体质是肝脏的疏泄条达功能相对不足造成的。

肝脏为将军之官,指挥全身的气畅通无阻,无拘无束,这叫疏泄条达。

肝脏相对不足,就比较容易气阻滞。

正常人群里边,一般分这八种体质。

就个人体质来说,不大可能是单纯的阳虚体质、瘀血体质或痰湿体质等,更为常见的是各种体质间夹、混合,比如瘀血兼痰湿和气虚、阳虚兼湿热、阴虚兼湿热和瘀血等。

小孩子的体质可能会简单些,所以古代医家说小儿脏气清灵。

但是,随着环境、年龄等后天因素的变化,体质一定会发生变化,青少年以后间夹、混合体质逐渐增多,到了中老年就基本上没有单纯体质,都是比较复杂的间夹、混合体质。

将体质进行基本分类,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理解体质。

人的学习过程是先有规矩,再有方圆;先有框架,再有圆活;先进门,后修行;先记住,后感悟。

把体质划分为八种,可以说是不得已。

中医学院见习实习回来的学生常说,到临床上见到的病人和课堂上学的有很大差别,有时甚至抱怨老师。

学生的怨言有道理,而老师也有苦衷。

病人不可能照着书本得病,疾病千差万别、千变万化,老师不可能一个病人一个病人地讲解,只能讲些原则性的、基本的、最重要的、方向性的。

我想这本《中医体质养生》就算是普及中医养生的初级教材,讲的是原则性的、基础的、方向性的,而实际生活中,情况要复杂得多。

所以日常生活中凡是说百病皆治、百命皆养的,恰恰是皆不治皆不养。

体质虽然复杂、间夹、混合的居多,但是每个人的体质总是以主线、主旋律、主色调、主背景终其一生,少有变化。

体质的形成是父母赋予的,环境塑造的,个人修为的。

体质是动态的、可变的、可调的。

体质既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又可以向疾病的方面转化。

如何转化很大程度上是看个人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