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叹了口气说:唉,好吧好吧,当麒麟军的副帅也好,好歹第一团也还在我麾下,不过二哥,先提前说好啊,我虽然不能亲自指挥第一团上前线,但是对第一团的调令和作战要求都得让我知道,我可不能让第一团还没完成训练就在战场上被耗得七七八八。
赵德昭笑着说:放心吧,按你的要求,军务省往第一团拨的银钱可是其他团的两倍还多啊,这么多钱打造出来的部队我也不愿意làng费啊,得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行的。
赵德芳又跟赵德昭讨价还价一番后才离开了郡王府,赵德芳知道赵匡胤和赵德昭是不会允许自己上战场的,所以他最近除了跟陈玑讨论自己应该准备的事情外,还在仔细考虑着怎么说服赵匡胤和赵德昭,今天跟赵德昭这么讨价还价一番后,赵德芳的将会面临的麻烦终于是解决了不少,赵德芳升任麒麟军副将后,所有的作战任务自然是有身为主将的李飞云顶着,而赵德芳厉害第一团偏将的位子后,即使真的是赵光义成了主帅他也不好再拿第一团开涮了,赵德芳现在总算是能安心的考虑如何让第一团在战争中得到最好的历练了。
离开郡王府后赵德芳接着回到了汴河边的小店找飞燕她们,现在赵德芳的心事少了许多,他也要好好放松下了。
……万岁殿中,赵匡胤坐在龙椅上仔细的阅览者军务省呈上的折子,殿中,军务省的几个大佬也在安心的等着赵匡胤的反应,过了好大一会赵匡胤才放下手中的走着说:你们都考虑清楚了?殿中的几个人相互看了看,枢密副使曹彬才拱手说:启禀陛下,我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这个机会是我们最好的出兵时机?你们有没有派人去司天监问过?今年这天象跟往年一样么?长江的汛期孙髯是比较规律的,但是难保不会出现意外。
赵匡胤说。
赵德昭连忙拱手说:回禀爹爹,孩儿之前已经亲自去司天监问过了,根据司天监几位大人的推算,今天天象并没有什么异常,樊若水对天象也有研究,根据他在荆州的观察和推算,今年长江汛期不会有什么异常的变化。
北边有党进在那驻守着应该是不会出什么事,但是契丹人年年在边境附近‘打草谷’,跟边军摩擦不断,虽然这些小战对边军损耗不是很大,但是积少成多,边军的武备情况你们考虑到了么?赵匡胤接着问。
枢密使李崇矩拱手说:回禀陛下,在前两个月里边军奉命在北方边境进行了多次调动拉练,在这过程中边军的兵员、装备等的缺损状况已经详细的统计出来了,军务省也已经开始向边军进行补给,估计一个月之内就能将边军武备全部补齐。
赵匡胤点点头说:那就好,就找这个计划办吧,今年四月发兵,不过,关于这带兵将帅的人选,军务省有什么提议么?万岁殿中的人都默然不语,军务省的大佬们和赵德昭都不傻,赵匡胤对这兵权是抓的很紧的,出兵讨伐江南大军的主帅人选必须是由赵匡胤亲自决定才行,他们可不敢随便提什么建议。
赵匡胤看着殿中的人没什么反应,就自言自语的说:上次讨伐岭南是有潘仲询和尹崇珂挂帅的,现在潘美虽在开封,但是尹崇珂还在广州,曹爱卿,开封禁军北大营的主帅是由你担任的,这次军务省的出兵建议也是尽起北大营全部兵马和南大营水师,那这次就由你亲自担任主帅一职如何?曹彬连忙拱手说:臣谢主隆恩,臣一定尽心尽力甩我大宋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扫平江南。
赵匡胤笑了笑说:很好,好了,你们先去偏殿休息下吧,朕马上召晋王、则平等众大臣进宫,好好讨论下这讨伐江南的具体计划。
遵旨!万岁殿中的臣子们一起说。
当天下午,大宋朝廷中的重臣纷纷被召集进了皇宫,赵匡胤在宫中和群臣一直讨论到深夜才让重臣们散去,大臣们出宫后并没有回家休息,而是匆忙赶回了自己任职的各衙mén,紧接着,一道道的命令从各衙mén中传出,随着这些命令的发出,大宋那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启动,大宋终于对江南的大片土地亮出了自己的獠牙,准备吃下那块féiròu了。
赵匡胤疲惫的回到寝宫时,宋皇后还在等他,见赵匡胤回来后宋皇后连忙让宫nv们被准备好的宵夜端来,接着亲自服侍赵匡胤坐下歇息,官家,今天怎么忙到这么晚啊,又有什么大事么?朝廷跟契丹国之间的那些事不是解决的差不多了么,您怎么还忙成这样啊?宋皇后边帮赵匡胤róu着肩膀便问。
赵匡胤闭眼享受着说:不是跟北边的事,是南边,军务省刚上了折子,要提前发动讨伐江南的战争,朕准了,今天忙到仙子阿是跟大臣们讨论具体的战争计划呢。
啊,又要打仗啊,这好不容易安定了两年,怎么又要起刀兵了。
宋皇后皱着眉头说。
赵匡胤笑着说:你呀,还是这样,这场战争是免不了的,其实如果江南李煜那小子能跟吴越的钱俶和平海军的陈洪进一样识时务的话,这场战争就不用打了,但是李煜那小子治国的才能没多少,脾气到时倔的很,朕三番五次给他机会,他都不肯接受,他以为依仗着长江天险和江南的那些兵就能跟大宋抗衡呢,这些年来江南的情况早就是每况愈下,百姓们都怨声载道了,李煜那小子还不自知,那朕就只能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吧江南拿来了。
官家说的这些臣妾的确不怎么懂,不过既然官家要打仗就一定有官家的道理,官家,这次打仗要持续多长时间啊。
宋皇后轻声说。
第二六零章 磨刀第二六零章 磨刀这次应该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军务省定的计划是速战速决,不能硬耗,而且这次朕是全起开封禁军北大营的全部人马和南大营的全部水师参战,再加上南边已经做好准备的禁军和厢军部队,总共二十多万兵马,这么多的人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金陵城,只要金陵城陷落,李煜那小子被擒,江南各州县就会全部并入我大宋版图了。
赵匡胤说着嘴上就露出了笑容,大宋开国以来,赵匡胤就一直派兵东征西讨,力图一统中原,现在真个中原地区只有江南的南唐和北边的汉国在跟大宋硬顶这,这次拿下江南全部州县后,吴越和平海军肯定会立刻顺势归降,到时赵匡胤再挥兵北上,攻下汉国,有可能的话再夺回被契丹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那样的话他赵匡胤可就是又一次完成中国大统一的千古一帝了,一想到这赵匡胤怎能不高兴呢?听了赵匡胤的话后宋皇后连忙说:官家,您要尽起开封禁军北大营的全部兵马参战?那德芳岂不是也要参战啊?德芳现在可是北大营麒麟军第一团的偏将啊,他年纪还小,怎么能亲自率军去那战场上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如何是好啊,官家,您可万万不能让德芳去啊。
赵匡胤笑着说:你呀,真是关心则luàn,我能不知道德芳现在的职位么?放心吧,我是不会让那个德芳亲自去最前线的,我已经下旨让德芳升任麒麟军副帅,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中军大营行走,这就跟他以前参加讨伐岭南的战争时一样,在全军最安全的中军大营呆着,他不会有什么事的。
宋皇后松了口气说:那就好,不过官家,您怎么老让德芳去参与这些刀兵之事啊,让他去翰林院历练不是挺好么。
你呀,真是妇人之见,朕能坐稳这龙椅,最大的倚仗就是大宋的兵权在朕手中,朕只要牢牢控制住了军队,那就不必担心大宋会步之前数朝的后尘,德昭和德芳是朕的儿子,他们要想真正成长为大宋的皇储,就得在军队中好好历练一番才行。
赵匡胤说。
说起这皇储来了,官家,我大宋开国可是十几年了,您怎么一直不立太子啊,还有啊,以往皇子出阁可都是直接封王的,但是德昭和德芳您可都是让他们从低层官吏一步步做起的,您这是为了什么啊。
听到赵匡胤说起这继承人的事了,宋皇后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赵匡胤看了宋皇后一眼说:这你都看不出?我让德昭和德芳都是从低层官吏一步步做起就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能力啊,至于这皇储么,当初刚刚立国时,德昭还小,德芳更是刚刚出生,他们两个是不合适的,当时三哥倒是能力比较出众了,娘亲的意思也是直接立三哥为皇储,但是我了解三哥,他的能力是不错,但是太爱争强好胜了,而且他的容人的气量还不够,如果让三个当皇储将来甚至接任皇位的话,恐非大宋之福啊,所以这事就这么一直拖了下来。
那,官家,现在德昭已经能担当大任了,德芳也不小了,您看,他俩谁比较适合被立储啊?宋皇后接着问。
你觉着呢?赵匡胤反问宋皇后说。
依我看啊,您倒不如不立他俩,这历朝历代的皇子们为了争那个皇储的位子可都是往死里掐的,您就这么两个儿子,您舍得看着他们两兄弟反目?现在德昭和德芳的关系还很好,我可不想看到他们兄弟俩反目的那一天。
宋皇后说。
赵匡胤笑着说:那依你的想法德昭和德芳都不立储,那将来朕身体不行时怎么办?朕百年之后这大宋的江山jiāo给谁啊?那不是还远着么,官家您现在正值壮年,等你身体不行就是数十年之后的事了,到那时确定皇储的人选也不迟啊。
宋皇后说。
照你说法可不行,什么事都拖到最后就坏事了,其实你根本就不用担心德昭和德芳会为了皇储的位子反目成仇,德昭的xìng子你是知道的,他为人宽厚,只要朕亲自确定了皇储的人选,德昭就不会有异议,至于德芳么,你也知道,这孩子不知怎么回事,小小年纪就老想着怎么偷懒,让在第一团当个主将他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我要是立他为皇储,他不得立刻吓得跑出开封不敢回来,所以啊,你完全不必担心,朕现在也是在观察,看看德昭和德芳谁会是最合适的人选。
赵匡胤接着说。
宋皇后好奇的问:那官家,您看出什么结果来了么?德昭还缺着几分霸气和果敢之心,而德芳缺的就是德芳那样的沉稳的心,他们俩现在还都不太合适,还都需要好好历练啊。
赵匡胤说。
宋皇后小心的说:让他们好好历练一番也好,反正官家您现在也不急着就立皇储,不过官家,对晋王,您打算怎么办啊,臣妾虽然住在这深宫中,但是也知道现在晋王在朝中可是有不小的势力啊,而且他跟德昭还不怎么对付。
唉,其实三哥再宽宏大量些他就是最合适的皇储人选了,三哥执掌开封府这十多年里的确是结jiāo了不少的朝臣,不过那些大臣首先都是大宋的臣子,他们不敢起什么风làng的,我不是说了么,只要大宋的兵权在朕手里,朕的皇位就是最稳固的,至于三哥跟得着不对付么,这其实也是我默许的,德昭和德芳要想真正成长起来,三哥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块最好的磨刀石,他们在跟三哥的争斗中会成长的更快,会变得更加成熟的。
赵匡胤闭着双眼说。
宋皇后接着问:可是官家,晋王甘心做这块磨刀石么?不管他甘不甘心,他现在已经成为了历练德昭和德芳的磨刀石了,而朕就是要磨刀的那个人。
赵匡胤坚定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