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你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你知道自己现在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个角色发挥着什么作用吗?只有明确职场定位,才能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冤枉路。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机会转瞬即逝,定位之后,才能根据自己的目标,抓住发展中的每一个机会,接受市场选择,不断提高竞争力,进而在职场发展中如鱼得水,越游越顺。
有一个刚取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他选择进入一家制造燃油机的企业担任品管员,刚开始薪水非常低,甚至比不上一个一般工人,但他从没有抱怨过,而是努力地工作。
半个月后,他发现公司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于是他便不遗余力地说服老板推行产品质量改革以占领市场。
他身边的同事们非常不解,甚至善意地劝他道:老板给你的薪水又不高,何必要这么卖命啊?他笑道:我是为我自己工作,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他的建议为这个公司赢得了很大的利润,后来,这个年轻人被晋升为副总经理,薪水自然也翻了几番。
这位年轻人就是有着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才走向了成功,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而不在乎遇到的种种困难。
今天所有成功人士看来甚是风光,其实他们取得的成就都是他们过去长期累积而来的。
一个人或许起点很低,但他的视野能决定他的未来有多高。
人们总说,大企业有大视野,一个企业能否做大、做强与它是否有全球大视野有紧密的关联。
员工也是一样的,或许你是一个新人,位卑薪低;或许你的学历不高,所以你的起点很低,但如果你因此失望,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没有任何热情,那你可能永远只会在这个位置上。
唯有开始满足于如今这个所处的位置,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憧憬,才能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才会有傲人的业绩,以及随之而来的可观的薪水收入。
第1节 在职场中看准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中找…当你刚刚毕业,踏上社会的新旅程时,经过应征,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也许你会觉得既新鲜又迷茫:也许你来到一个全球知名的大企业,你为此感到欣喜;也许你虽然应征到了职位,但你却为自己的专业不能与之对口而缺乏信心……但你有没有冷静下来想一想,你所在的这个位置在公司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所处的位置不同,关注的问题不同,与你打交道的同事不同,生活的圈子也不相同,你的心态也不相同。
公司是一个复杂的大格局,而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
如果你是酒店的一名清洁员工,就应当正确看待服务和清洁工作。
在酒店的工作中,服务和清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是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
你的工作看似就是整日打扫房间、家具以及厕所,与拖把、抹布等打交道,其实专业人士就会明白,清洁是一项很专业化的工作,不但需要技巧和知识,也要有专业水平。
因为它不仅包括清洁环境,同时也有对设备的保养。
如果你对此认知不够,工作标准低、要求低,而损坏了酒店设备,造成浪费严重不说,也使得设备折旧过快,导致了不应有的损失。
不管你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都应明确自己在企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努力让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小凡是学市场营销的,工作了两年,都是在频繁的换工作中度过的,迄今已在从事第三份工作了。
换工作的原因多种多样。
他对当今的经济危机和就业压力有着清楚的认识,所以他并不像有些人一出社会就想有个高薪的好工作,但他渴望能找个与所学专业接近、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在学校里他是个优秀学生,性格开朗外向,能力也不错,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好他未来的发展。
他所做的第一份工作是采购,可是他对这份工作缺乏兴趣,又认为它简单枯燥,做起来很乏味没劲。
于是,草草换到另一份图书策划的工作,虽然他下定决心要做好,但是他在这方面完全是个新手,从头学起非常吃力,而且他的兴趣也不在此,工作起来更力不从心。
他最想做的是与人沟通类的职业,而不是策划,最后他还是选择放弃了,对于自己的未来,他坦言很茫然无助。
像小凡这种刚出社会就栽跟斗的年轻人并不少,造成他们这种失败经历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对自己进行明确的职业定位。
愿意从低起点做起的品德很难得,但你必须确定自己是在走正确的道路。
小凡竟然不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也没有这样思考过。
其实他先仔细了解一下自己就知道:自己的性格活跃开朗,喜欢与人沟通而且善于沟通;况且专业是市场营销,很适合做市场营销类工作,也正好是他的兴趣。
但他两次都是随便找了个与自己专业一点也不相关的职业。
当今市场营销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竞争虽然大了点,但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企业迫切需要市场营销类的人才,如果他愿意吃苦、努力,或许现在已经成优秀的人才了。
但这两年他的盲目求职经历,消磨掉了热情和信心,现在回归本行业并重拾信心等于是从零开始。
但他必须做出选择,以免继续浪费时间,能切回本行是最好的。
可以找这类与他所学科系符合的工作,从低职位做起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认真并从上级那里学到这两年缺乏的经验。
让优秀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结合,相信工作几年下来,就一定可以让他的职业生涯重新走上正轨。
第1节 在职场中看准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中找…工作了一两年还只是浑浑噩噩,找不到自己的职场定位,是很可怕的。
一开始就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定位,很可能就这样遗憾终此一生。
选择工作并不是我们想象中找个糊口谋生手段那样简单,它就是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发展方向,是我们的梦想飞翔的起点。
如果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却做得淡然无味,又没有成绩,何不在一开始就冷静想想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所在、自己适合做哪种工作等?这样,对自己有了清楚的职业定位后,工作时才会更有热情。
况且,如果找到了一个与自己兴趣相符的工作,你就是无比幸运的,即使再辛苦也能苦中作乐,很有可能潜能就此打开,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但它的后续据说是这样的:兔子不服气,提出要与乌龟重新赛跑一次,它决心这次一定不轻敌,要认真地跑完全程,乌龟答应了。
所有人都认为这次兔子必定会赢。
比赛开始后,乌龟依旧像上次那样老老实实地向前一步步爬行着。
可是没料到,到了终点后乌龟发现它仍是首个到达的。
原来兔子出发时太过急切,竟然连方向都弄错了,一路上只顾狂奔也没有发现。
可怜的兔子这次虽然有一百分的认真,还是输了比赛。
可见一开始你的个人职业定位至关重要。
史蒂芬·柯维说:在你开始攀登成功之梯时,首先要确定这部梯子靠对了地方。
怎样才能确定自己梯子靠对了地方呢?在一开始就要为自己进行一个精确的定位,即对自己的自我个性和社会的综合定位。
我的性格如何?我的兴趣在哪里?我在哪方面具有优势应该发扬?我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还是思考力,哪方面存在劣势应该避免?我是属于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还是抑郁质呢?在社会大分工中我应该在哪个位置?在你对自己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后,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确定出最适合做的职业,找出在这个社会的大舞台上会让自己变得精彩的角色。
万事起头难,不要急着踏上职业之途,对自己判断准确了再大步前进。
阿星是一家计算机销售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高级主管。
一次,他招募了一批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不论学历或专业知识都是符合要求的。
他让他们先开始一个月的试用期,他们表现出的工作状态非常好,认真、聪明,又充满年轻人的活力。
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热情渐渐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迷惘,开始对薪水斤斤计较,还经常抱怨工作无聊。
对自己的现在、将来,他们唯一注重的是薪水。
阿星是个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主管,他了解这是新人必经的一个阶段,于是便与这些新人们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建议他们先对自己这一个月来的工作进行一个心得体会总结,想想自己的得与失。
在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总结报告后,阿星发现他们对工作还是认真负责的,只是对自己是否以这个为人生事业发展方向感到迷惘,也就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阿星与他们每个人一起分析了他们的优劣势,为他们每个人都量身定做了一个短期规划,并设定了期限。
他们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开始主动积极思考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了。
这期间,有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离开这个行业,更多的人选择了留下,决定在这里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阿星表示,初出茅庐的新人们往往会犯那些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而眼高手低或糊糊涂涂地工作的毛病,如果能一开始就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不但可以尽早离开不适合的工作,而且还能培养职业兴趣、提高职业忠诚度,对在职场中少走冤枉路、未来顺利发展有着很好的作用。
在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柯达,每一名新进员工都要了解公司对自己有什么期待,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每年年初,公司必做的事情就是与员工一起设定当年的工作目标,要求每一名员工在新的一年中挑战自己过去的成就。
主管会倾听员工今年的发展计划并一同讨论,通过对员工个人发展计划的讨论,员工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与弱项。
这是柯达特殊的,也是正式的发展人才的计划,名为员工个人发展计划(EDPP,Employee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cess),这是让员工职业发展更加顺畅的快捷方式,也对柯达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身为员工,当我们开始工作,谋生糊口固然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但不能把它看成工作的全部。
工作还意味着很多,比如是可以提高、改善自我的地方,或是获得成就感的地方。
经过工作,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更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刚参加工作的我们来说,我们脱离了原来的集体,走向了社会,一方面有了一定的收入,可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又具备了向高层次发展的基础。
我们开始与顾客、与同事打交道,开始累积工作经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这段时间工作的好坏,对自己以后,以及一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一份工作能获得多层次的需求,并不仅仅是付出劳动、收取薪水这么简单,其中包括经济的需求、社交的需求以及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需求。
一份你认真对待的工作,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因此,无论是什么工作,都是一份值得珍视、必须努力做好的工作。
学习需要时间,但更要靠毅力,如果你愿意坚持不断学习,就会为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基础。
第2节 关注问题的不同,心态也不一样对于工作,有的人只关注薪水多少,抱着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想法。
但其实对于薪水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我们拿100元钱,就只做100元的事。
如果反过来思考一下,我们做100元的事,是不是就只能拿100元钱呢?若拿1000元钱,做了10000元的事,那么加薪是当然的了。
人的成功源于态度,其实职场中第一竞争的方向就是态度。
我们在企业应有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勇于发问,真正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一分子。
积极心态的好处有:激发热情,增强创造力,获得更多资源。
福布斯曾经说过:工作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乐趣,还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其实全要看自己怎么想,而不是看工作本身。
有一位刚出社会的女孩,她有着高学历,对自己要做的第一份工作怀着美好的憧憬。
没想到,来到这个富丽堂皇的大饭店,分配到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洗厕所!她感到满腹的委屈,她从小没做过这样卑微的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她根本适应不了,本能地想吐、想逃离。
这时,有个前辈过来指导她,看到她这副样子,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拿着抹布,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直到马桶变得光亮照人,没有一点瑕疵。
最后,他还拿起一个茶杯,在马桶里接了一杯水,毫不迟疑地一饮而尽。
这件事深深地震撼着她的心灵,原来这就是马桶最高境界的干净,也是工作态度的最高境界。
她下定了决心,就算做一辈子洗马桶的清洁工,也要做到最出色。
她以这样的心态开始了她的人生之路。
她就是日本原邮政大臣,野田圣子。
这就是积极心态的力量。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怀着一颗积极、热忱的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职位上一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足,就要有积极上进的心态才能突破和改变。
怨天尤人、满腹牢骚只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遥远,离平庸越来越近。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反映心态,如果你对工作精益求精,那么在什么职位上都会发光,会得到上司的赞赏和关注,自然而然也就升职、加薪了。
人尽其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
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最功不可没的就是宰相管仲。
管仲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时候,他就提出了用人的若干准则,其中有很多到现在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如:不能委大任于气量狭小的员工。
有些员工,总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对别的优秀员工或同事的妒忌上,整天忙着找对方的碴,而忽略了自己的工作。
三国时的周瑜,是一位优秀机智的将才,可惜妒忌心太重,被诸葛亮气得一命呜呼了,多可惜呀!老板们都认为,有抱负的员工能帮公司成就大业。
有些人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缺少对未来的把握和规划能力,这种人是不可能受老板青睐的。
只有目光远大,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才会成为老板们的首选。
相反的,消极的心态对我们有什么坏处呢?它会导致:丧失机会,限制潜能发挥,消耗精力。
而且,也没有人会愿意帮助一个整天只会抱怨,而没有能力的人。
消极的心态将导致你在职场越来越孤立。
那么,一个企业员工,尤其是新进员工,我们应具备什么样正确的心态呢?第一,我必定能够成功。
很多员工有过这样的担心和疑虑:我能做好吗?我可以吗?我能胜任吗?但你应记住:保持自信的心态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一个人没有自信,哪怕他有10分的能力,说不定也只能发挥5分;而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即使只有6分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就已经胜过他人。
第二,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学习,有向心力,了解企业与他人的需要。
专家对全球百大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用人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能力,而更多地放在以上这几个方面。
第三,过去不等于未来。
不要因为你的高学历,就自认为是天之骄子。
过去再成功,也已经是过去式了,不代表你在未来就一定成功;同样,过去失败,也不用妄自菲薄,这并不表示你将来不会成功。
第四,确定自己准备好了。
你准备好要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一样努力,准备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准备好让自己的能力融入这个公司中释放出自己的光和热,准备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准备好为公司创造出利益,准备好在工作中投入最大努力。
接受明天任何未知的挑战,永远别以新人的姿态自居,那你就永远不是弱者了。
消极心态的人眼睛只会盯着自己,无论在怎样的工作环境中,他们都能找到让他们看不顺眼的地方,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不仅自己难过,还让周围的人无比厌烦。
早上一出门,就怨公交车太挤,人们的素质太低,回到公司就开始絮絮叨叨了;刚坐下又批评公司太小气,不配备一张好的桌椅和计算机等;好不容易开始工作了,就埋怨上级给的任务太难,怀疑他是故意为难自己。
总之,世上没一件事能让他们称心如意的。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曾说过这样一段关于心态的意义的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开端。
美国宾州大学的塞利格曼教授曾对人类的消极心态做过深入的研究,他指出:消极心态会洐生出三种特别模式,分别是:(1)永远长存——即一直铭记遇到过的一次困难,成为心灵上挥之不去的阴影,等于永远保持心灵上的挫败感,进而相信自己是一事无成的。
(2)无所不在——是指不仅铭记遇到过的困难,而且把它无限复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一擅长。
(3)问题在我——这是一种懦弱逃避的方式,即以一次失败经历反复提醒自己,一味自嘲自贬,而无心做任何事情。
可见,消极心态是多么可怕,它是束缚你潜能和热情的凶手。
你选择了消极心态,就等于拒绝了世界。
第3节 不要只为薪水而做,眼光宽广方能显示…有三个犯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在失去自由前,监狱长表示要答应他们三个人一人一个要求。
第一个是美国人,他的最爱是雪茄,他要求要三大箱的雪茄。
第二个是潇洒风流的法国人,他要求有一个美丽的女子陪伴他度过这三年寂寞的生活。
第三个是精明的犹太人,他要求有一个能与外界联系的电话。
他们的要求都被答应了。
三年过后,美国人冲了出来,手上抓着一大堆雪茄,大叫: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打火机,这三年的日子他就是在嗅雪茄的味道中过去的。
接下来,法国人也出来了,他抱着一个孩子,那名女子也牵着一个孩子出来,这是他们这三年来的爱情结晶。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满面春风,一见到监狱长就感激地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感谢你三年前送我的那个电话,这三年来我日日与外界联络,我的生意不仅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三个同样都是要进监狱的人,但三个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他们三个在狱中的日子如何度过,还影响了他们的未来。
前两个人都把眼光放在享受,我们不也一样吗?今天的生活是由过去自己的某个抉择决定的,未来则是由今天的所作所为创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只有去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未来。
有人说过:薪水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
美国通用电器前首席执行长杰克·韦乐奇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员工中最可悲也最可怜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只想获得薪水,而对其他一无所知的人。
如果你只把工做当做一件差事,或者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不管是否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都不可能对工作保持热情。
但如果你是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
把工作等同于事业,意味着在工作中任何事都要执著追求、力求完美;把工作只当做工作,意味着那是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在工作中只有痛苦、抱怨和不满。
有一次,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在为学生做演讲,他对所有的学生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谁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在场所有的学生都回答:做快餐。
有一名麦当劳优秀员工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他说:我们的职业是做快餐,可是我们的事业是做地产生意。
我们最大的资产不是快餐给我们带来的利润,而是快餐带来的麦当劳地产保值增值!这就是一名优秀员工的眼光,他把职业当成心目中的事业来经营。
有个穷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恰巧有个富人经过看到了,起了怜悯之心,决定帮这个穷人致富。
他给了穷人一头牛,嘱咐他先开垦荒地,等到春天来了再播种,经过春、夏的耕种后,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了。
穷人非常高兴,他认为他摆脱穷这个字的时机终于到了,富人走后他就开始奋斗了。
谁知道这样过了几天,他觉得要开荒养牛,日子会过得更艰辛,想想与其这样辛苦,不如找一个更容易赚钱的机会。
他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觉得这样羊生小羊,那就能赚更多的钱。
养了几天后,他想想自己这么勤劳,应该奖赏一下自己吧!已经这么久没开荤了,于是他杀了一只小羊。
羊肉的滋味果然很鲜美,让他忍不住又杀了几只。
第3节 不要只为薪水而做,眼光宽广方能显示…他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他转念一想,何不改为养鸡呢?鸡生蛋的速度可快得多了。
于是他卖了羊,改为养鸡,可是养鸡的日子也很艰辛,他犒劳自己又杀了几只鸡,为了让自己生活水平提高,他不断地杀鸡,最后只剩一只了,他觉得致富的理想瓦解了,一只鸡能起什么作用呢?他杀了最后一只鸡。
当后来那个富人兴冲冲地赶过来看这位穷人朋友过得怎样时,他吃惊地发现穷人还是那样,牛没了,依旧是穷困潦倒,食不果腹。
富人失望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这是这个穷人的悲哀,他只顾着吃饱喝足的暂时的愉悦,满足于现状,放弃对未来目标的追求,停下了前进的脚步,看不到坚持下去的美好未来。
我们很多人都像那个穷人,总是把眼光放得太近,而且太容易满足。
就像麻雀只能在低空盘旋,而苍鹰就可以在蓝天翱翔。
因为它们展翅高飞,义无反顾,不管路途有多遥远,不管遭遇多少困难,都不会偏离航向,一直奋力往前飞,直到目的地。
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说过:世界会为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成功人士的眼光都是超前的,而一般人太计较眼前得失,可能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一般员工的眼睛往往只会紧盯在薪水上,而看不到这以外的东西。
虽然任何人都离不开金钱,在职场上的人都不能不考虑薪水,但一心只执着于金钱的人,斤斤计较,绝不会想多做一点。
一旦薪水不在他们的理想状态,就会敷衍了事。
在生活中,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连在一起,所以一定要学会好好投资工作。
陈天桥,三十而立就凭借着盛大网络公司而登上了2004年胡润IT富豪榜的榜首,刚开始人们对他人生中很多重大选择总是看不懂,还认为他放弃了很多好机会,大为可惜。
如作为上海的高材生他选择进入了国企,而不是报酬更优越的外企。
但他24岁就成了陆家嘴集团的总经理助理,在国企担任要职的经历培养出他的成熟稳重和运筹帷幄的能力,为他后来创立游戏网站等提供了珍贵的经验,为他未来的成功铺好了一条路。
许多管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的员工和最好的员工的差别也许就在于,是为了大的人生目标而工作,还是为了眼前小小的利益而工作。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能超越自己、证明自己价值的事情。
薪水仅仅是工作报酬的一部分,除了薪水,还有良好的训练、珍贵的经验、才能的培养等。
要选择一种更好的人生,眼光不能太短浅,否则就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了。
有一所教堂正在兴建,三位敲石工人正辛苦地忙碌着,这时,一个人走了过来,分别问他们三个人同一个问题:请问你在做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到我正在敲这些石头吗?我真是倒霉透顶了,居然要做这样的工作,这些石头坚硬无比,把我的手敲得酸痛死了。
第二个人叹了口气说:还不是为了一家的温饱,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辛苦做这样的工作呢?每天都要敲碎这么多石头,真难熬啊!第三个人眼睛发出了光亮,开心地说:我在参与一所美丽宏伟的大教堂的建立,建成之后,会有无数的人来这里做礼拜,接受上帝的教诲,感受上帝的关爱。
没想到我有机会能做如此美好的工作,让我兴奋不已。
这就是眼光不同,所看到的事物也不同。
第一个工人透过他的工作只看得到痛苦、不满,他眼中没有任何希望,全是绝望;而第二个工人透过他的工作看到的是一家人的温饱,是不可避免的劳碌,他只为无奈的生活而工作;第三个人,他透过工作竟能看到这看似劳累的工作的意义和未来,他的心中充满了愉悦和快乐,这样的人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
IBM中国公司注意到,把本土人才轮值派送到国外对培养领导力十分有效,因为通过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验,能使他们眼界变得更宽广。
他们既了解本土文化、商业环境、市场动态,又接受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熏陶,更加具备全球思维和意识,成为全球化人才。
这种人才将是企业迫切需要的。
因为这种人才的经验更丰富、眼光更宽广,他的目光是投向全世界的。
无论你是辽阔蓝天上飞行的小麻雀,还是喜鹊,都应要求自己具备苍鹰一样锐利宽广的视野,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薪水只是工作的目的之一,你一定能在工作中发现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如果仅仅是为了薪水而工作,那就无异于一叶障目了。
工作除了满足个人的生活资源需求,更是一种自我发展和提升的社会活动。
只为薪水奋斗,工作就会变得平庸,视野因而被封闭住。
在薪水范围之外,努力工作,发现自己可能具有的战略眼光、组织眼光、经济眼光和商业眼光等,并相对确定为之努力的目的和目标,这样才有希望最终成为一个事业和生活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