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希望自己是机器人,能够把各种资料飞快地输入脑中,然后就能自动进行筛选,排列出一个又一个的完美采购烹饪方案。
可有时候,连机器人都完成不了这个高难度任务。
因为——今天同事说起他们周末去郊外农家乐玩,那里的饮食才地道啊,老腊肉炒蒜苗,那个香啊……你以为这是老公在和我交流一日见闻吗?不!他脸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暗示我他是多么想吃蒜苗炒腊肉。
妈妈,我也想吃蒜苗炒腊肉。
这干脆就是明示了。
如果我假装自己悟性不够,对既定的采购清单和菜式安排不予改变,对话就会变成这样。
你知道那蒜苗炒腊肉有多香吗?爸爸告诉你。
爸爸快说。
青幽幽的蒜苗让热油一炒,颜色就更翠了,边上是红色的腊肉,上面闪油光。
这红色还不是一个红,边子上是红黑红黑的,那里最绵实、最糯;然后肥一点儿的是淡淡的粉红透着白,滑溜爽口。
瘦的呢就是深一点儿的粉红色,有点儿硬,但越嚼越香。
哎,说这么多干吗呢?你妈又不给做,光馋咱俩了。
老公挑拨离间的司马昭之心,已经路人皆知。
妈妈,我不想吃其他菜,就想吃蒜苗炒腊肉。
儿子上当了,充当了馋鬼老公的炮手。
这是活脱脱的威胁,怎么办?还不是得秉承贤妻良母的传统作风,答应第二天晚上吃呗。
这下爷儿俩开心了,看电视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在那儿再一次查资料。
这么下去太伤脑筋了,我得想个办法。
晚上躺在床上翻《红楼梦》,顺手就翻到大观园厨房里的热闹戏——《忌鼠投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只听得那位柳嫂子抱怨:别说前日一次,就从旧年以来,那屋里偶然间不论姑娘姐儿们要添一样半样,谁不是先拿了钱来另买另添?有的没的,名声好听。
算着连姑娘带姐儿们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两只鸡、两只鸭子、一二十斤肉、一吊钱的菜蔬,你们算算,够做什么的?连本项两顿饭还撑持不住,还搁得住这个点这样、那个点那样?买来的又不吃,又要别的去!这个柳嫂子是大观园内管厨房的,为人行事颇多可斟酌的地方,可是这段话却打中了我的心坎。
家不好当啊,别看厨房三尺地,麻烦事还真不少!遇上这种采购烹调的难题怎么办?曹雪芹借这位柳嫂子之口说了答案:也像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一般,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
好吧,我也向这位掌管偌大厨房,安排大观园上下数百人饭食的柳嫂子学习,来一次厨房里的排列组合吧。
酸菜鱼:主料酸菜、鱼,上市季节无限制,禁忌为不得与葡萄、石榴、山楂、柿子同食;麻辣鱼:主料辣椒、鱼,辣椒上市日期为夏季,鱼无限制,禁忌为不得与葡萄、石榴、山楂、柿子同食;瓦块鱼……红烧鲫鱼……糖醋鱼……面拖黄鱼……还会做什么鱼?我使劲儿地想,务必把自己会做的鱼类菜都写出来。
写完鱼再写肉,再写禽类,再写蔬菜类,一样一样把自己会做的菜写下来,按原料分门别类记好,再写上禁忌和适合的搭配。
虽然看着麻烦些,可是以后就省事多了。
先问问老公儿子有没有特别要求,要是有就定下一样,其余的菜就根据这个配,要是没有那就随便按季节查询下哪些原料新鲜上市,安排出第二天的采购清单。
这样资料只需要查一次,不必做重复的无用功,以后也只需要在已有的菜式搭配中选择,不用次次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