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果我早预料到了。
孩子拒吃某一种菜,很可能是以前某次不愉快的体验,使他把草味儿和蔬菜联系在一起,此后遇见这种食物就会唤起脑内的相关记忆,印象一次次加深,于是就会以此代替真实的味觉感受。
他无法分辨到底是味蕾还是大脑在欺骗自己,所以将全部蔬菜都打入黑名单。
当我剁细了茭白,他看不见,吃不出来,也不知道,大脑无法把所吃的东西和草联系在一起,也就感觉不到那种难吃的怪味了。
从那以后,我经常干这种欺骗儿子的事情,老是让他吃掉精心制作、具有欺骗性的蔬菜后,才告诉他事实,让他对自己被大脑欺骗有所觉察,同时逐渐减弱他头脑中草味儿和蔬菜的联系。
慢慢地,他对蔬菜也不那么反感了,从开始吃混在肉里的菜,到吃小片的蔬菜,最后正常食用蔬菜了。
拒绝蔬菜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终于,我不必再为儿子缺乏维生素担心了。
聪明妈妈智慧书疑人偷斧是典型的主观意念干扰现象——当错误的观念形成后,人们把这种观念投射到知觉对象上,主观地增添了许多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孩子对世界的观察能力较弱,很容易在初期形成错误观念,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就会不断被强化,最终演变为成长教育中的大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第一印象的正确性,并且在孩子认知出现偏差时积极纠正,不可拖延。
如何让孩子吃下有怪味儿的食物用掩盖性强的调料进行制作。
咖喱、番茄酱、黑胡椒汁这类味道浓烈的调料,能很大程度上遮盖食材原本的味道,让孩子抗拒的食物味道变得不易辨别。
让原料变得不易察觉。
把孩子不喜欢的食物颗粒减小,例如碾磨、榨汁、粉碎、剁烂、搅拌,让他们吃的时候看不到这些外观已经改变的食物,在不知不觉中吃掉原本拒绝的食物。
用孩子爱吃的菜做掩护。
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或菜式特别偏爱,那么不妨将他排斥的食物混合在一起,例如炸鸡的同时也炸些茄盒,吃火锅的时候烫些小片的蔬菜,让他用喜爱的方式调剂对不喜欢食物的抗拒,慢慢习惯和淡忘原本很在意的怪味儿。
对味道进行过渡。
假如孩子讨厌牛奶这类味道强烈的食品,不妨从低奶味的食品过渡。
从雪糕这种孩子多半毫不拒绝的零食开始,到奶味较重的冰淇淋,到大量使用牛奶的奶昔、奶油,让孩子逐渐习惯原来讨厌的味道。
我之所以在一开始就强调均衡饮食,是因为合理的膳食能为大脑提供均衡、完整的能量,有助于孩子智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提高。
失衡的饮食则使大脑无法启动相应的功能,时间长了会使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远逊同龄人。
因此,孩子的饮食问题是每位父母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
简单来说,日常饮食主要分为五类:主食——即五谷杂粮,碳水化合物是孩子成长的能量之源。
荤菜——即鱼、肉、蛋,主要提供动物性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孩子发育有重要作用。
素食——即水果、蔬菜,主要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营养品——奶制品和豆制品中含有其他食物难以替代的营养元素,是孩子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零食——就营养价值而言,零食的营养不多,害处不少,但其美味的特性却使它成为孩子饮食中不可逃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