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吃得不太尽兴,尽管菜肴的滋味不错,然而油盐酱醋糖宠坏了的味蕾一时间无法接受这样清淡的感觉,多吃几筷子就觉得索然无味。
看看被一群亲戚称赞斯文有礼、正一脸矜持小口小口吃菜的儿子,知道他也不太习惯这味道——对他来说,这些菜太清淡了。
我家和姨婆的饮食口味差得如此之大,一如我们健康上的差距。
姨婆今年90岁了,精神相当旺健,耳聪目明,说话清楚,除了行动略为缓慢外,和二三十年前我小时候的记忆没有任何差别,据说连医院也很少去。
再看看我家,老公步入而立之年后明显开始发福,肚子直追我当年怀孕时的巅峰,脂肪肝前几年体检就测出来了,偶尔电梯坏了爬一次楼就跟死一次没什么差别。
我也好不了多少,生了儿子之后,体重再也没回到以前,倒是因为生儿子瘪下去了的肚子悄悄地想恢复成怀孕时的样子。
血脂和血压都堪堪在健康与危险的临界线上,如同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年体检都让我惴惴不安。
至于儿子,毕竟还是孩子,加上我花了那么多心血在他的健康上,身体还是不错的,7岁时患了龋齿也趁换牙解决了。
但是这代孩子,底子终究是差了很多,三高、脂肪肝、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以前。
怎么会不高呢?看看我家吧,动不动就是做一大锅红烧肉端上桌,煎炸爆炒,菜倒是香了,可是盐分、糖分、油脂的含量也上去了。
归根到底还是我的错。
刚结婚那会儿,要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转变为十项全能的家庭主妇,厨房功夫让我头痛不已。
蒸煮烩炖看似简单,做出美味却不容易,不是多放了盐就是除腥不够,相当考验烹饪功底。
凉拌菜方便,可调味还是不在行,结果每每弄出些惨不忍吃的东西。
当我发现以自己的菜鸟技术也能炸出金黄的鸡翅,把五花八门的十三香和原料往锅里一倒就能烧出还不错的红烧肉时,我的感觉只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
于是,我从此走上本帮菜浓油赤酱、川菜辛辣油腻、东北菜重油重盐的不归路。
十多年来,我习惯了用大量的调料和高温烹饪方式做出美味来掩饰食物本来的美味,至今不敢挑战淮扬菜、粤菜这类口味清淡、注重食物本身鲜美、于平淡中见功夫的菜肴。
要说哪种菜系更好吃,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要说健康,自然是偏重清淡口味的后者。
可惜我一开始就走上了另一条路,如今儿子也习惯了我家的口味。
要改,谈何容易?看看姨婆面对家乡菜的喜悦,想想她这几十年来的饮食习惯,看看儿子面对满桌淮扬菜的矜持,再想想我家餐桌上的常见菜式,我实在对我们一家三口健健康康活到姨婆这般高寿没有信心。
如果当初我十八般武艺样样会,事情会不会不同呢?孩子如果从小生长在一个饮食清淡的环境中,自然也会养成饮食清淡的习惯,这会使他少摄入多少油、盐、糖?会让他少吃多少高温破坏了营养成分的食物?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儿子从小养成了清淡肠胃,就算他长大后成了外食一族,接触到了香辣的重口味饮食,可是要从根子上改变一个人的口味很难,在自己家他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回归更为养生的饮食上,抵消那些菜肴对身体的影响。
他甚至根本就不会喜欢上那些重口味的饮食,像姨婆一样保持自己的口味,一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