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菜的味道和是不是下饭是两回事。
那段时间我正在帮同事研究婚宴菜单,颇有一点儿心得。
我絮絮叨叨地卖弄自己的心得体会,表姐在电话那边犹豫不决:这么麻烦?是不是太迁就孩子了,溺爱不好吧?中国从计划生育到如今的421家庭,孩子一直是家庭的中心,难免有过分溺爱导致小霸王、小皇帝的现象。
过分溺爱是不好,可是有时候人们又矫枉过正,为了远离溺爱,连对孩子正常的宠爱都收回了。
孩子有一个不过分的要求,你也有能力满足这个要求,为什么不满足呢?你对孩子的爱不就是体现在平时这些关怀中吗?谁不希望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式,难道就因为他是个孩子,连这个权利都要剥夺?看我义愤填膺说得唾沫四溅,表姐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儿,让我心满意足地挂掉电话。
于是,表姐的每日菜谱变成这样:星期一,麻婆豆腐。
星期二,水煮肉片。
星期三,辣子鸡。
星期四,西红柿炒鸡蛋。
星期五,黑胡椒牛排。
星期六,土豆烧牛肉。
星期天,咖喱鸡。
表姐尽量每天都做开胃下饭的菜肴,最后连老干妈这种经典物品都出场了,小表侄还是一句:我真的吃不下了。
表姐没招了:我在家买了好多吃的,他都只吃一点点就不想吃了。
只要他说想吃饭,不管我干什么都会立马放下手里的事情去做饭,可他又只吃一小碗。
我不厚道地笑了,一个人要是不知道饿的感觉,又怎么会知道饭菜的可口呢?所有的下饭菜都比不上一个饿字,只要先吃下这道饿菜,任何饭菜都会变得无比美味。
相反,如果胃袋满满地去吃饭,山珍海味也会变得不过如此。
表姐听了我的劝,收拾干净了家里的零食,把六点半的晚饭推迟到七点半,任小表侄问了几次依旧稳如泰山。
等到七点半,对着桌上的饭菜,小表侄从沙发上一跃而起,那神色表姐已经好久没看到了。
不用说,这顿饭小表侄自然吃了好多好多。
聪明妈妈智慧书如果你的孩子抱怨你做的菜不好吃,千万别气馁,不一定是你的手艺问题,可能只是你没有做出一道下饭菜。
有些菜单独吃起来味道不错,但是配上白饭就觉得滋味寡淡,比如水煮白菜;有的菜需要细嚼慢咽品尝味道,和饭一起吃就难以感受到它的美味,比如凉粉;有的菜单独吃起来可能觉得油盐滋味太重,但是吃饭的时候能让人胃口大开,比如麻婆豆腐;有的菜说起来滋味平常、简简单单,但是偏偏就健胃醒脾,比如西红柿炒鸡蛋。
孩子味蕾敏感,再加上身体需要,对油盐的需要往往超过成人,所以很多孩子喜欢油炸、麻辣之类口味较重的食品,对清淡饮食兴趣寥寥。
想要让孩子多吃一点儿,那么最好在一顿饭中有一道适合他胃口的下饭菜,而不是仅以你自己的口味爱好来决定菜肴的搭配。
饿菜制作方式1. 定时一日三餐,开饭的时间可以比平时略晚一些。
2. 家里不要放太多零食,尤其是坚果、冰淇淋、甜点、碳酸饮料之类容易产生腹饱感的食物。
3. 如果孩子在开饭前实在太饿,可以吃一点儿水果,反而有助于开胃。
4. 适当安排一些体育活动,消耗孩子的身体热量,促使其产生饥饿感。
5. 每顿饭吃七八分饱,不但有助于养生,还可以避免下一顿开饭时依旧腹胀。
5点将不如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