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儿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每天回家来不及放书包就要摸摸小猫的头,让小猫舔舔自己的手,吃饭的时候时不时扔下一块肉给守在饭桌旁的小猫,看电视的时候也要抱着小猫在沙发上一起看……可是我发现最近儿子的胃口似乎变小了,每天吃饭都吃不了多少。
认真一想,好像是小猫进家门不久后出现的这种情况。
难道小猫身上带着什么病菌或者寄生虫?我心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可是朋友把小猫送给我的时候分明告诉我小猫已经驱虫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那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老公提醒我:你胡思乱想什么,为什么不干脆问问儿子?原来我走入了为人父母常见的误区:自以为是,杞人忧天,舍近求远。
当孩子出现异常的时候,不主动和孩子沟通询问事情真相,反而胡乱猜测,把问题越想越严重。
因为我们常年在孩子面前处于权威地位,习惯认为比起年幼的孩子,我们无所不知能力超强,总想靠自己来解决问题。
结果呢?因为不了解事实,往往把很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
我和儿子谈了谈,果然得出了一个很简单但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答案:儿子少吃饭是为了让小猫有更多的食物。
我老觉得猫粮干干的看上去没什么油水,所以小猫来我家后,主要吃剩饭剩菜熬制的营养食品。
猫本来就是贪吃的动物,只要有食物就会时不时跑去吃。
有两只小猫更是培养了它们的竞争意识,一个跑得比一个快,一个吃得比一个欢,并不在乎饿不饿,而是这种争食的行为是一种乐趣。
可是儿子不懂这是猫的习性,总觉得小猫因为一直没吃饱才出现这种争食行为,于是天真地省下自己的口粮,希望剩饭多一点儿,小喜羊羊和灰太狼就能吃饱。
儿子解释完原因,有些惴惴不安地望着我:妈妈,我做错了吗?我摸摸儿子的头,为自己有个这么有爱心的好儿子骄傲。
在解释了猫进食的习性并且承诺每天除了剩饭再多喂些猫粮做补充后,儿子总算能敞开肚子大吃了。
聪明妈妈智慧书现在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在家缺乏玩伴,容易滋生孤独情绪,还可能影响他们融入集体,养宠物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表明:养宠物的家庭中孩子更少感到孤独,有更强的分享倾向和责任心,更愿意也更有能力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
和宠物的关系越亲密,这种正面作用就越强。
这是因为宠物在和孩子的关系中充当了玩伴、孩子的孩子和服从者的角色。
有宠物和孩子玩耍,孩子的孤独感降低,情感交流能力得到增强,使他习惯于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照顾宠物则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耐心,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保护关爱比自己弱小的生物,避免很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而宠物对孩子的依赖、跟随和服从会使孩子很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调节孩子在家庭中长期处于被权威压制的心理。
除此之外,有宠物家庭的孩子免疫功能会相对强大,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更强,患感冒咳嗽这类常见病的频率较同龄人低。
家有宠物怎么办?1. 及时为宠物做好驱虫防疫工作,定期检查宠物身体并注射疫苗。
2. 定期为宠物洗澡,保持宠物清洁。
当宠物变脏时,阻止孩子和宠物进行拥抱等亲热行为。
3. 为宠物放置专用的食具,不和人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