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妈妈看着这一幕,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让小玲从气球的大小、离爆炸程度的远近来感受时间的紧迫性。
小玲爸爸就摊上了苦差事:在小玲吃饭时吹气球。
小玲吃一口饭,他就开始往气球里吹气。
如果小玲咽下了这口饭,他就把气球里的气放掉;但要是小玲一直慢慢咀嚼,他就一直往气球里吹气,吃得慢的后果就是让气球爆掉——这可是小玲最怕的事情。
一个气球就在身边,随着你吃饭速度胀大直至爆掉,这种紧张的感觉让小玲陡然换了个人,咀嚼速度明显加快,有时候简直可以用狼吞虎咽来形容。
现在呀,小玲吃饭可快了。
小玲妈妈非常骄傲地说。
聪明妈妈智慧书孩子对很多抽象事物的把握不如成年人到位,比如轻重、快慢、冷热、大小,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和对方的描述准确联系在一起,一味催促或者强调这个孩子比较模糊的概念会让孩子感到茫然无措,产生挫败感。
给孩子一个直观形象的参照物,例如用吹爆的气球表示速度,用一个苹果来表示大小,用一本书表示轻重,则会让孩子很快掌握到其中的度,既增加了沟通的有效性,也促使孩子更快、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抽象的一面。
吃饭速度参照选择参考沙漏。
时针一圈一圈转,数字一个一个变,给人的感觉都不如沙漏中的沙子由多变少来得直观。
看着沙子不停地往下流,孩子可以体验到时间流逝的迅速,从而增加紧迫感。
冰块。
冰块的融化,从固体到液体的转变也是非常直观的。
可以制作一些大小适当的冰块作为一顿饭时间的参照物,让孩子在冰块完全融化之前吃完饭。
线香。
点一根香作为时间参照是古人的常用方法,《红楼梦》中几次诗社活动都以此作为计时器。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读书,这个办法他会非常喜欢。
沉船。
如果DIY技能比较强,可以尝试制作漏水的模型船放入装满水的浴缸中,如果吃饭时间太长,船就会逐渐沉没。
再为这次沉船事件编造一个故事,既增加孩子的紧迫感,又增加了这个过程的趣味性。
6超级美味衰变了主角:儿子 年龄:10岁周末带儿子回他外婆家玩,我妈准备了不少好吃的,尤其是我最爱的油炸糍粑。
因为要健康饮食,我家现在很少做这类油炸食品,但是油炸糍粑我可是从小就爱吃,这次趁机打着孝顺孝顺,顺才是孝,老人做菜的心意不可辜负的名义大快朵颐。
想着油炸糍粑,我这个奔四的人居然非常不争气地兴奋起来,一路上向儿子、老公碎碎念,翻来覆去都是我妈的独门油炸糍粑如何如何好吃。
儿子被我勾起了馋虫,对外婆的手艺非常期待。
然而到了外婆家,这里新鲜一下,那里寒暄几句,外婆、外公对小外孙稀罕极了。
等他有闲了,糍粑也冷了。
妈妈啊,这个糍粑不像你说的那样好吃呢。
儿子一脸被忽悠的郁闷。
我还没说话,我妈已经赶去厨房了:乖乖没吃到热的,热糍粑冷粽子,糍粑要趁热才好吃,外婆再给你做一盘。
几分钟后,又一盘油炸糍粑热气腾腾地上桌了。
油香四溢,外酥内糯,在白糖上轻轻一滚,被热气熏得半融的糖汁抹在糍粑上,甜滋滋的味道弥漫到整个口腔,那叫一个陶醉。
儿子果然爱上这糍粑,正吃得赞不绝口,手机响了。
儿子掏出手机回短信,一聊竟然就聊上了。
我们轮番催促:快吃啊,都凉了。
可他不知道和同学聊什么,依旧埋头按个不停,只是申明:给我留点儿糍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