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倒扣莲盘状的下降舱离开战舰船体,在重力的吸引下落入大气圈,外表涂有特殊防护涂层的金属在大气摩擦下呈现出烧灼的亮红色。
高下落的失重感对于习惯驾驶ms的调整者来说是小菜一碟,完全不影响他们的状态。
从外面传到ms驾驶舱的震动感慢慢消失,斐尔所在的下降舱已经突破了大气层,来到人类共同的故乡:地球。
减降落伞伸展开来,下降舱的水平高度依然在快下降,警报突起。
队长斯里克的声音出现在小队通讯频道里。
是敌人!侦测班已经现从关岛地区起飞的地球连合空军部队,他们正往卡本塔利亚地区快接近,太平洋舰队的空母群预计4小时后到达卡本塔利亚外围海域。
下降舱展开后迪恩直接进行对空作战,消灭来犯的战机部队;其余人到预定地点集合,协助基地防御,都清楚了吗?清楚了!众人的回答整齐划一,声音雄壮。
斐尔。
是的,队长!战斗开始后,卡本塔利亚本部会直接指挥迪恩部队的行动,要注意作战命令,不要逞一时之勇,知道吗?知道了,队长。
好,大家要努力作战,让那些傲慢的自然人看看我们ZaFT战士的武勇!众人大喝一声回应队长,全队的士气都因斯里克的言而大大提升,全队战意高昂。
达到安全高度的下降舱外表剥落,保护层变得支离破碎,新世纪的武器ms破壳而出。
与降落地面的吉恩不同,迪恩们直接在空中机动,一只只紫色的雄鹰振翅高飞。
斐尔按照本部的指示直接与身边的迪恩组成临时小队,不过临时队长居然由他来担任,荧幕显示着临时小队的名称:克莱茵队,这让他小小地吃了一惊。
他才第一次上战场,居然被委托指挥包括自己在内的五架吉恩。
斐尔握紧了控制杆,紧张?才不呢,过样才有挑战性。
敌人战机部队准备进入警戒范围,高空预警用的迪恩向每一架僚机送着战场最新的侦查信息。
斐尔看到荧幕前方出现了几个小小的黑点,然后成片的黑点出现在迪恩前方,对方前面少说也有数百架战斗机,比己方的迪恩数量上多了许多,仅仅是数量。
对方战机群进入可视范围后,周围的迪恩纷纷以小队编制散开,斐尔也带领着自己的队友拉开与大部队的距离以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
空战就需要这广大阔的天空作为舞台。
克莱茵小队处于大部队的左翼第二线,第一线的友军与敌人接触开火,前面一大片扑过来的激光粗制导的对空导弹,不过对于装备了19omm对空散弹枪的迪恩来说威胁不大,一轮散弹齐射,导弹都化为空中弥漫的硝烟了。
好!大家散开,注意保持距离,各自判断形势协同友军攻击!记住不要孤军深入,祝大家武运昌隆!回头见!斐尔叫队友不要孤军深入,他自己却一马当先越过身边的友军向最前线冲去,与其待在后面指挥,他情愿领兵突击。
迪恩相对与吉恩,除了具备大气圈飞行能力外,还特别做了轻量化的高机动处理,机体操控灵活,反应也比吉恩灵敏了许多,整机拥有卓越的空战能力。
比起吉恩,斐尔更喜欢迪恩这款注重灵活性的机体。
斐尔控制的迪恩挺起76mm机枪,瞄准前面一架战机,几个亮黄色的光点向对方射去,子弹射穿了对方的机背,中弹的地方冒出黑烟和火花。
对于无时无刻都处于高运动的空战来说,抓住敌人的尾巴或者侧面是最重要的;而相对飞行的攻击则需要有无比精确的射击能力、过人的反应力和判断力。
没有人会呆在原地射击的,因为那相当于自杀行为。
抓住另一家一架战机转向的一瞬间动作,斐尔凭借迪恩过人的机动性先于对方变向。
两架机体对冲而过,出来的战机身上多了一排弹孔,化作一团火焰往下坠去。
迪恩一击成功,在空中甩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对空散弹将身后尾随的导弹击毁,迪恩接着绕了一个弯便再次面对战机部队,准备向第三架目标下手。
迪恩俯冲翻身,切入了机群的下方,机枪扫射,敌机双双坠毁。
迪恩抬头高爬升,带起身后紧咬不放的三架敌机,在上升的过程中转向翼一翻,变向的气流马上将旋转的机体卸向右边。
前面两架来不及拐弯,迪恩手中的机枪连闪两次,两架战机带着浓烟火球越过迪恩。
余下那架闪到小机群里面去了,斐尔也跟着它去前面攻击敌人的小股部队。
不得不说空军极不耐打,斐尔基本上几粒子弹就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挺着机枪的迪恩不断收割敌人的生命。
而接触后的迪恩大部队和战机群呈现混战的态势,一部分携带高爆炸药的战机试图穿过作战空间,以19omm对空散弹枪击落第26架敌机的斐尔马上调转迪恩的方向去拦截这群漏网之鱼。
重战机逐渐散开,这样既增加了迪恩的包围难度,也提高了自己的闪避空间。
迪恩紧贴敌机等待机会,机枪每次生没子弹都会穿透飞机薄薄的脸皮。
此时,下降程序已经全部完成,初步的基地设施在卡本塔利亚密锣紧鼓的组装中,连合的舰队也在进一步的接近中,双方都在和时间竞赛。
斐尔驾驶迪恩尾随前面一架极为灵活的联合战机,这个家伙很不简单,居然一个人在面前斐尔击落了两架迪恩,还轻易地摆脱了其他迪恩的追击,最可恶的是它借友军的掩护在场上忽闪忽没,让人防不胜防。
斐尔把它盯住了,而它就在前面不断地做出各种机动,试图摆脱迪恩的咬尾,斐尔则屡屡用机枪的点射限制它的灵活动作。
不可否认,拥有极佳气动外形的战斗机在单对单的格斗中度比迪恩快许多,要不是斐尔不断地以翻转动作从多角度攻击迫使它不断改变方向,它早就抛离迪恩跑得没影了。
如果斐尔使用对空散弹枪,估计几个回合就可以把它制服,但对方的身手明显比其他的敌机高了许多,还不时对斐尔做出挑衅动作,它完全激起了斐尔的争胜心。
所以他一直都只用机枪,目的是与它一较高下。
现在场上的局面很明显,迪恩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对空散弹不断杀伤脆弱的战机,虽然被部分高敌机突破了防御,但基地那边还有严密的防空阵线,没有低空俯冲或者过饱和轰炸,是不可能对基地造成伤害的;况且,那种数量的敌人在吉恩无数的机枪面前作俯冲轰炸,只是白白送命而已。
这样一来斐尔可以安心跟对手较量技术,这种机会是很难得,尤其是在实战当中。
虽然战机的机动性无法和迪恩相提并论,而且战机驾驶员与斐尔两个人的能力也是不一样。
但战机动作不过灵活,但操控容易;迪恩灵活性高,但稍不留神就会过了头或者达不到,想要精确的控制它需要非常高的驾驶能力。
这不是嘛,半空中的迪恩几乎全部都是用对空散弹枪的,用机枪的人斐尔没看到几个。
而斐尔击落的26架敌机有25架是用机枪一击必杀的,他从不浪费子弹确实够省了。
除了面对这架特殊的敌机外,他的命中率达到了可以令人吃惊的1oo%。
为什么令人吃惊?想像一下,迪恩和战机都是高运动的机体,两者间的相对度几乎有普通ms的3,4倍,而机枪用的不是光束这种度几乎是3x1o8m/s即开即到无法闪避的弹药,而是度只有大概千米每秒的实体子弹,两者的差距可想而知。
要是迪恩的度可以追上敌机,斐尔也早就一枪把它搞定了,何必追得那么辛苦?在战斗中成长,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技术也是Z给斐尔定的必修课。
陷于追逐战的迪恩巧妙地看准了对方前一次机动刚刚完结,下一次机动没来得及调整之际再次射出一串子弹,那知对方的机腹突然翻转,子弹从机腹掠过,机头朝下的敌机向下弯去,一下子绕到斐尔斜下方,大量的机枪子弹向迪恩倾斜。
原来刚刚的破绽他是故意露出来的,目的是引诱斐尔攻击,再趁势扭转方向。
迪恩机体在半空中急旋转躲过子弹,再以扭曲的s型轨迹轻易地夺回了咬尾的优势。
没等斐尔起攻击,那架敌机机头快拉升,往高空冲去,迪恩连接尾随进击。
不料对方又突然一个减反向机动,机瞬间朝下俯冲,再次减机动,机翻起,黑洞洞的机枪口已经对准了迪恩相对移动的位置。
但它看到的却是紫影一闪,迪恩仅仅以一个身位的幅度做了18o度的上下倒转变向,让他至于没有失去高处的攻击优势,那一长串的子弹从迪恩的头顶飞过,头朝下的迪恩与机向上战机近在咫尺,就算是ms在这种距离和度下也未必夺得过迪恩的攻击,更何况是战机呢。
情况已经很明显,斐尔胜利了,但他没急着开火。
他等待与战机擦肩的一瞬间,以报它之前的挑衅。
对方的驾驶员只能在机舱里等待死亡,体验眼看自己走入地狱却无法抗拒的感觉。
就在这时,本部传来了紧急通讯,管制员语气慌张通知空军部队:卡本塔利亚西北方上空13ooo米高度处现大群的连合远程轰炸机,距离基地建筑只有1o分钟路程。
迪恩的放下了机枪与对头机擦肩而过,隐约可以到对方驾驶室的人,那人的头正对着迪恩的方向,想必是心里对斐尔不杀它感到奇怪吧。
敌人所剩无几的战机部队完成详攻任务开始撤退,估计一大堆的加油机已经在半路等他们回去,看到剩下的几只小猫,他们一定会很高兴吧。
1o分钟只够迪恩接近轰炸部队,并不足以完成歼灭的任务,而且不少机体剩余的弹药也不多了,连合真的出大手笔,难道真的要看着基地被炸平?还有什么办法?(ps:开学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