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陷落困局(8)

2025-03-30 16:10:38

贸易摩擦频繁。

2001年9月,中国与欧盟间爆发的一场温州打火机贸易纠纷案曾轰动一时。

温州作为中国打火机的主要生产基地,年外贸销售量达5亿只,占全球金属打火机市场总量的70%,其中三分之一出口欧盟。

欧盟当时为了控制价格低廉的温州打火机进入欧洲市场,曾专门启动了一项称为CR法规的技术壁垒,规定进口到欧洲的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要加一个安全锁,以防止儿童开启而发生危险。

由于当时的安全锁技术全部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这一法规一旦成行,将会把温州打火机直接拒在欧洲市场之外。

2002年5月,欧盟又开始对中国出口欧盟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后经过温州打火机生产商的共同努力,欧盟才终止了反倾销调查。

不仅是打火机案,中国入世以来,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与贸易伙伴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其中与欧美间发生的贸易纠纷涵盖了家具、钢铁、打印耗材、地板、农用车辆等多种商品。

2007年一年,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81起调查,涉案金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95%。

这些争端都发生在中国占优势的制造业领域,而每次争端的解决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严重影响了中国行业内企业的发展。

知识产权争端剧烈。

DVD专利费之争长期以来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大旧伤,至今还在时时作痛,提醒中国制造业认清市场的真实形势。

当年6C(发达国家的6个企业,包括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宣布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要求世界上所有生产DVD的厂商必须向它们购买专利许可,为此,中国DVD厂商要向6家外国厂商缴纳每台高达16~19美元的专利费,中国企业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只能赚取1美元利润,而交给国外企业的专利费却高达商品价格的60%!这让前几年还在央视争夺广告标王的中国DVD厂商迅速没落,国产品牌大量消亡。

产生争端的不止是DVD专利,中美之间发生的唱片、电影和软件盗版之争也让中国政府头疼不已,美方不时以其301条款做大棒,对中国进行一次次的施压。

由于中国的市场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了很多,知识产权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软肋。

在中国,许多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即使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级企业,平均每家累计申请的专利也不过200件,还不及国外一些大企业年均申请量的五分之一!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企业的劣势所在,一旦与国外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短兵相接,中国企业将很难有胜算把握。

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在世界上只排在第五十三位,资源约束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节约型发展的道路,但事实上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却非常低。

如2005年中国的GDP只占全世界总量的,但却消耗了全球原煤的40%、粗钢的32%、氧化铝的25%、水泥的48%、玻璃的33%和化肥的30%。

也就是说,中国占用世界1/3以上的资源只产出了1/20的产值。

此外,中国能源消耗量极大,单位产值能耗非常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倍,是印度的倍、美国的倍、日本的倍、德国的倍。

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污染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 倍!中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这种损失甚至超过了经济增加值,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污染损失抵消掉了。

种种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发展道路上已陷入一个近乎于进退维谷的困局,不往前走是不行的。

因为依照中国目前的国情,制造业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不发展制造业,无法解决中国国内的实际问题;但向前走,按目前的情况,中国又面临着一种四面楚歌的风险,低端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激烈,高端技术与高端设备稀缺,主要依赖进口。

长此下去,中国仍然只是为欧美国家做一些打工的保姆工作,随着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中国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乃至无法自拔,陷入像拉美国家曾经经历的境地。

中国制造业走到了一个困局之中,这盘棋还要继续走下去,但必须要找到一个全局的手筋所在,建立做活的眼位,进而让整局棋都活起来,这需要等待机会,或许是百年一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