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奔向大海的溪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
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
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
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2006年末,上市公司TCL集团已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边缘。
痛定思痛的李东生亲自提笔,写下了这篇日后在业界广为流传的文章——《鹰的重生》。
在李东生的笔下,TCL就犹如文中那只40岁的老鹰,此时必须作出痛苦的抉择:要么等死,要么浴火重生!业界有许多人都认为,TCL所面临的全部困境,都是由李东生3年前所作出的错误决定所造成——出海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走一条国际化发展之路。
正是这样的选择,让TCL背负起一个沉重的包袱,最终成为压倒这只中国家电骆驼的巨石。
从中国入世以来,走出去进行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就逐渐增多起来,如同小溪汇成大河,逐渐形成了潮流,滔滔不绝地向大海奔去。
TCL就是当时跻身在潮流中的众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之一。
这与当时大的环境有关。
此时距中国改革开放已过了20多年,中国的制造业已有了长足发展,在国内的许多消费品市场领域,国产品牌已取得绝对优势。
比如家电市场,90年代在中国市场中称王称霸的洋品牌 家电,此刻已基本被海尔、长虹、TCL、美的、格力、格兰仕这样的民族品牌打得抬不起头,逐渐沦为市场末流。
但市场却并未因洋品牌的退出而减小竞争,相反,在这些国产品牌之间彼此厮杀得更加厉害,在彩电制造行业,最后竟一直杀到这一行业陷入整体亏损的境地。
为了能走出价格战红海,国内许多企业开始酝酿走出去,到海外去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技术、资源、品牌和渠道。
此外,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对能源与资源的巨大需求,国内资源的开采速度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开始大量进口油气、矿石等紧缺资源。
这也促使从事采掘业务的企业开始外出并购。
在这批走出去的企业中,既包括像美的、TCL、海尔这样的家电企业,也包括联想、京东方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还有上汽、南汽、万向这样的整车及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五矿集团这样的能源资源类企业,大凡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资源最紧缺的行业,走出去的企业也就越多。
如果仔细去分析和研究这股出海大潮中的每个细小支流,可以发现它们中的每个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各有不同,碰到的困难程度不同,出海后的发展轨迹更不相同,甚至还有的企业并未作充分准备,就匆匆忙忙、如同被潮流裹挟一般的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