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肖知兴教授的计算,在TCL的业务主战场彩电业务中,平板电视的面板占到成本的60%至70%,机芯占到成本的10%,而这些核心元器件都需要从日、韩和台湾地区的公司购买。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价格战只能在约20%的空间内进行,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已经没有多少余地,这也是中国平板电视不赚钱的原因。
而在TCL的另一主战场手机业务中,在国产手机最兴盛的时候,就有专家预测它们将难以逃脱失败的宿命。
中国90%的手机制造商,其机型和核心模块都是从韩国和日本引进口,80%的厂家选择了最快捷的直接贴牌。
跟跨国品牌相比,中国国产手机的平均返修率要高一倍,有些品牌的返修率甚至高达40%。
这也是导致中国手机厂商最后纷纷出局的根本原因。
在联想的主业务战场内也是如此,一台PC的零部件中,从芯片到硬盘,从显卡到声卡,主要的板、卡、条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日、韩以及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的企业手中。
当联想工厂把这些部件组装到一起,贴上联想的标志放到市场上后,产品标签上的价格浮动空间已经非常小了,因为隔壁柜台上和联想电脑相同配置的一台其他品牌的电脑,可能在配件组装价格基础上一分钱不加地向外出货。
贸—工—技的发展道路看起来并没有错,但走起来却远不那么容易。
犹如爬山,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从贸向工爬的这一段很容易,大家都爬了上来,来到了半山腰;但由工向技这一段的攀爬却难如登天——中国企业开发的技术,要么是对西方已经淘汰了的旧技术的模仿,这当然可以无成本取得;要么就是付费使用西方的新技术,企业实际只做个简单的拼装工作,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全部奥秘。
于是,所有的中国企业现在都集中在半山腰的生产制造平台上,再往上是技术的瓶颈口,尽管所有的企业都渴望继续能向上攀爬,以便取得在技术上的突破,但绝大多数的企业又只能停在原地,望天兴叹。
由于贸—工这一段的路并没什么难度,因而爬上来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
当所有的企业都挤在半山腰的一个平台上,大家谁也再爬不上去,而平台上已人满为患时,就只好展开火拼,以求自保,降价是所有人都在使用的招式。
但战争并无胜者,即使把别的人挤下平台,马上又会有新的后来者加入进来,不断蚕食先来者的地盘,然后再比拼体力,频频向对方发出攻击。
此时,所有的人都盼望有所突破——从价格战的红海中突围,走出去,到国外去寻找新技术,开辟新市场!TCL的李东生在做如是想,海尔的张瑞敏在做如是想,联想的柳传志也在如是想。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已经是箭在弦上。
三、突围之路1. 石破天惊的开始中国企业 走出去 的方式,用柳传志的话说,有两种路线:一种是海尔路线,一种是联想路线。
前者就是在东道主国设立新的企业,也称绿地投资,海尔多采取这种方式在目标国新设家电制造企业;第二种就是跨国并购方式,直接去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资产,联想与TCL都选择了这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各有侧重,也各有优势。
对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而言,如果走出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开辟新市场,而且是为了获得新技术,获得国外的品牌和渠道,就会采用跨国并购办法。
这种方式可以加快市场进入的速度,利用国外原有企业的运作系统、经营条件和各种资源加速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