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突围之路(9)

2025-03-30 16:10:40

如果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程,可以发现它与搭载五月花小船出海的那群探寻新大陆的人有着很大相似性。

显然,现在来研究中国企业出海到底成功还是不成功为时尚早,因为船还在路上,或者说,即使是船上的人到达了新大陆,也并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

五月花在横渡大西洋途中奇迹般地只有一人因疾病死亡,却还有一个新生儿诞生,所以等到达美国后还是完整的102人。

但由于当时北美大陆早期的恶劣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102人中就有一半人去世,剩余下的50人才成为日后美国的奠基者。

所以我们无法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旅作出一个最终的判断,现在所能确切知道的,就是这些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如同当年的五月花必须走出去一样。

出海并购对中国企业来说,本质上就是一次突围,带有风险的突围。

出海一定会有风险的。

显然无论是李东生还是柳传志,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途中可能碰到风浪,甚至可能翻船,而停在港湾里是安全的,不会有覆舟之虞。

但他们还是必须要出去。

李东生曾说:我知道国际化风险很大,当投资顾问告诉我国际上并购案的成功率不高,我好多天都睡不着觉。

但理智告诉我,国际化的风险固然大,不抓住机遇走国际化之路的风险更大。

联想在决定收购IBM公司PC事业部的时候,柳传志也曾感叹过说:不冒险怎么办?窝在中国这个地方是不行的,不突破慢慢就只有萎缩。

西方专家学者在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现象时的态度较为中肯。

他们认为当年日韩企业的走出去是为了扩大市场,为取得企业更大的发展而进行的突破之举;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更像是为了生存,为了取得生存权而进行的突围之路。

所以尽管中国的出海并购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依然会有前仆后继的人义无反顾地出去。

当联想与TCL正在并购大路上各自演绎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时,国内其他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它们中既有像万向并购美国UAI、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LCD,南汽集团并购英国罗孚这样的以海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品牌或渠道为目标进行的并购;也有像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中石化收购BP石油公司在俄的合资公司股权这样的为获得国外能源或资源展开的并购。

在并购历程中,有在并购后对目标企业经营运作十分成功的,如中国化工连续收购法国安迪苏、澳大利亚凯诺斯、法国罗地亚三家国际知名企业案例,北京第一机床厂全资收购德国科堡龙门铣公司案例等;也有并购后运作失败,被购对象发生破产的,比如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案例;还有在中途就因为各种原因退出并购的,比如华为并购英国马可尼、海尔并购美泰公司、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等等。

即使是在并购以来首次遭遇危机的联想,正当人们还在探讨三年来它是否成功消化了IBM的PC业务时,联想又向媒体透露,将提高收购价格,继续并购巴西最大的电脑制造商Positivo Informatica。

也就是说,业绩的下滑不但没有让联想去反省海外并购给自己带来的问题,反而促使它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2. 历史性工程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行为,客观上说是企业基于对自身状况的认识而做出的一种必要的市场决策行为,是环境使然,市场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