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中国流 >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2)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2)

2025-03-30 16:10:40

这是核弹产生的第三层冲击波,它已经把美国经济冲得七零八落——据有人估算,仅次贷衍生出的CDS,损失就高达3~5万亿美元!但这还不是全部,还有更大的危险在后面。

金融核弹的第四层冲击波,是对冲基金遭受重创。

全球对冲基金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投资群体,据统计,截至2008年初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万亿美元,庞大的对冲基金在本轮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冲基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运作机制,它是次级房贷这种有风险资产的最理想投资人选。

它们在投资中运用资金杠杆,以1元的自有资金进行10元的交易,极度扩张了投资风险。

同时,对冲基金在运作上基本处于黑箱状态,金融监管当局和投资者对基金内部的运营情况所知甚少,缺少有效监管,这使得对冲基金成为次级债券投资中的最大牺牲者,大批基金在危机中倒闭清盘。

据索罗斯估算,在本轮危机中,对冲基金的缩水量超过三分之二。

而对冲基金的破产又把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拉下马。

这还没有结束。

核弹还有第五层、第六层,乃至后续更多的冲击波——金融系统在受到重创后,丧失了为实体经济泵血的功能,美国的实体企业开始失血,企业出现资金流断裂,随之发生经营困难,于是实施减产、大规模裁员等措施,当大量企业都开始这样做以求自保时,整体国民经济开始衰退,社会中的更多问题也随之涌现出来,金融危机就逐步过渡到了经济危机。

而纵观世界发展史可以知道,每一次全球性的危机都是一次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重新调整的契机,犹如自然环境强烈变化所导致的物种更迭一样,每一次大的变故之后,总会有旧的主宰力量逐渐式微乃至消亡,又会有新的品类诞生到逐渐壮大。

没有这种变化,恐龙不会灭绝,人类也不会出现。

经济危机也是如此。

英、美、德、日这些发达国家,乃至荷兰、西班牙等欧洲早期强国在历史上的市场地位变迁,都能找出背后的危机推手的影子。

现在来看,金融核弹已经被美国次贷导火索所引爆,它对美国经济的巨大破坏力已显现出来,并在继续加大,世界其他各国也逐渐被裹挟进去。

对中国来说,现在最迫切需要弄清的是:它对中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新调整带来新机遇?是否会对改变中国目前所处的困局有所帮助?甚至它是否会改变这个世界的秩序?这些对中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但要弄明白以上这些问题,还须首先弄清楚一些更基础性的问题,比如危机为什么会发生?还会持续多久?为什么会先从美国爆发出来等。

这就需要首先来探究此次金融危机的源头——美国的华尔街与美国经济之间的关系。

二、墙街与主街——华尔街与美国经济的关系探究1. 美国经济的主街美国的金融风暴,是从主街华尔街刮起的。

如果仅从形式构成上看,华尔街并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它只是一个由众多经纪机构汇聚而形成的地方,这条街上驻扎的机构多数都是经纪人——broker,它源于14世纪的法语,意为把一桶酒分成一杯杯卖出的人,这个词很好地表达了早期经纪人的工作性质,他们不过是一些掮客而已。

从形式上看,这条街与那些由IT公司汇聚形成的电子一条街、茶商汇聚成的茶叶街,乃至古董商汇聚成的古玩街并无太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