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美国经济发展比作一辆行进的汽车的话,那么华尔街的 贪婪与恐惧心态,在某种意义上,正充当了车的油门与刹车的功能:这趟车是快是慢,前进还是倒退,乃至平稳还是颠覆,很大程度取决于华尔街的参与心态。
当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对某个产业的前景看好的时候,就会创造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手段,利用各种金融创新方式来培育这个产业,扶植企业上市,引导资金流入,同时开足马力加强对产业的宣传,以此加速这一产业的发展进程。
这时的产业像架在炭火上的一口锅,在众多人的煽火下,迅速升温、开锅、沸腾——此时显现在众人面前的一定是一个前景无比美好,只要投入就会获得巨大回报的美丽愿景。
于是在贪欲的支配下,市场中所有的人都试图加入进去分一杯羹,资金像潮水一样涌入,企业股价一飞冲天。
当价格远远背离它的价值,产业终于撑不住,泡沫发生破裂时,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所有的资金又都会四散奔逃,产业马上从赤日炎炎的夏季步入寒冬。
当整个经济都受到它的影响和冲击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经济衰退、萧条,经济危机便来了。
西方有句格言说:资本主义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就是资本家问题。
这句话就是指资本家的贪婪本性是造成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矛盾的根源所在。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就曾把华尔街称作是一条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认为这里是展现人性中最卑劣一面的地方——金融掮客们为了谋得利益,不惜使用任何诡诈的手段。
即使是美国早期少数几个看好金融业发展的权贵政要,如汉密尔顿,也在考虑如何能找出一条区分好人与恶棍界限的办法,从而给那些恶棍们贴上标签,不至于让他们把整个国家都带到阴沟里面去。
当然,无论给华尔街贴上何种标签,无论人们如何去看待这条街上的经纪机构,叫他们掮客也好,或是金融帝国的国王也好,谁都无法否认他们的力量和作用。
正是因为他们的贪婪——为了扩大自己的收益而孜孜不倦地做着各种金融创新,也才在客观上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为美国的实体企业发展提供了畅通的融资渠道。
2. 脱缰的美元从美国发源的这次金融危机,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这最早要追溯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与美元脱离金本位等事件。
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通过向盟国提供战略物资和劳务,使得各国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战后美国的黄金储备量已占到了世界黄金储备的近60%,这为美元占据国际货币霸主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该体系使得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由此美元成为黄金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促进了各国的贸易发展。
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欧洲各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美国经济发展的疲软,黄金开始大量流出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逐步增加,黄金储备日益减少。
为了改变这种困局,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取消了美元的金本位制度,美元与黄金脱钩,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政府由此获得了不受约束的发行货币的权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同时宣告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