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中国流 >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10)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10)

2025-03-30 16:10:40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已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这是历史发展的脚步,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

但是,作为一个世界霸主,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的衰落过程一定会有很长的周期。

同时,美国内在的创新能力目前依然无人可以匹敌,说明这个国家的内在生命力还非常强劲;它对危机的自我修复能力也非常强——历史上美国总是能在每次衰退之后,用不是太长的时间就又会回到原来前进的轨道上来。

当然不可否认,它前行的身躯已日益沉重,每一次重新开始的步伐已越来越艰难了。

也许21世纪还会是美国的世纪,这些都无关紧要,对中国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是应该明晓:美国的确已再一次陷入了沉重的危机当中,它何时能从泥潭中拔出腿来继续前进,这个很难判断,但它的危机已显现出了步履蹒跚的态势,尤其此次危机使得大批金融机构倒闭,这意味着美国经济体的供血系统已发生功能缺失,机体自我修复能力也会因此受到巨大损伤。

对中国企业而言,对位于国际产业链底端的中国制造业而言,这的确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批拥有技术和研发能力的美国企业、拥有市场渠道和品牌的优秀企业深受危机之害,由于现金流断裂而落入泥沼,成为待救的对象。

如果中国企业能抓住此刻的机会,出海并购,将会以较低的代价,以较小的阻力完成并购,从而完成自身向产业链高端的前进,而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曲线也将不再那么弯曲,苦笑可以逐渐向微笑转变。

五、时间之窗1. 天时、地利、人和之所以说这是百年一遇的机会,是因为现阶段符合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的最佳条件——满足了并购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

它具体表现为并购的 三低特点,即:价格低、门槛低、阻力低。

一项成功的并购,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诸多条件的具备。

以往中国海外并购的探路者们之所以多数失败,是由于这些条件的不成熟。

一是天时的条件。

以往的海外并购可以称得上是生不逢时,过去几年欧美国家的经济也是欣欣向荣、形势一片大好,欧美目标企业的股价非常高,这使得中国企业为达成并购付出了太高的代价,从而加大日后的运营难度。

而现在,众多的欧美实体企业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企业的股价掉入了谷底,此刻并购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甚至对于那些已经破产的美国企业,中国企业还有了绕过购买股权,直接去购买企业资产的机会,中国企业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品牌、渠道等无形资产,或生产线设备等有形资产进行分门别类的购买,从而大大缩减了其中的水分。

另外,金融危机也导致全球的矿产资源价格出现下降。

国土资源部最新的分析认为,从2008年三季度起,新一轮的矿业衰退周期已经到来。

2008年10月中旬印度矿下跌至85美元/吨以下,比2008年3月最高点下跌60%多。

可以说,与金融危机爆发前走出去的企业相比,此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正是生逢其时。

二是地利的因素。

以往中国海外并购最不具备的条件就是地利因素。

一个欧洲企业去美国进行并购将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行为,欧洲国家具有并购的地利优势,美国设的并购门槛非常低,它们同属一种制度,同根同源,彼此互不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