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中国流 > 第一章 博弈产业链(8)

第一章 博弈产业链(8)

2025-03-30 16:10:38

3. 苦笑的中国回到篇首的那个故事,那个为耐克打工的保姆就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真实写照。

处在产业链碗底的中国企业,大多数只是从事简单的加工装配工作,并没有太高深的技术含量,拼的只是廉价的劳动力和粗放型的资源投入。

企业既没有和跨国公司讨价还价的本钱,又缺乏像欧美国家那样势力强大的工会来帮他们与上游厂商谈判,为了拿到订单,他们只有一种方法,就是进行更加猛烈的倾轧,把价格压到最低!这种自相残杀的行为,成为被跨国公司进一步利用的工具。

它们通过买家推动或生产商推动办法,把产业链底端的中国企业的微薄利润又挤出了一部分。

此外,中国企业还要面临着来从国内同行到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乃至后起之秀越南等的企业的竞争。

这些国家的工厂工人甚至可以承受比中国工人更低的工资和更恶劣的工作环境,这也就给国内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产业链是微笑的,不过这种微笑却是欧美企业的微笑。

微笑曲线的曲率越大,欧美企业的微笑也就越灿烂!当处在碗底的中国企业在经历残酷的鹬蚌相争后终于拿到一份订单时,脸上露出的不过是苦笑而已。

附:苹果公司iPod的产业链透析12001年10月23日,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式样新颖、灵活小巧的MP3播放器iPod。

很快,这款MP3播放器得到市场的认可,风靡全世界,2005年其全球销售量高达1500万台,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2006年上半年iPod的销售量约为万台,同比增长61%。

由于iPod的热销,苹果电脑公司在2006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利润接近10亿美元。

为了获取最大化利润,苹果公司的iPod采取了全球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图1-3)。

图1-3 iPod价值链分解从图1-3我们可以看出,第一,iPod的设计和品牌属于美国苹果电脑公司。

iPod之所以得以畅销,其简约而明快的外观设计功不可没。

第二,iPod零部件供应环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键零部件生产,如微型硬盘、解码器、PCB板等,来自于日本东芝、韩国三星和荷兰飞利浦等国际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采取层层外包的方式,一级外包是美国、日本等企业发包给中国台湾企业及部分大陆企业,二级外包主要是中国台湾企业转包给大陆企业。

另一部分是非关键零配件生产,如电池、充电器、触摸滚轮和耳机等,主要由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企业提供。

第三,代工生产环节。

美国苹果公司将iPod的代工生产资格给了4家中国台湾企业,分别是广达电脑、英华达电脑、富士康(鸿海集团)和华硕电脑。

这4家企业生产不同系列的iPod产品,如iPod shuffle、iPod nano和iPod video等。

而这些代工企业在中国大陆设置生产和组装基地,以便充分利用大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以富士康为例,在大陆的深圳、昆山、北京、太原、烟台等地设有7个工业园区,雇员超过14万人。

苹果公司将设计的iPod图纸交给富士康生产,产品完成后,由苹果公司全部购买。

第四,iPod的营销环节。

iPod营销环节除了依靠苹果公司的品牌效应外,还采用了三条分销途径:一是利用沃尔玛成熟的销售渠道,进入沃尔玛大型超市;二是通过苹果公司专门设立的专卖店来销售;三是通过寻求有意向的经销商和代理商来进行销售。

于是,经过各个环节,最终轻盈、小巧的iPod出现在美国市场上,它的售价为299美元。

那么,各个环节是如何分配这台iPod的收益呢?表1-1将iPod各生产环节收益分配进行了详细分解。

从增加值的角度来衡量iPod的各个环节,我们发现,代工企业获得的增加值为8美元(尚不包括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成本),经销商或代理商获得30美元,而苹果公司获得美元(如直接设专卖店则获得元)。

从生产到销售,每台iPod去掉生产成本元和宣传费用10美元,总价值增值为美元,而组装加工、经销代理和苹果公司自身获取的收益占增加值的比例,分别为、和(如果进入苹果专卖店直销则其收益高达价值增值的)。

表1-1 iPod生产价值链上的收益分配美元零部件编号 供应商 说明 成本零部件供应环节 MK3008GAL 日本东芝公司 英寸微型硬盘PP5021 美国Portaplayer公司 解码器/Soc(片上系统)BCM2722 美国Broadcom公司 视频解码器/处理器K4S56163PF 韩国三星公司 SDRAM256MbitWM8758 英国欧胜威公司 音频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LTC4066 加纳大凌特公司 USB电源管理LM34910SD 美国National公司 降压开关调整芯片TEA1211 荷兰飞利浦公司 I2C总线接口直流—直流变换器SST39WF800A 美国SiliconStorage 8M平行闪存储器PCF50607 荷兰飞利浦公司 电源管理单元CY8C21 美国塞普拉斯半导体公司 混合信号阵列可编程SoC触摸控制轮光电锂电子电池等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 15PCB板 10其他包装和配件 15零部件总成本生产 组装加工费 8营销 宣传费 10经销代理商 10每部iPod收益 ()产品售价 299由此可见,在iPod产业价值链中,由于苹果公司占据了研发和品牌环节,在价值链中有一定控制力,最终导致其在收益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绝大多数价值增值,而从事代工生产的中国企业,得到的却是不到产品价格零头的8美元,产品增加值中的不到二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