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原则上是没错,但是上到讲台开讲,就不只是耍嘴皮儿的事了,恐怕还非得舞动你的双手,才能让整体的表现更上一层楼! 其实,手势的运用每个人在小学阶段就启蒙了,如果你参加过演讲比赛,可以回想一下,当时是不是双手放在背后,说到第一点,就向前伸出一根手指头,说到第二点就伸出两根手指头,所以通常论点不会超过5点,因为两只手一起比,很难看,也有点像划酒拳。
善于演讲的高手,是绝对不会轻易将双手捆绑或是打入冷宫。
许多战将型的民意代表,每当在台上开讲或是在质询时开骂,无不极尽所能的运用有限的双手,做无限的延伸。
手势运用得好,可以产生压倒性的说服优势,甚至连一句话都不必说。
有人问:哪有那么多手势可做? 其实生活就是一种学习,手势篇将提出7种很生活的方法和你分享,让你学得轻松愉快无负担。
冰冻手势非一日之寒。
来吧!欢迎你一起来解冻!第一招 指挥家法小时候印象中有一位女性指挥家郭美贞,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她那种君临天下的指挥神情,既带领台上的大乐团,又牵动台下所有听众的心弦,内心就会有一种双臂欲振的冲动。
更吸引人的是她指挥时多变自信的双臂,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婉细腻,那双充满魔力的手臂出神入化,正是在台上的表演者所应该学习效法的。
指挥家法并不一定要你真的像个指挥家,学个七分模样,将手势格局拉大,也就够唬人了! 循序渐进 ◎ 准备一台V8,或是一面能照到半身的镜子。
◎ 准备几张风格与节奏不同的音乐CD。
例如:交响乐、爵士、热门歌曲或纯音乐演奏。
◎ 面对镜子,并想像自己就是一位专业的指挥家。
◎ 面对镜中的自己,随着音乐的起伏渐渐开始挥动双手,并想像眼前有群演奏高手正由你指挥。
◎指挥过几首曲子后,观看录像带做检讨与修正。
注意事项 ◎ 首先要能假戏真做地不带半点玩笑心情,否则毫无意义。
◎ 将心情完全融入音乐,放开双手的束缚,模拟名指挥家的动作与气势。
◎ 随着音乐不同的变化,自己试着挥洒不同幅度的指挥手势,震撼若波涛光涌,纤细似袅袅炊烟,尽可能不要只有一招半式。
成果展现 ◎ 训练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将情绪与手势做快速的融合,有利于上台时的手口合一,不至于手中强蹦。
◎ 指挥时借音乐旋律,放松平日较拘谨的身体与心情,很快便能掌握自己手势的最大极限何在,便于有机会上台的豁然挥洒。
◎ 很多朋友习惯上手臂贴住身体,仅小手臂稍稍摆动,很难看也不够大方,经由此法的练习可有效展动,不再贴手贴脚,像只呆鸟。
有位男学员,我真的是被他给打败了。
在做指挥家法的练习时,死锁着双手甩呀甩的,让人看得有点吐血,没想到在其他学员的刺激之下竟180度地大改变,并且还发明了一段口诀帮助自己抓鸽子,切西瓜,开大路,大肚子(以台语发音)。
你不妨比画看看,还真像指挥大师咧! 课后我好奇地问那位学员:他们是怎么刺激你,才让你改变的? 他说:没有啦!他们说我像‘一只跛脚母鸡’啦!第二招 运动高手法知名的棒球投手陈义信,有几次上综艺节目都会顺带地播出他在球场上英姿焕发的臭屁相,每当完成一场漂亮的比赛或干掉最后一位打击手时,他都会不只一次很有自信地挥舞手臂。
那种挥动手臂的姿态散发出自信、力量与骄傲,不自觉地会让人有一种被鼓舞的兴奋感,这种表现在很多运动竞赛中都能见到,不论是球赛、田径赛或拳赛,几乎获胜的队伍或选手都会以有力的手势来及时地为自己的成绩喝彩。
或许你也曾有过在运动场上或场外振臂欢呼的经验。
找回来,请将那种感觉与劲头找回来,尽管你不是运动高手,但总可以运动一下,高举双手吧! 循序渐进 ◎ 准备一台V8及一面可照到半身的镜子。
◎ 找时间将一些体育台的节目录下来,可供自己学习参考或模仿。
请注意看获得胜利时的欢呼手势,而不是欣赏赛程。
◎ 先以单手做一些较有力的动作。
比方说:握拳过肩高举、单拳过头旋转、单手过头出拳、单手握拳向上高举等。
◎ 现在将做些双手的动作。
比方说:双手握拳或双掌大开高举成V字形,双手握拳过头,肘微弯并频向前出拳、双手握拳腰际并由前向后收、双手握拳高举并向下收至胸前等。
◎ 请在练习过数次之后,参考V8录像带做适当的修正。
注意事项 ◎ 不是随便比画两下就OK,要能让那些动作成为自己的习惯动作,当要运用时姿势才会标准漂亮。
◎ 练习时请在内心想像自己获胜的感觉,或是边看体育台的比赛,自己边在一旁跟着练,比较会有兴致。
◎ 练习时的握拳要有力量,口中也可配合一些简单的口号。
比方说,加油!冲啊!拼啦!福气啦!快干啦!Yes!GO!GO!GO! ◎ 虽然是强调手势的动作,但是不代表身体硬邦邦地一动也不动,那样看起来会像一具电动假人。
成果展现 ◎ 强化手势力与美的结合,增强个人自信心以及内容的激励性。
◎ 加强个人在舞台上的POWER,展现强势带动的风格,能有效地带动听众的情绪,达到说服与煽动的目的。
◎ 未来有志参选的朋友,恐怕要多加练习这种强势够力的手势,请相信选民是不会喜欢候选人软膏膏的。
◎ 这种超大型手势的运用,应视为台上台下兴奋成一团的最高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