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要采用大棒政策而不仅仅是采用胡萝卜政策的原因,同时,最厉害的大棒政策是解雇的威胁。
雇主希望有权解雇那些他们认为业绩比较差的工人——不只是为了解雇某些特定的工人,更重要的是对其余员工进行激励。
事实上,工会通过那些最令人(主要是雇主)憎恶的工会合同来限制雇主解雇工人的权力,同样的,工会会员的最大好处是能够防止自己被随意地解雇。
为了使失业的威胁有意义,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雇主必须有法律和合同赋予的解雇员工的权力。
即使他不经常使用这些权力,这些规定也必须存在(用来激励那些恐惧的工人)。
☆雇主必须区分表现良好和表现不好的工人。
因此,雇主在监管制度上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从车间管理员对工人的仔细检查到先进的电子技术(可以测量收银员和打字员的速度,对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监控,并能跟踪卡车司机和货运员的准确位置)。
☆失业对于被解雇的工人来说代价一定是巨大的,因此,由于害怕被解雇,这些工人必须要遵守雇主制定的规则。
被解雇的工人因为自负造成的损失被称为失业的成本。
这取决于其他的一些因素:预期他们要失业多长时间(在找到另一份工作之前),当他们失业时将会得到什么样(如果有的话)的失业保障,同以前的老工作相比,他们找到新工作后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工资和报酬。
奇怪的是,如果劳动力市场实际运行得和新古典经济学家想象的一样(劳动力市场供求相等,同时竞争可以保证市场上的每个工人都获得同样的工资水平),那么失去工作的成本将为零。
这里不存在失业,同时每个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
所以,如果一个工人被解雇,那么他第二天便可以找到另外一份取得同样工资的工作。
这就使得无论在任何场所,老板都不能强迫工人遵守劳动纪律(正统经济学家如米哈乌·卡莱茨基,对这一问题有深入的研究——见下文)。
资本主义充分就业的缺陷在凯恩斯之后,波兰经济学家米哈乌·卡莱茨基发现,政府指出政策可以消除失业。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想要实现这种神话般的结果吗?凯恩斯认为不是。
他非常深谋远虑地解释了为什么1943年出现的充分就业虽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却遭到了雇主的强烈反抗:持续的充分就业并不一定对[商界领袖]是有益的。
工人可能会‘失去控制’,同时这些‘龙头行业’急于给他们些‘教训’。
此外,价格的上涨对于那些靠股息生活的[金融投资者]来说是不利的,并使他们对‘繁荣产生厌倦’。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大的集团通常是由一些大的企业和股息获得者组建而成。
同时不只一个经济学家宣称这种情况是不切实际的。
所有这些压力,特别是一些大企业的压力,将会使政府重新采取传统的政策。
卡莱茨基准确预测到,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发展,经济和政治将会呈现出U形状态。
卡莱茨基还认为,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尤其是关于工资确定和就业等其他方面关系的变动,对于保持充分就业将是至关重要的。
解释劳动获取的问题有许多。
首先,雇主和工人之间是存在利益冲突的——不仅仅是在工资水平方面,同时在生产组织和劳动强度方面也存在冲突。
其次,雇主希望劳动纪律可以影响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从工资支付方式到工作场所的技术特点。
事实上,有些公司投资于一些特别的技术,并不是因为这些技术本质上具有很高的效率,而是因为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更好地执行劳动纪律(因此,提高获利能力同提高效率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