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1经济路线图:竞争因此,图111突出了两家公司在一起的三个不同之处。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新电视机的市场——经济学家们称之为产品市场。
每一家公司都必须使市场中的消费者相信它的电视机物美价廉。
如果做不到,那么它们认真生产出来的电视机就卖不出去,公司的所有者也将赚不到一分钱。
Y公司与Z公司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样展开了竞争。
在实践中,劳动力市场几乎没有用尽所有工人的时候——也就是说,通常存在一块舒服的失业靠垫,公司通过它就可以在需要时雇到新的工人。
然而,一家公司招募、雇用和管理新工人的能力会影响到它的整体表现。
当公司为了劳动力而必须同其他雇主竞争时,它们施加给工人们的控制力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有所减弱(正因如此,大公司通常将主要的工厂设在农村或是城乡接合的地方,在那里它们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雇主;或是集中在一些特别的居户、人口群体或文化社区中间雇用工人,在那里它们可以开拓出一片相似的劳动力市场以供自己使用)。
最后,公司之间还必须为资本而竞争。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会存在一个被分配到每家公司固定数额的资本量。
相反,只要资本家决定投资的时候,资本就会(通过金融体系)被真实地创造出来(我们将在第四部分更为详细地讨论这一过程)。
但是一家公司仍然必须为它的所有者创造出一个有竞争力的利润率,否则资本家们就会停止投资。
通过增量投资决策,资本最终能从获得利润较少的国家、行业或公司转移到利润更为丰厚的地方。
事实上,竞争导致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往往使投资在不同企业或行业的资本所能得到均等化的利润率。
113完全竞争和现实世界的竞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于他们称之为完全竞争的理想化竞争概念深信不疑。
完全竞争是整个经济学中最奇怪的一个理论。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现实: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完全竞争根本不相同。
相反,它是用来为一种理论即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提供推理证明,这种理论宣称自由市场交易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福祉的最优选择。
如果没有完全竞争的话,瓦尔拉斯模型便不能维持这一论断。
(就如同我们在前面几章中看到的那样,也会有其他的理由来解释瓦尔拉斯理论的不可行性。
)在完全竞争中,单个厂商的规模是很小的。
它们不能变得更具规模是因为新古典主义理论假设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会随产量增加而上升(这归结于一个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的过程)。
这种假设极其错误。
在现实生活中,较大的公司在生产绝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在生产第一个单位的产出之前,公司必须支付营运开支(诸如工厂、设备、工程技术以及市场推广)。
在此之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大幅下降(因为营运开支会被更大数量的产出所分摊),这对于公司的成长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表111规模经济:以电视机制造厂商为例营运成本(固定成本):1亿美元(资本设备,工程技术,市场推广)单位产品的额外成本(可变成本):200美元(原材料,零部件,劳动力)产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产出200美元)平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