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面试的误区(2)

2025-03-30 16:28:21

我指导过的学生中,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他们会对一个还没拿下面试的公司一见钟情,告诉我说那家公司多么适合他(她),离家多么近,公司多么有名,职位如何符合自己的学历和经验,等等。

尤其女同学需要工作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再不找工作婆婆就要她回家生孩子了,有的说再不找工作老公就没钱炒股了。

想获得职位的急切心情不是坏事,但随之而来的是焦虑、不安,生怕拿不下职位。

无论你需要工作的心情多么迫切,理由多么充分,如果你抱着解决自己需求的心态,没有把如何解决雇主需求告诉面试官的话,估计面试官都会告诉你:我们这里不是收容所。

所以请记住:职位不是求来的!获得职位和你对职位的需求是没有关系的。

你有获得职位的需求,雇主有招聘人才的需求,雇主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你的需求自然也得到了解决。

你获得一份合适的工作难,还是企业或雇主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难?记得曾经很流行一个足球解说员的这段话:我刚刚把中国队所在的小组的进球数和失球数加了一下,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居然是一样的。

我想告诉你的是,你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和雇主招一个满意的人才,难度是一样的!我们先看看个人的应聘成本和企业的招聘成本:个人的应聘成本,基本上就是每次参加面试或者招聘会的交通费和两个小时时间,招聘成本却远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通常一个单位的招聘有以下流程:部门提出招聘申请,人力资源部研究批复,把职位需求登广告、参加招聘会或者委托给猎头,第一轮电话面试,第二轮人力资源部面试,第三轮技术面试,第四轮管理层面试,甚至有些如华为这样的公司,面试流程更多(一个技术经理说曾经参加过华为的面试,五轮过后被告知不知道还有几轮,于是放弃)。

有统计表明,一个企业招聘到一个合适人才的平均花费是三万美金。

有的公司为了节约时间成本,把招聘流程中的前几道工序都交给猎头公司,公司只负责人力资源、技术面试和管理层面试。

在北美,猎头公司仅仅做前面的筛选工作,平均每录用一个人,向企业收取的费用都在一万美元以上。

雇主的成本大家知道了,要摊薄成本就要考虑时间因素,一个职位在一段时间内招聘次数越少,成本就越低。

一个人如果只在雇主那里待了三个月,屁股还没坐热就跳槽了,那雇主的成本是最高的,因为又要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招聘,财务成本是明摆着的,还有可能耽误了项目进度,就不可估量了。

有人问贝利:你一生中的哪个进球最漂亮,贝利回答说:下一个。

对于面试者来说,好工作是可遇不可求,对雇主来说一个好人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每个雇主都希望找到最适合的。

可最是没有标准的,所以都有下一个情结。

好年景和坏年景哪个找好工作难?答案是一样难。

以我的经验甚至觉得坏年景更容易些,因为好年景雇主招人的标准相对比较低,职位重要性也下降了,坏年景雇主招人更加谨慎,职位的重要性就提高了。

这个世界是守恒的,只有平衡才能稳定。

中国有句古话说:小庙容不下大菩萨。

请大家记住:最合适的人才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或者技术最强的!很多人虽然经过了很多次面试的培训,但是还是抱怨面试前无法克服紧张的情绪,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紧张的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特别想得到那个职位;第二,心里没底,对即将发生的情况不了解。

对即将进行的面试,无论是流程,还是面试中会问的问题以及招聘单位的用人标准都不太了解,这也是导致紧张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