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是个量的问题,每个人的技巧有高有低,一个没什么幽默细胞的人你很难要求他能即兴表演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技巧很可能会给你加分。
但技巧也要得到对方的赏识才行,如果别人不赏识,很有可能就变成了恶俗。
入乡随俗就不一样了,是质的问题,你入了某个乡就得懂那里的俗,很多俗成是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违反了这些观念,给人带来的首先是不舒服,进而可能是一种厌恶。
很有可能你其他表现都不错,就是冒犯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而惨遭淘汰。
在北美我讲到入乡随俗基本上特指移民到北美的中国人,多是一些两种文化上的冲突问题。
中国的国土如果搬到欧洲,估计得有四五十个国家大,各个省、各个地方的民俗也有很大的差异,入乡随俗是万万不能少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多时候办事都需要考虑地域因素。
入乡随俗也得随企业文化的俗。
什么是企业文化?台湾宏碁的老板施振荣先生认为,企业文化是员工的共同价值观。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魏杰教授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
惠普中国总裁孙振耀先生认为,企业文化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是企业做事的方式,一个是企业对是非的定义,一个是企业对成功标准的定义。
你必须先了解企业做事的方式,再了解企业对是非的定义,就能了解企业对成功的定义。
大多数面试官都非常反感新人在面试过程中侃侃而谈企业文化的改造,一个企业的文化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淀,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观的认可,不是任何一个新人都可以在短期内改变的。
如果你意识到入乡随俗的重要性,就要主动问俗,在面试的时候,适当了解企业的文化,面试官是比较欢迎的。
有人问了,你既然不讲技巧,那你讲什么?我讲的是面试策略,请注意策略和技巧的差别,这是战略和战术的差别。
战略指导战术,如果你根本没有战略,哪怕有再好的战术,也像龙游浅滩,很难施展。
战略是不会变的,战术却需要随机应变,有了正确的战略,加上正确的训练、模拟之后,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渐渐就能熟练掌握一些技巧的运用,当你有过一次成功的面试之后,你的面试人生将从此改变。
我的学生说,这个面试法一生必须学一次,也只需要学一次。
学习的结果,不是懂的越来越多了,而是不懂的越来越多了。
学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相信很多看我的书的人,都是职场经验不怎么丰富的人,在面试的时候普遍担忧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所以我有必要专门写一节关于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比较。
这里有两则北美的教育故事:一个学哲学的留美博士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到了美国,他儿子原来在中国有做不完的作业,在美国几周下来,儿子整天都说没作业,他非常担忧儿子的学业,于是找到了学校,向老师反映这个情况,老师回答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教育是我们的事,请你不用担心。
你只需要在生活上、品德上给他树立榜样就行了。
他非常郁闷,但无计可施。
一天,儿子拿回一份作业,学校要求写一篇什么是文化的论文,他试图向儿子解释什么是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解释半天才发现他自己也不懂什么是文化。
儿子索性不理他,每天上图书馆,抱回一大堆书,最后洋洋洒洒写出来一篇十几页的论文,得出的结论是: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人类创造出的享受方式。
他服了,从此不再管儿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