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面试的误区(13)

2025-03-30 16:28:22

不是母语的语言没有别的技巧,关键是敢说、多说、哪怕乱说!面试是一场双赢的战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古代流行赌骨牌,有1到36,36个数字,赌客任押其中一个数字,如果压中了,1赔35。

有位老赌客,很久都没赢过。

一天,他拿了36个赌注入场,告诉庄家:我不想再赌了,在我收手前,一定要赢一次。

今天我拿了36个赌注入场,从1押到36,不可能一个都押不到。

之后他去上厕所,途中从怀中掉了一个红布包好的赌注,庄家偷偷把这一注收起来,打开一看是12。

赌客从厕所回来,把赌注全摆上台面上,但只有35注。

他搔着头皮说:另一注可能留在家里没带来。

因为开牌在即,来不及回去拿了,庄家决定这次开12。

赌台上的人全注视着摆在台面上的35个小红布包,打开第一个包,押12,第二个包,押12,35个小红布包全压押12!庄家破产了。

经济全球化正在逐步吞噬弱小的经济体,企业经营上收购战与反收购战,各出奇谋,正所谓商场如战场,人生亦如战场。

我一直认为面试也是一场战争,是一场需要双赢的战争。

记得一个外国同事很喜欢研究战争,他告诉我他最喜欢的书是中国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充满了谋略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常引用《孙子兵法》作为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理论根据。

汉代以后,《孙子兵法》更是被军事家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一直到热兵器时代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出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是《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意思是说,在战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每战都不会失败。

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的方略,同样适用于面试领域。

我曾经无数次对一些想找工作的人说:你们就是不知己不知彼。

大部分人并不服气,于是我简单问了他们几个问题,比如:请问你能背出自己的简历吗?你简历上说有良好的团队精神(Good Team Player),什么才算良好的团队精神?请问凭什么说你是Good Team Player?你说自己是个学习新技术很快的人(Quick Learner),请问:学得多快才算是个Quick Learner?你说自己是个自我激励的人,现在最激励你的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就会让他们张口结舌,比较聪明的还能反问一句:简历都是我自己的经历,我自己的简历还要背吗?事实上只有不到5%的人能背出自己的简历,不到1%的人仔细研究过为什么简历要这么写,绝大部分人只知道简历是写给雇主看的,别人说简历该这么写。

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背简历。

首先,一般的面试都是从最基本的问题问起,比如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的学生里,在上我的课前,能回答得好的还不到10%,甚至连工作经历和年限都要经过一番抓耳挠腮的思考才能回答出来,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紧张,但面试官会认为那是在因为你编谎言,简历不都是自己的经历吗?自己的经历还需要想吗?其次,中国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强于口语,简历可以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几经修改的,其中最专业、最精要的是说出自己的过往经历,至少不能有语法错误。

可惜,大部分人的简历只是投递给雇主的,发出之后就深锁在硬盘里了,到面试的时候再匆匆忙忙看两眼。

凭着记忆重新组织语句,结果结结巴巴说不流利、不专业、甚至语法错误百出。

有这样的一个开始,还能指望有什么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