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面试的误区(14)

2025-03-30 16:28:22

第三:就算你有一份很好的简历,也背得很熟,可是你对自己真的了解吗?一般别人是不是比较容易相信你,这一点十分重要,当然这种相信不是建立在空口白话上的,而是需要有效说服的。

什么叫有效说服?就是至少你要举例证明你经历过的事情,最好能提供旁证。

比如说前面提到的Team Player,你首先要知道Good Team Player公认的定义,然后举出以前你工作中的一些事例来证明,最后再提供同事或者领导的证明(Reference)。

想要做到知己,要先从简历做起,每一句话,尤其是涉及到技术的描述,都要问自己What? When? Where? Which? Why? 和 How?举个例子说,你的简历中有这么一句话:使用XX技术参与了XX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你第一轮要提的问题是:XX项目是什么?该项目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在什么地方做的?为什么做这个项目?你参与了哪部分?这个项目是怎么做的?第二轮要提的问题是:XX技术是什么?什么时候使用这个技术?在什么地方使用这个技术?为什么使用这个技术?你使用了哪一部分?这个技术是怎么用的?第三轮要提的问题是:开发的全过程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每一个环节?为什么使用这个过程?你主要参与的是过程的哪一部分?这个过程是怎么管理的?然后自己写下答案,答案一定简洁明了,每个答案不许超过三句话,必要的时候请教同行专家。

针对答案的每一句话再问一遍这些问题。

经过这样细致的准备,你的技术准备就差不多了。

写简历、自己问简历和背简历的过程,真正目的是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仔细的梳理,最好做到琅琅上口,张口就来。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你必须知道自己值多少钱,根据教育和工作背景,了解想要申请职位的普遍资薪标准。

如果是特殊行业可以参照同行的资薪标准给出自己的资薪要求。

这样,才算做到了知己。

再来看看知彼。

其实相对于知彼来说,知己算是很容易了,毕竟知己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用心分析,花足够的时间足够重视是可以达到的。

但是知彼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你要明白需要知什么?从什么渠道去知?信息收集完毕要分析信息的主次,然后结合自身情况分析优势和劣势,想好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弥补劣势?最后是设想可能发生的情况,尽可能细致地准备好应对的方针和策略,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一般来说,求职者对一个雇主第一次认识都是从招聘信息开始的,其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职位需求(Job Descriptions)。

职位需求可以说是雇主和求职者之间的一条纽带,雇主通过职位需求说明招聘条件,求职者通过职位需求对应自身技能。

知彼就要从职位需求开始。

职位需求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职责,必备技能、辅助技能以及软技能。

顾名思义,职责就是需要完成的工作;必备技能是满足这个职位职责必需的技能;辅助技能不是做好这个职位的必要条件,但是可能对公司或个人未来发展有用,也可能对公司其他部门或职位能有所帮助;软技能是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

关于软技能我们在后面会进行专门论述,软技能大致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自我激励,勤奋工作以及好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