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单明了的商业模式。
办班——招生——收费。
办班的课程主要是各种英语考试,尤其是以TOEFL、GRE、GMAT、雅思等出国留学的英语应试课程为重心。
一步步地,新东方的课程覆盖了外语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风靡高校。
(2)超女般的品牌魅力。
新东方的校风和课堂弥漫着一种魔力,吸引着大量的学生。
有一本书上这样描述:许多学生不远千里来新东方,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瞻仰’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等老师的风采,感受新东方的气氛。
在许多学生眼里,新东方的一些老师与电影明星、体育明星有着等量齐观的地位和魅力……如此多的老师被学生崇拜,实乃旷古未有之奇迹。
(3)潮水般的增长趋势。
1999年,新东方学校一年培训学生10万人次,2000年为15万人次,2001年为25万人次,2002年为35万人次,未来的增长还将继续加速。
大作家卢跃刚在采访新东方后惊叹:35万什么概念?9个满员集团军。
吓死人!二、乱局与危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东方喧腾和繁荣景象的下面,潜伏的是致命的管理乱局和危机。
当时新东方的总体格局是:大牌子底下的一群个体户,各显神通。
新东方牌子下面聚合了一批心高气盛、才华横溢的能人,而且他们大多都是有着狂放气质的北大骄子。
他们依据分封割据、收入提成的方式各自把持一块业务。
有的把持了TOEFL和GRE,有的把持了雅思和GMAT,有的把持了英语口语和会话,有的把持了英语写作,有的把持了出国留学咨询……各个能人各显神通,各自在自己把持的领地上经营和收利,同时也以各自的才华和营业共同支撑起新东方的品牌影响力和总体业务规模。
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分封聚众,谁耕种谁收获,激励非常到位,一批能人因此而啸聚新东方。
正是依靠这一模式,新东方迅速崛起,风靡于世。
然而,各路诸侯自种自收、各自为战的这种局面走到2000年,已经难以为继。
首先,领地有肥瘠。
据守贫瘠领地的人想方设法染指和入侵肥沃的领地,而据守肥沃领地的人则想方设法防范、阻止和抗议入侵者,由此引发的纷争、指责和相互攻击,几无宁日。
其次,在自种自收的体制下,大家都先顾自己收益的最大化和落袋为安,而把新东方整体的品牌信誉置后考虑。
滥用和搭便车新东方品牌的现象呈失控趋势。
举个例子来说,TOEFL班的市场规模大、盈利水平高,于是大家都想办TOEFL班。
原来主持TOEFL班的人肯定反对别人染指,想进入的人则肯定设法进入。
如果大家一哄而上都办TOEFL班,那么良莠不齐的办班质量必定影响新东方TOEFL班的品牌信誉,最终危及大家的TOEFL班生源。
如果不让谁办TOEFL班,那么凭什么只许你办而不许我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