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德鲁里航运资讯,2000图15各国的修船价格指数注:假设新加坡修船价格指数为100,其他国家与新加坡相比较而得出。
如此看来,万事俱备,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修船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换句话说,中国面临着一次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做强做大修船产业的历史性机遇。
此次机遇堪称百年等一回,是中国修船产业中的有识之士一展行业抱负的绝佳机会。
既然如此,中远修船应该迎上去、承接住,做强做大修船产业,而不是无所作为、错失良机。
问题是:Areyouready,China?中国准备好承接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了吗?四、产业整合战略思路的确立和战略步骤规划中国修船——百年一遇的产业机会,工作小组成员都为这个产业的发现而激动,工作思路由此而进行了一次180°的大转弯:从转让退出到强化进入,从探讨如何割除包袱到探讨如何做强做大。
强化进入、做强做大,方向明确了,但从何着手呢?图16国内修船厂市场份额示意图中国的修船行业在产业结构上,由中远、中船总南公司和北公司、中海等几家国企集团构成行业四大,其余则有多达700多家的中小修船厂(见图16),它们共同组成中国修船业散、乱、差、弱的总体格局。
行业内厂商普遍机制落后、包袱沉重、装备老化、技术过时、资金困难、规模小、起点低,相互之间展开恶性的杀价竞争,恶性竞争的结果是没有厂商经得起行业周期的波动,集体陷入行业性亏损的境地。
虽然中国拥有规模以上的船坞容量达到360万载重吨,仅次于新加坡的850万载重吨,但是1999年完成修船产值47亿元,全球总产值240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远低于新加坡843%的全球份额。
基于上述分析,工作小组作出了这样的判断:中国修船的深层症结是产业结构问题。
任何试图承接世界产业转移机会、做强做大这一产业的业者,首先必须致力于产业结构的改良,而后才可指望经营盈利上的好转。
结论就这样出来了:产业整合是这个行业志存高远者的首选战略。
至此,工作小组对中远修船的战略建议已经清晰无疑:第一,在战略方向上,是强化进入和做强做大,而不是转让和退出;第二,在战略实施上,是产业整合和结构重组,而不是在一个失效的现有结构下枉然地致力于一厂一企的扭亏转盈。
在此战略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而清晰的是以下四大战略步骤:第一步,实现中远集团内部的修船业务整合,组建中远修船业务的旗舰主体:中远广州、南通、大连三大修船厂进行重组和合并,组建中远船务工程集团(以下简称中远船务集团)。
第二步,以中远船务集团为主体展开资本运作,构建起业界最强的资本强势:引进增量资本来分担消化历史包袱,构建资本强势来吞并同业对手、升级技术装备,同时通过引进市场化投资者来改良股东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