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人?!袁成桥盯着门口进来的人,她没有穿官服,慢悠悠进门,目光一扫众人,道,这是出了人命案了?莱县的事,就不劳驾济南府推官了。
袁成桥堵在了门口不让宋宁进来。
苏永和贺喜登也惊讶地看着宋宁,顾琛从门口进来,望着她脱口道:你是宋大人?昨天他看到宋宁站在秋纷纷身边,还奇怪他是谁。
没想到居然是济南府的宋大人。
还有另外一位高个子的男子身份和气度也不相称,那男子又是谁?是啊。
宋宁问袁成桥,怎么不开前院的门,银庄被偷了这么多的钱,这绝对是大周开朝以来最大的一次偷盗案件了吧?袁成桥眼睛都因为惊恐震了震。
这可不是想要争第一的事。
宋大人,我再说一遍,这是莱县的案件,不需要济南府的推官来查办。
袁成桥道。
袁成桥是登州知府。
登州虽不如济南是一等府,但知府的官位还是实打实的五品,他的官位比宋宁高出了两阶,虽不是顶头的上峰却是前辈,宋宁得敬着。
但这种礼在宋宁这里没有用:袁大人这话就见外了,我们都是山东的官员啊,年底核审,咱们的业绩还得在整个山东行省上合并呢,您说是不是?您如今有难,作为同僚,当然不能视而不见。
宋宁将袁成桥推开进了银庄,让一让不要耽误我做好人好事。
从里面往外看,地面上并没有推拉摩擦痕迹,门和柜子也没有砸破、推移。
贺东家,库房的门是完好的,你觉得会不会有内鬼?贺喜登一愣,道:我们的内鬼?他垂着头去思考。
袁成桥喊道:宋大人,这事情和你无关!当然和我有关。
宋宁一边查看细节一边回道,银庄丢失了这么多钱,韩玉昨晚来过,现在他人失踪了,这件事还不严重吗?这么多钱可是你袁大人最近在忙的利民政策。
这些钱的背后,是多少百姓积蓄和希望,袁大人不会不会知道吧?你不开门,难道不是因为你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宋宁逼问道,袁大人既然敢做这样的事,想必应该预判过这样的失误从而有备选的方法吧?袁成桥气的直抖:这种事我怎么预判,宋世安你来这里就是看我笑话的!韩玉是不是你抓走了?宋宁睨着袁成桥:再接着想,不要让你的脑袋空闲下来,因为你的脑子一旦空闲了就有无尽的惧怕和绝望席卷而来。
努力想哦袁大人。
袁成桥气到头晕。
宋宁在所有人的注视中,走到四名被勒死的小厮面前。
她对外面的人道:都进来吧。
鲁苗苗带着一位老者进来,顾琛认识,道:孙麻子,你怎么在这里?是、是、是这位公子……不是,是宋大人让小人来这里,小人也不知道情况,就、就来了。
孙麻子道。
孙麻子是义庄守尸的孙麻子。
胡闹。
顾琛咕哝了一句,但没有拦着孙麻子。
孙麻子进去,蹲在宋宁身边,悄悄打量宋宁,低声道:原来您、您就是宋大人!孙伯认识我?宋宁一边做事一边问道。
孙麻子点头:您的大名,没有人不知道。
小人不知道是您,那天冒犯了。
宋宁道:不冒犯,您做的多好,我还要谢谢您。
又道,您那天说什么,不管什么毒都能试出来?是!孙麻子道,如果是白骨是涂在骨头上,如果刚死的人那更好,直接涂在指甲上,舌头、牙齿和喉管上。
宋宁颔首:那交给你。
孙麻子应是,乐呵呵去做事:小人能老了还能跟着宋大人后面验尸,死而无憾了。
您这话太抬举我了,大家是合作,再说,我对您的药水既不相信又含有期待。
宋宁道,理论上每一种毒药的成分都不一样,这要怎么能才能有反应呢?孙麻子道:大人果然是大人,说的话的都和别人不一样。
没有旁人,宋宁只带着鲁苗苗和孙麻子。
鲁苗苗在一边嗅了嗅去找东西。
宋宁和孙麻子旁若无人地说着话。
袁成桥气怒,但却站在没有动,宋宁要查案这一点和他并没有冲突。
而且,宋宁的手段他是知道的,在他手里还没有哪个凶手能逃脱的。
所以他没有立刻上去争吵和阻止。
别人也是一副久仰大名,满面好奇的表情,站在门口看宋宁验尸。
好一会儿,宋宁惊讶地道:所以,牙齿和喉管呈现紫色,是中毒了?是,毒性并不重,以小人的经验倒像蒙汗药一类的药。
孙麻子道。
宋宁点头:如果是蒙汗药倒是符合死者的表症,四个人脖子上的勒痕干净利索,没有任何挣扎的痕迹。
这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鲜少有人会用这样的手法杀死对方,毕竟势均力敌,在背后勒对方的时候,一定会遭到反抗很难得手。
这么说,大人是认可了?孙麻子高兴地道。
不算认可,但我觉得您说的有道理。
宋宁道,最重要的,和死因是契合的。
孙麻子不在乎内情是什么,能得到宋宁的夸赞他已经很高兴:那大人要我这个药水吗?要啊,肯定要。
宋宁道。
孙麻子高兴不行,激动地冲着北面磕头:师父,您泉下有知也可以瞑目了,我将你的配的药水送给了宋大人,这世上只有宋大人配得上用它。
宋宁无奈地望着他。
孙麻子一番激动,和宋宁道:那小人再回去配两坛子,大人可以用很久。
小人告退了。
孙麻子走了。
宋宁望着袁成桥:四名死者初步推断是服用了蒙汗药后,被他杀勒死的。
宋大人查了这么久,就得出这样的结果?袁成桥冷冷讥讽地道,:宋大人查到这里了,是不是可以说一说韩玉去哪里了?宋宁望着袁成桥,道:袁大人还是赶紧找人去吧。
她不再理会袁成桥,在银庄的大堂里走动,查看每一处细节,最后停下在院子里。
院子里有车辙印迹,错综着。
宋宁忽然转过来问贺喜登:这么多银子,有多少斤?很重!贺喜登道,但、但要是有船的话……他才想起来似的,看向袁成桥,大人,船,这么多银子只有船运可以走。
一艘小船不行,得大的。
查,查船。
袁成桥大声吩咐顾琛,又怕惊动百姓,压低了声音,不动声色,掘地三尺。
顾琛应是。
苏永也补充道:出海捞金沙的三艘船回来了没有,查一查。
对,对!韩玉一个人办不成这些事,去找一找他的帮手。
袁成桥终于清醒,一项一项的命令发出去,等做完这些他看向宋宁,接着赶宋宁:这里的事不劳驾你了,宋大人早些回去歇着吧。
好啊。
宋宁对袁成桥道,那就辛苦袁大人了,宋某人这就告辞做自己的事情了。
说着她就走了。
她这么干脆,袁成桥倒是懵了,满面惊讶不敢置信:走了?没有幺蛾子?不表现自己的能力?这简直不像是宋世安往常的行事风格。
大人,要不要去韩玉家里看一看?苏永问袁成桥。
袁成桥点头:去、肯定要去看一看。
他一顿又对贺喜登道,你也自查,不把钱和韩玉找到,我们一个都活不了。
贺喜登应是。
都给我记住了。
袁成桥提醒一院子办事的捕快,韩玉失踪、银庄丢钱两件事,绝对不许对外声张!大家都不傻,都跟着应是。
袁成桥出了银庄后院,才发现钱庄前面的一整条路上,聚集了无数的人。
每个人的面色神色都不寻常。
都散了,散了!袁成桥和所有人道,没什么大事,就是两个小厮昨晚在店里打架出了点事,现在查明白了就没事了。
听大人的,都散了吧。
小事情而已。
有人问道:大人,不是银庄的钱丢了吗?胡说,怎么可能呢。
那、是不是韩爷跑了?有人问道。
这一问,几百人的街上落针可闻。
胡说,韩玉只是出去办事了,不可能走的。
袁成桥道。
他刚说完,忽然一条街相隔的县衙,传来咚咚咚的鼓响!大家都惊了,这个时候谁去敲登闻鼓?我们要告韩玉杀人!捉拿韩玉归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