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悟:以爱的名义发现 > 人生 第一章(2)

人生 第一章(2)

2025-03-30 16:36:42

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我们姑且让那薄薄的雾遮蔽我们的视线吧,否则,我们的惊异感会吞没、惊慑那引起惊异的客体!倘若有任何一位艺术家,仅仅在心目中想象出太阳、恒星、行星诸星系,又用语言或画笔描绘出今夜的天空所呈现的景观,然后以天文学的智慧对诸星系进行阐述解释,那么,我们会对他推崇备至的;如果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凭他的想象勾勒出地球的景致:山峦、海洋、河流、草木、花朵,森林中形形色色的叶子,日落日出时的云蒸霞蔚,混浊清明的大气中的色彩层次,那么,毫无疑问我们会对他惊叹不已。

然而此刻,人们只是不经意地打量着这一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山脉……,而以极度的快乐意识到这一切的人则被盛赞为教养良好、卓尔不群,芸芸众生对此是漠不关心的。

这就是人生,包容一切的人生在人间所受的待遇。

什么是人生?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会在脑海中涌现,而我们运用言辞来表达它们;我们降临到世间,然而,呱呱坠地的时刻早已被我们淡忘;婴孩时代不过是记忆中破碎的残片。

我们活下来了,可在生活中,我们失却了对生活的领悟。

如果以为透过我们的言辞便能洞穿人生的秘密,这是何等狂妄自大!诚然,言辞倘若运用得当,的确能使我们明白自身的无知,不过仅此而已,而这已足遂人愿了!因为,我们无法回答:我们究竟是什么,我们来自何处,又欲往何方?降临世间是否即为存在之始,而死亡是否即为存在之终?诞生是什么?死亡又是什么呢?精密抽象的逻辑学,抹去了涂在人生表面的那层釉彩,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人生画面。

然而,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画面,人们却已经习以为常,只感到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有哲学家宣称,只有被感知的事物才存在。

我要承认,我自己就是这一学说的赞同者。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儿时对事物的感受力。

那时,对于世界和自身,我们抱有怎样独特而热切的理解啊!今天,许多当初对我们至关重要的社会情况已时过境迁。

不过,这不是我执意对比的要点。

那时候,我们并不像今日这般习惯性地在我们的所见所感与我们自身之间划一道分界线,似乎它们已经融为一体。

就这点而言,有些人永远是孩子,他们沉湎于一种梦幻状态,在这种出神入化的状态下,他们感到天性仿佛已返璞归真,溶入周围的宇宙中,或者周围的宇宙已经与其自身同化。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他们意识不到差别;这种状态往往是对人生热切而生动的理解的序曲、间奏或尾声。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这种力量渐渐衰退,变成机械性的、习惯性的力量。

这样,感情与推理渐渐演变成一堆纠缠不清的思想以及因反复重现所形成的所谓印象。

人生的起因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人生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主宰人生?有史以来,人类煞费苦心地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其结果为——诉诸宗教。

然而,万物的基础不可能是通俗哲学所宣称的意识,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意识不可能创造,它只能感知。

尽管意识被说成是人生的原因,然而,原因一词不过反映出人类意识的一种状态,它表达的是人们所理解的彼此相关的两个观念相互关联的一种方式。

倘若任何人想知道运用通俗哲学来解答这一重大问题是何等力不从心,那么他们只需不带偏见地回顾一下自己意识中的各种观念是如何发展的就可以了。

意识的来源,也即存在的来源,是和意识本身毫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