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覆手乾坤全集 > 第二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二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25-03-30 16:37:10

又挨过了两三日,这里粥场的稠粥也越来越稀薄了,第一天立筷子不会倒,第三天的时候已经可以清亮的看到锅底了碗粥里,可以倒影出影子,大概米也就是那么几颗,饥民开始闹事了,官府派了更多的兵出来。

其实官府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灾情在上到了丞相左思通那里的时候,就已经被人压了下来,文轩帝还以为现在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呢。

甚至于钦天监的赖彤备还被表彰观天有功,赏赐下了一块玉如意。

饥荒,干旱,流民,强压自然是不成的,各地的税收还要收,那些当官儿的也不会理会百姓是否吃得饱,是否活着,他们关心的就只有自己的政绩,还有赋税。

历史证明,刚正的人当官儿那是要被排挤的。

比如说王羲之,陶渊明等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李浩然不由的就想到了这两句来,形容这里再贴切不过了。

相对于这个大启王朝来说,现在是国力鼎盛的时候,而相对于百姓来说,也还是一样的苦难,没有任何的依靠。

他有感而,吟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一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应着此前的景,却是再合适不过。

尤其是那最后的一句,更是震人馈。

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突的听到一声叫好,一个背着包裹,头戴方巾的读书人冲李浩然拱拱手,快步走了过来。

新的了一句妙言,当下也不顾及李浩然一身脏乱污浊,行了大礼。

读书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更说是不耻下问,当然不会在乎李浩然的一身打扮,便是那书生,也只不过是比李浩然干净了许多而已。

书生?李浩然皱了皱眉头,有些不待见这些酸溜溜的人物,不过想想自己的处境,也许还真的要靠这个酸秀才来改变一下了,当下客气道:山人粗陋之言,怎么当的起先生如此的评价?那书生摇头道:当得起,当得起!然后便要拉李浩然,伸了半下又缩了回去,李浩然也是一笑,说道:见笑了,跟着流亡到此,家中寒窗十年,本来就无甚积蓄,又遇到这么大的旱情,无奈才是…辱斯文,有辱斯文……装模作样的扭捏了一把,酸了两句,却是深得那书生的赞许。

自古以来,书生都有书生的世界。

政客,商人,读书人,这个是三个最大的圈子,而读书人的圈子,你想要融入其中,被人看得起,先就必须要精通典籍,或者说是文采飞扬。

就凭李浩然刚刚的一个小曲,已经被这个书生奉为高人,以为是一个落魄了的才子了。

那书生道:在下新河郑爽,先生高姓?李浩然拱手说道:在下沧州李浩然,郑爽兄这次是要去何地?郑爽摇头晃脑的说道:寄情于名山大川,游记于天下,此便是我毕生梦想!我这次,便是欲往兰山一行,观那‘山中闺女,秀甲山川’的兰山去的。

浩然兄可否同去?李浩然心道:求之不得。

不过嘴上却客气道:如此,怎好——郑爽道:我投缘,便是同路。

李浩然这厮做出勉勉强强应下的样子,目光却不停的在自己身上和郑爽的身上扫过,多少有一些戚戚然和自卑,郑爽恍然明白了李浩然的意思,想来怕是和自己走在一起,丢了自己的面子,毕竟李浩然一身已经破的没了样子。

郑爽道:浩然兄随我来……郑爽居然是一个秀才!李浩然也有些讶然了,原来还是一个有功名的小肥羊啊。

跟随郑爽,很容易的就进了城,郑爽出了几个钱,带着李浩然去澡堂里洗了一下,并让小二弄一身干净的衣袍来,已经既不清楚有几个月没有洗澡了,李浩然舒服的躺了进去,那感觉,比上帝说今天高兴了,要带你去天堂海开心。

李浩然舒服的几乎都要呻吟,热乎乎的水,带着朦胧的水蒸气,将他一身黑糊糊的还散着恶臭的污垢泡开,一个小厮有些恶心的头离开老远,俩手好像叉子一样在他的身上搓起了一条一条黑糊糊的污垢……这个已经不能说是恶心了,澡堂里也没有来过这么恶心的人。

郑爽问道:浩然兄家中可还有什么人?李浩然一阵长吁短叹,在网络上练就的那种扯谎的本事便挥了出来,说瞎话脸色变都不变,就好像说的那个是真的一样……也算是自幼家贫,父母死的早,唯一一个姐姐也受饥荒,给病死了。

家里能典当的东西都典当了,现在,也就是孤苦伶仃的一人。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哎……郑爽听的也是一阵唏嘘,摇头晃脑的感叹:浩然兄如此才情,却是老天不公。

我等读书人,若是没有一个功名,的确是百无一用!既然你我投缘,浩然兄若不嫌弃,可否与我一起游历天下?小弟打算写一本《山水经注》,穷一生之力,留名千古!李浩然道:郑爽兄却是好志向,本来我也有山水之志,奈何身不由己。

若是郑爽兄不怕我来的麻烦,那便是同去便是!废话,这么一个免费供应吃喝的小肥羊不宰,他就真的傻了。

吃了半年多的苦,现在好容易苦尽甘来,要是把手头上的这一点点机会放弃了,说什么君子不受嗟来之食,那当真就是家了。

浑身洗了一个干净,换了干净衣服。

李浩然自然的显示出了本来面目,在这个时代却也不难看,一头的头也可以勉强的扎起来了,不那么显眼,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

目朗如星月,面温似玉,鼻骨高起,恍若弓形,当真是一副好相貌,配合着并不小的身材,李浩然别有气度。

郑爽啧啧赞叹,言他目中有神。

李浩然谦虚两句,出了澡堂,和郑爽寻客栈同住下来,打算休息一日,然后前往兰山,为了取信郑爽,太高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

就着夜色,李浩然有感而,轻轻的颂出了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

明月皎皎,寻窗而入。

郑爽闻诗感慨,显示感觉了李浩然的思乡之心,随后便觉这诗瞄到巅峰,拍手赞道:好一个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此好诗,怎能不记录下来,以待千古流传?说着,铺开了笔墨纸砚,亮了油灯,开始研磨起来,待出了墨汁以后,才用笔润了润,在摊开的纸张上写下了一行行草,不过李浩然就感觉写的行云流水,书法这个东西他不懂。

见郑爽几下写完,虽然是繁体,但知道是写了什么以后,也能勉强的一一辨认出来。

最后,在左上角开始写下一行小字:余友浩然,于听风楼偶得,妙句天成,启太和十年七月十四。

看郑爽写字的神态,李浩然感觉好像还真像那么回事儿,于是说道:这墨宝送与在下可否?郑爽哈哈一笑,说道:这个本来就是送与兄台的,浩然兄也不必客气。

此诗篇乃难得的佳品,只怕我的字辱没了这诗了……李浩然道:非也,非也。

兄台的好字,配得上这诗!胡乱瞎蒙之下,还真的就让他猜对了,这个字的确是好,而且还是一字千金。

这位郑爽也是本朝的一名书法家,在圈子里非常的有影响力,普通人想要千金求一字,也甚是难得,却不想白白的便宜了李浩然。

收了字,睡过一日。

次日的清晨,两人便早起,雇了一辆驴车出城,朝着兰山行去。

驴车颠簸,就见远处一个亭子有些热闹,郑爽便问车夫:前面是在做甚,好像很是热闹。

那车夫恭敬的说道:那个亭子是润心亭,本城的才子多在那里吟诗作对,附庸风雅的。

两位公子可是要去?一听说是文人聚会,郑爽自然是没有不去的道理,而李浩然本就是一个混吃的主,郑爽去,他也就去。

车行到路边停下,两人步行上了亭。

郑爽拱手对着一众才子说道:冒昧打扰了,在下新河郑爽,见这里吟诗作对,心下痒痒,便是过来凑一个热闹,还望大家莫要怪罪!新河郑爽?这个名字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乱,天下叫郑爽的不少,可新河的郑爽就只有一个!李浩然也跟着打招呼:在下沧州李浩然。

李浩然这些才子没有听过,不过说是和郑爽一起来的,那这些人也不敢小看,都是还礼,让李浩然倍有面子,心道:一群迂腐的书生,不过这个狐假虎威的感觉也真的不错啊……拱手行礼,说道:客气,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