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进化论:伟大的企业如何持续创新 > 第三章 创新与商业架构(6)

第三章 创新与商业架构(6)

2025-03-30 16:45:03

商业架构与品类成熟生命周期复杂系统与规模运营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随着品类成熟生命周期的展开而发展、变化。

这一进化过程的关键阶段可以从下图中看到,下图举例说明了过去的三十年间计算系统的逐渐演化过程:品类进化复杂系统大型机 微机 工作站 个人电脑 笔记本电脑 PDA规模运营时间¨ 复杂系统架构是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先驱,它提供建立于集成架构之上的服务导向型商品。

这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IBM等大型机制造商的经历。

¨ 然而,随着先驱商品的流行和繁衍,那些最初的纯客户系统的先驱,如今可以利用规模运营模型将原客户系统转换成更加高效的部件子系统。

这是20世纪80年代期间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简称DEC)等小型计算机制造商的经历。

¨ 出现一种共生关系。

复杂系统需要不断削减当前成本以维持利润,而很大程度上,这是通过应用低成本批量部件替代现有的专用子系统来实现的。

规模运营需要有待开发的市场机会以谋求扩张,而这种市场机会正是由前述的现有子系统所提供的。

这正是Sun公司及其伙伴工作站制造商的做法,时间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

¨ 然而,随时间推移,品类内部的竞争优势无情地移向了规模运营架构。

各式各样的子系统已变得强大到可以创造出其自己的端对端替代品,代替完整的复杂系统商品。

最初此类商品并不能与复杂系统商品的质量或特性相抗衡,但它们的价格占优势,而它们一般主要吸引那些无法负担复杂系统商品的消费者。

自20世纪80年代起进军个人电脑制造的IBM等公司,自90年代采纳局域网和客户服务系统后取得了真正的成果。

¨ 这些规模运营的商品持续地改进,这样一来,它们取代了那些曾经是它们的客户的复杂系统制造商的商品。

反过来,复杂系统解决方案被推向越来越高端的市场,在那里寻求仍然需要它们所提供的高成本附加价值产品的客户。

这些稀有领域内的顾客越来越少,而其带来的结果是高端市场的卖家地位巩固――即使规模运营在低端市场显著地增长。

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复杂系统模式已寿终正寝。

DEC的微型计算机输给了个人电脑/局域网范式就是一个例子。

但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如下图所示,复杂系统模式能够并且必须自我重建:品类过渡期的商务模式创新1.复杂系统领先2.规模运营领先3.下一代复杂系统出现当过去的品类商品化并不再需要复杂系统架构时,卖家必须开辟一片新领域,重新开始整个生命周期。

如此以来,他们就能利用过去的经验,设计下一代系统,融合并且超越他们所留下的商品化产品。

因此IBM正重新发明计算体系结构,利用数千台个人电脑服务器,制造超级计算机族,而如希柏(Siebel)、Oracle以及SAP等公司则在创建移动工作站应用程序,以发挥智能电话的计算能力。

那么,在理解了复杂系统架构可以通过发明具有更高复杂性的新品类来自我更新之后,我们可以来描绘出这两类商业架构在品类成熟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了:¨ 在市场发展的A阶段,复杂系统厂商扮演领先者的角色。

在此期间商品的数量太少,因此规模运营方式不可行。

此外,此时实际上不存在所谓标准,因此复杂模型的增值服务是成功的关键。

因此,规模运营厂商聪明地停步不前,见机解下一些部件生产业务,并等待进一步的发展。

¨ 接下来是B阶段。

随着品类的成熟,规模运营可以开始进犯复杂系统的地位。

这一入侵行为在复杂系统厂商中间制造了一些恐慌,但智者会愉快地接受入侵,因为这可以帮助降低最终产品的成本,而当前复杂系统卖家仍然拥有许多有待通过完成解决方案来创造的价值。

结果,两种模型此时得以相对和谐地共存并共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