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进化论:伟大的企业如何持续创新 > 第二章 创新与品类成熟(2)

第二章 创新与品类成熟(2)

2025-03-30 16:45:02

跨越鸿沟。

要走出鸿沟,唯一可靠的方式是,瞄准鸿沟另一边的某个利基市场――该市场由实用主义者组成,且其中存在一个尚未找到解决途经的共同问题。

此类痛苦的实用主义者,只有在技术能为他们提供完成的成套解决方案时,才会有动力帮助新技术跨越鸿沟。

这个概念首先由泰德・莱维特(Ted Levitt)提出,此后,比尔・达维多(Bill Davidow)将其称为整体产品(whole product)。

近几年中跨越了鸿沟的产品包括:RFID传感器(交通运输和物流市场),DNA测试(犯罪学),以及网上银行(帐单支付)。

保龄球道。

在品类成熟的这一阶段,技术在多重利基市场中得到了实用主义者的接受,在其中为不寻常的问题带来了具真知灼见的解决方式。

一旦一个利基市场采纳了该技术,相邻的利基市场就会变得更容易受影响――于是我们将这种影响方式比作保龄球道。

在采纳的利基市场内,新的范例在顾客和价值链伙伴中发展出了忠实的追随者,这些人看到了形成中的市场。

在这些利基市场之外,技术在大众之间变得更加广为流传和接受――但是尚未得到采纳。

2005年,网络电话(voice-over IP,简称VOIP)、视频会议,以及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软件等,都处于保龄球道期。

飓风期。

技术的可用性在利基市场中得到了证明,在此过程中,一种迷死人的应用程序出现了,这种程序既能被广泛应用,又能吸引大众市场。

一夜之间,它便被视为必需的标准。

所有那些不敢作出承诺的实用主义者在此时都蜂拥进入市场,以确保自己不会落后于别人。

市场上对于这些新涌入的顾客的竞争相当激烈。

收益以两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成倍增长,而投资者对参与了这个品类市场的公司的股票竞相抬价。

2005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平板显示器(flat-panel display),以及数码相机都是处于飓风期的产品。

主干道期。

最初过度猛增的势头平息之后,留下来的是一个将会持续很长时期的公司间的市场份额等级地位。

顾客选定了他们的卖主,而接下来应当在更广的范围内使用这些技术。

与此同时,他们希望看到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化改进,并对每个改进都嘉许以购买的增加。

2005年,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以及网站,都处于主干道期。

在市场完全消化了触发一个技术采纳生命周期的颠覆性举措之后,这一生命周期就宣告结束。

对于汽车工业来说,这个结束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某个时间段;而对电视机行业来说,则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对移动电话行业来说,它发生在过去的十年间。

在整个周期结束前,技术采纳力量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它抑制了其他力量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当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发生之后,一组新的力量出现了,如第14页品类成熟生命周期图中剩下的阶段所示:B阶段,成长型市场。

即使技术已经被完全吸收,它所带来的产品或服务仍然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高需求。

市场以两位数速率增长;利润率仍然可观。

用进化学的语言来说,一种新物种的数量扩张,迅速地消耗着一片未曾使用过的营养田地,但此时物资短缺尚未发生。

这是一段对管理者来说极度舒适的时光,因为你所负责的是品类成长阶段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回报,而承担很少的公司特有风险。

2005年,宽带网络、电子零售,以及信息存储系统都处于成长型市场中。

C阶段,成熟市场。

在此阶段品类增长的势头逐渐平缓下来,而商品化正在进行中。

用达尔文式的话说,我们到达了小生境的边界,开始第一次经历资源稀缺的情况。

不能再简单地通过品类扩张浪潮来获得增长。

相反,获得增长的途径是,在我们现有的顾客基础上扩大产出,或从其他竞争对手那里挖取顾客。

在经历了一轮自然选择之后,接踵而至的是一波市场整合,这使得原有等级制度的根基遭到了动摇。

市场领先者通过组织行为和收购行为创造惊人的增长。

顾客们如今已完全接受该品类,而媒体不再对其多加报道。

不过,从其正面意义来说,只要在不远的将来不会出现淘汰性技术,品类风险就几乎为零。

市场可以持续不定地在这个状态下发展,只要一直不出现可行的颠覆性改革,市场就将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品类内改进、革新以及自然选择,2005年,个人电脑、喷墨打印机,以及关系数据库都属于成熟市场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