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打破常规(2)

2025-03-30 16:53:06

工厂和工人制造不出能为顾客所接受的产品,本田开始感到绝望。

他彻夜在工厂里工作,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跟亨利・福特一世当年一样,他当时也是全力以赴,处理移动装配线的细节问题。

本田制造的活塞环用不了多久就散了架。

最后他向滨松技工学校的一位教授请教这个问题,教授很快就警告他说,问题在于,金属的成分中缺少硅这种必需的元素。

基础知识如此贫乏,这让本田深受打击,1935年,29岁的本田决定进入滨松技工学校机械工程系就读。

在日本这个崇尚教育的国家,名牌大学文凭被人们看作是事业取得成功所必需的,而本田宗一郎仅仅接受过10年的正规教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本田在追求知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本田汽车公司,他成立了一个类似学术研究机构的研发公司,保护工程师不受平时来自商业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他始终都公开声称,自己非常厌恶大学学位和正规教育机构。

他还夸口说,由于招聘的都是非名牌大学毕业生,自己找到了更好的、更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

但是,没有哪家公司比本田更崇尚纯粹的研究,也没有哪家公司给技术人员如此大的自由度,允许他们犯错误。

本田招聘的技术人员大都没有名牌大学的教育背景,他们正是因为这一点遭到丰田或日产公司的拒绝。

本田会严惩那些犯错误的大学毕业生。

有一次,在1965年8月举行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英国大奖赛(British Grand Prix)上,新晋工程师入交昭一郎设计的一个活塞出了故障,本田对他说:我讨厌大学生。

任何公司都不会需要像你这样只知道动脑子的人。

但是,就在30年前,本田还不得不进入学校,解决铸造活塞环的问题。

他去上课,试图把他听到的一切都用来解决活塞环的问题。

他拒绝参加期末考试,于是学校拒绝授予他学位,这让他对高等教育方式和约束更加憎恶。

一张电影票还可以让你进入电影院,但是,拥有文凭,你连场电影也看不了,本田说。

不过,他毕竟学到了一些关于铸造活塞环的知识,到1937年,他的工厂就开始能够制造出耐用的部件了,尽管还称不上完美。

本田得到丰田汽车公司5万个活塞环的订单,但是,送去接受检验的50个样品中,只有3个达到了丰田的严格标准,于是本田不得不去寻找其他客户。

虽然丰田或日产公司不要,他仍然可以降价将它们卖给质量要求低一些的发动机制造商。

在随后的几年里,活塞环的质量得到了改善,1942年,丰田取得了本田公司40%的股份,公司改名为东海精机重工(东海精机 Heavy Industry)。

这次雪中送炭一样的融资使本田得到充足的资源,在战后进军摩托车领域。

20年后,本田将在汽车领域与丰田相抗衡,丰田公司1942年对本田的投资如果放在现代,将产生巨大的收益。

丰田公司成立的时间更早,规模也更大,该公司长久以来就有注重品质和效率的传统。

20世纪70、80年代同当时年轻但干劲十足的本田公司结合,将帮助丰田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

本田的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稳步发展,本田宗一郎也同以前一样粗暴。

有一次,他自己下到化粪池里,找到供应商丢失的一颗假牙,然后把它放进自己嘴里。

还有一次,在与一些银行家见面的时候,他居然醉醺醺地去了,贷款的事当场就泡了汤。

不过,在战争期间,本田赚了不少钱。

他的活塞环公司为日本海军提供零部件和制造机器,为国家部队服务,这给本田提供了机会,以展示他的创新性。

他研究出一种简便的机器来制造活塞环,还开发出一种自动切削螺旋桨的机器。

这两种设备都可以由妇女来操作,当时日本处于战时,妇女逐渐加入劳动力大潮中来。

本田确信,战争结束后,入侵的美国人势必会将本田公司国有化,到那时他就会失去有力的后台。

于是他将自己持有的东海精机重工60%的股份卖给丰田,开始考虑接下来去干点什么。

在40岁的时候没有公司可以经营了,他又恢复了战前那种乱糟糟的生活。

利用自己在机械方面的技能,他用医用酒精制造合成清酒,然后跟一帮朋友狂饮这种自酿的劣酒。

他的妻子怀疑,年轻时他对成功的渴望是不是已经彻底被摧毁,然而本田是在等待时机,他在寻找合适的机会。

同时,他还装配出一种脱盐设备,利用这种设备将海水处理为淡水,然后去跟农民换大米。

1946年,本田考虑要制造纺织品,不过这时他想出了另一个主意,他收集了很多被部队废弃的2冲程发动机,把它们装配到自行车上。

由于当时汽油紧缺,汽车无法上路,本田的汽修厂制造的摩托车成为汽车的替代品,因为它非常省油。

1948年,他成立了本田汽车公司,制造摩托车。

公司成立时只有20名雇员,但12年后,它就成为世界领先的摩托车和助动车制造商。

1949年,本田推出了98cc梦(Dream)摩托车,很多他在战时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都被应用于这款摩托车的制造。

到1950年,本田公司每个月的摩托车产量已经达到1 000辆。

本田宗一郎崛起的时间与他的偶像亨利一世的孙子亨利二世大致相当,亨利二世比本田小11岁,不过他一出生就拥有了巨额的财富和超常的特权。

跟本田一样,亨利二世也没能获得大学学位。

他找学期论文写手帮他写了一篇关于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论文交上去,于是被耶鲁大学开除。

在使自己的家族企业恢复昔日辉煌后,过了很长时间,他在耶鲁大学一次毕业典礼上发言,跟本田一样,他仍然顽固不化,他对台下的观众说:这一次,仍然不是我自己写的。

本田在机械领域是行家,他是熟悉市民百态的企业家,而亨利二世则是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实业家族蜜罐里泡大的子弟。

但是在二战之后,他们面临的是同样的挑战。

战争让本田的小零部件公司得以生存,这一点正如那些制造用于进攻日本的轰炸机的合同使福特汽车公司在老福特的管理日渐惨淡时不致陷入困境一样。

为了成功,本田和亨利二世都不得不寻找合适的人选,帮助自己在战后的混乱中经营公司、安排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