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13日这一天,时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李・艾科卡被解雇了,他怒气冲冲地走出亨利・福特二世的办公室,并没有用力摔门。
但是,这一天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足足左右了未来25年的全球汽车业。
过不了几个月,艾科卡就将成为克莱斯勒公司的掌门人,与61岁的亨利・福特二世并驾齐驱。
最后,艾科卡将从福特公司带走数十名高级管理人员,并将福特公司高傲的企业文化带入到克莱斯勒这个第三大汽车公司。
在艾科卡从福特公司挖走的人里,有一个人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担任过飞行员,他就是鲍勃・卢茨,美籍瑞士人,是1974年被福特从宝马公司挖来的。
10年之后,克莱斯勒公司将出现一个神话。
战后汽车业的全部智慧都将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他吸取了汽车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有的教训,并将这一切完美地应用于一个公司的文化和产品当中。
20世纪70年代初,卢茨曾在宝马公司向埃伯哈德・冯・金海姆学习过品牌管理。
实际上,冯・金海姆掌握了一门汽车公司兴盛的艺术。
而且,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他不过是宝马势力家族的一个随从而已,但是在管理宝马这个非常成功的企业方面,他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
从卢茨的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曾跟艾科卡学习过产品包装和高风险营销。
在福特汽车公司,亨利二世的精明小子分析家也曾向卢茨讲授过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成本规律。
进入克莱斯勒之后,卢茨还向当时已经颇具声誉和才华的本田宗一郎学习,学习和效法本田汽车公司产品开发流程中的精华部分,这些内容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文化倾向于舆论意见和同质性。
而且,当时的日本社会并不适合特立独行的实业家发展。
但是,本田宗一郎却是个独特的人物--这种独特不仅仅表现在他充沛的精力和怪异的个人生活上,更表现在他经营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公司的方式上,他使公司发展成为最具创新精神的汽车制造商。
在19世纪,有很多创立了世界汽车业的机械方面的天才,而费迪南德・皮耶希则是这种天才在20世纪的又一个例子。
年轻的时候,这个不善交际的德国小伙子就是保时捷公司技术部门中经常闪现灵感的一个。
福特、艾科卡和卢茨都对皮耶希的工作感到很惊讶。
一个并非偶然的事实是,在策划奥迪复苏的时候,皮耶希也借鉴了本田的做法。
对于价值1万亿美元、年产6 000万辆汽车、在全世界范围内雇用超过400万人的一个行业,你怎么能将它归功于某一个人呢?在这个行业里,数千名工程师、设计人员和产品规划人员参与到每个新车型的开发过程中。
尽管每个人对整个开发过程都在做出自己相应的贡献,他们也同样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破坏性的反作用。
复杂性是无休止的--风险和回报几乎都难以捉摸。
这里讲述的,是六个改变了汽车业的杰出人物的故事--我们权且不论他们的成败。
而当时的汽车业看上去原本是无法改变的。
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某些企业家、设计人员和工程师或许可能改变某个行业的发展过程,那么在20世纪下半叶,这已经变成一件令人尤其可畏的事,而这一点又使他们的成功更加卓越。
汽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行业,基础技术和基本概念已经定型。
如今,不仅改变这个行业变得更加艰难,而且改变汽车行业遭遇失败的风险也比以往更高。
在这种环境下,要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将需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天才。
那么,亨利・福特二世、本田宗一郎、李・艾科卡、埃伯哈德・冯・金海姆、罗伯特・卢茨和费迪南德・皮耶希都是如何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的呢?是通过他们的头脑、勇气、领袖魅力、运气、洞察力、天生的预言能力以及超凡的选人能力。
他们取得成功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卓越的自我。
较强的自我感觉是进入领导层的一个很重要的砝码,而他们都具备这一点。
当该承认自己的贡献而激流勇退的时候,有的人就开始走错路了。
亨利・福特二世错误地估计了来自日本人的威胁,在美国以外生产福特设计的富有创新性的汽车,这可能使这个世界第二大汽车巨头失去了赶超通用汽车的最后一次机会。
克莱斯勒的英雄艾科卡则是在退休之后,面临来自偷袭者的恶意收购时,进行了错误的尝试。
冯・金海姆勉强走出1994年宝马对罗孚的不明智收购案的阴影,却又对毕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对这家英国公司的管理横加干涉。
而皮耶希则在卸任大众公司CEO之后,被控妨碍其继任者的工作。
回顾以往,这六个人也都是常人,也都可能犯较大的错误。
但是,他们向这个行业中注入了活力,这个行业当时在很多方面都已经陷入了一成不变的局面。
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行业,他们非常确信自己的重要性,要想让他们放弃这个行业将非常困难。
他们对汽车业的影响非常大,他们的举动对其他人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将是一个永远都谈不完的话题。
例如,卢茨的流线型1982年款福特塞拉(Ford Sierra)是革命性的,它震惊了整个欧洲汽车业,包括它的竞争对手通用汽车欧洲分部。
作为回应,通用汽车选择了一款彻底不同的设计作为下一步规模生产的车型,这就是1985年款欧宝・士官生(Opel Kadett)。
小巧美观的外型使它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也借此提高了产品的档次。
这款车型还使通用汽车公司进入增长发展的轨道,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通用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而且,欧宝・士官生的巨大成功也让碰巧刚被分派到通用汽车欧洲分部的几位美国管理者感到振奋,他们也都通过自己的方式一鸣惊人。
这些人中包括通用汽车欧洲部总裁杰克・史密斯(Jack Smith)、其首席财务官里克・瓦格纳(Rick Wagoner)以及史密斯在通用汽车欧洲部的继任者鲍勃・伊顿(Bob Eaton)等。
卢茨对汽车业产生的巨大影响还有另外一个更好的证据,在塞拉刚推出后不久,他去美国之后,通用欧洲分部的创新性设计就止步不前了,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剩余的时间里,变得更加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