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发令枪(3)

2025-03-30 16:53:05

本田还与日本的财团企业网络针锋相对,哪怕这样做这使他失去了日本传统银行家的支持,这些银行家甚至几次威胁说,要搞垮他的公司。

跟福特一样,本田也是在二战期间达到法定年龄的。

他目睹了大规模的死亡和破坏,他之后的那些认真的年轻管理人员都没有如此多的经历。

工作时他永远不知疲倦,同样地,在他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里,他还疯狂的热衷于喝酒和追逐女色。

对本田来说,享乐和工作同样重要,这种精神也影响到他的产品。

1971年秋天,亨利・福特二世54岁了,这一年,他开始把注意力转投到美国以外。

4年前,福特就曾下令要整合公司在欧洲的业务,当时,欧洲的业务很分散,而且显然与本部的业务存在竞争。

现在,他在物色可以收购的欧洲公司。

1963年他曾差一点就完成了对法拉利的收购,当时菲亚特正在利用它对恩佐・法拉利的影响搞垮法拉利。

后来,菲亚特控制了这个跑车公司。

福特现在仍然渴望得到这个有赛车传统的欧洲著名品牌。

他想把小巧的保时捷变成福特帝国中的一颗明珠,但是遭到了年轻的费迪南德・皮耶希的坚决反对,当时皮耶希负责其家族跑车公司的赛车部,他的917赛车已经打败了福特的GT40,保时捷怎么会需要福特呢?福特也曾经考虑过本田宗一郎刚成立的摩托车和汽车公司。

但是,他最想要的是宝马。

1971年,亨利・福特做出了第一个选择--他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通常很随意,总是很礼貌,然而非常严肃。

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宣布自己对冯・金海姆和宝马的老板赫伯特・匡特(Herbert Quandt)感兴趣。

匡特去世后,福特仍然礼貌地恳请匡特的遗孀约翰娜,而匡特的家人和冯・金海姆总是拒绝他。

福特到匡特家去拜访,已经成了人们的笑柄。

亨利,我知道你又来干什么了,每当福特到约翰娜・匡特位于巴德洪堡的房子里来的时候,她都这样责备他。

1971年,李・艾科卡46岁,不到一年前他开始担任福特公司总裁,其势力正在逐渐巩固。

艾科卡全部的职业生涯都是在美国,他仍在了解公司在欧洲的业务情况。

1971年夏天,他任命了一位自己信任的高级副手哈罗德・哈尔・斯珀里奇(Harold Hal Sperlich),派他赴欧洲监督福特,而他自己也更频繁地出访欧洲--通常与亨利・福特二世一起。

艾科卡在福特达到了权力的顶峰,魔鬼老大(亨利・福特二世)对他完全信任,当时,亨利正在处理一些个人事务的转变--离婚,并开始形成一种欧洲花花公子的生活方式,像他菲亚特的朋友詹尼・阿涅里(Gianni Agnelli)那样。

在福特不思进取的时候,艾科卡抓住了机会。

其时,艾科卡似乎产生了超凡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

他代表着战后美国发展的驱动力,而且,他迫切地想要收获这种蓬勃发展的胜利果实。

艾科卡代表了一种美国式的浮华的自信。

他选择自己的道路,在亨利・福特二世身边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最终在福特公司培养了一批追随者。

当亨利对他投反对票的时候,他至少可以威胁到福特家族对自己所拥有这个公司的控制。

但他不仅仅是一个精于心计的公司管理者,在20世纪50年代他还年轻的时候,他就发明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汽车销售方法。

在1964年到1993年的29年间,艾科卡销售的乘用车种类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人--从野马汽车到微型面包车他都卖过。

当这一切在迪尔伯恩进行的时候,43岁的埃伯哈德・冯・金海姆正在潜心规划宝马的未来。

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机械工具管理人员,他在1970年被任命为宝马管理董事会董事长,提拔他的是宝马的控股股东、金融家赫伯特・匡特。

匡特让他负责管理保罗・哈恩曼(Paul Hahnemann),这是一位人气颇高、才华横溢的销售及市场开发负责人。

这一任命让公司内部的人大跌眼镜,也让众多宝马车迷甚感忧虑。

哈恩曼把对冯・金海姆的任命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学徒期。

但是,到1971年夏天,冯・金海姆就开始着手赶哈恩曼下台,他瞄上了一个意志坚强、引人注目的人,通用汽车的子公司亚当・欧宝(Adam Opel)的销售及市场开发经理,他想让这个人代替哈恩曼,这就是39岁的鲍勃・卢茨。

后来,冯・金海姆接手了一家欧洲最差的汽车公司,并在世纪之交将它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

实际上,在公众影响力方面,没有哪一个汽车品牌比冯・金海姆所领导的宝马更好。

他不在乎德国按资排辈的那套制度,在高级职位上任用年轻人,在汽车业内建立了第一个面向年轻人的豪华车品牌。

没有哪一位管理人员培训出如此多的未来汽车公司领导者。

因此,在21世纪的黎明到来之前,没有哪一个人对汽车业产生过如此大的影响。

他坚信汽车电子部件的价值,他还相信,制造过程中的灵活性是小公司保持独立的方法。

到世纪之交时,最成功的汽车公司都模仿冯・金海姆的做法。

1971年,本田宗一郎和冯・金海姆见过一次面。

他们各自的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成功可以互为榜样,而且二者都是从成功的摩托车制造商发展为乘用轿车制造商的。

在某种程度上,两个公司都有10年的发展历史。

本田公司作为摩托车制造商,是从1961年开始制造微型轿车的。

而宝马早在1928年就制造出第一辆汽车,但是,直到1961年,匡特从破产的边缘挽救了它,进行重组并推出1500车型之后,宝马才开始重新具备了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