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传奇 > 第7章 克莱斯勒的救世主(1)

第7章 克莱斯勒的救世主(1)

2025-03-30 16:53:07

早在1962年,李・艾科卡就差点进了克莱斯勒公司,而不是后来的1978年。

那一年发生了一场利益冲突丑闻,克莱斯勒总裁威廉・纽伯格(William Newberg)是那次丑闻的主角。

纽伯格在克莱斯勒的一家供应商公司中拥有股份,事情败露之后,他被辞退了。

芝加哥猎头公司海德里克・斯特拉格尔斯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签下了当时38岁的李・艾科卡,请他加盟克莱斯勒,担任执行副总裁一职。

那时候,艾科卡在底特律以外的地区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因为野马是在1964年才推出的。

不过,艾科卡负责福特汽车公司的福特分部已经两年,在汽车业界的名声正在逐渐提高。

对艾科卡来说,克莱斯勒的职位听上去不错,不过最后他还是拒绝了,因为他也很喜欢自己在福特公司的机会。

但是他告诉猎头说,如果有那种他能当老板的机会,请他们帮他留意。

克莱斯勒将这个职位给了一个名叫林恩・汤森(Lynn Townsend)的会计,在20世纪70年代这个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由于冒险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时,这个人是公司的CEO。

艾科卡后来想,如果当时我去了克莱斯勒,一切会发生改变吗?也许会。

但是,你不能问自己说,假如当时没有走这一条路,而走了另外一条路,你如今会在哪里。

你还可能已经死了。

1978年7月被福特公司解职之后,艾科卡在家赋闲了几个星期,在那段日子里,他主要是休息和反思。

有时,在位于布卢姆菲尔德山的有15个房间的层错式房子内,他会待在自己的书房里,吸一支雪茄,而他十几岁的女儿利亚(Lia)则在楼下的大厅里招待自己的朋友们。

他还会在整座房子里踱步,或者在利多休息室放松一会,这是他家中的一个酒吧区域。

艾科卡非常恼怒,但是这段时间对他并没有造成什么外伤。

很多工作机会都找上门来,他一点都不着急。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拜访,航空公司也对他感兴趣,商学院为他提供了院长的职务。

有报道称,在他被福特解雇之后几周内,先后有50多个公司邀请他担任CEO。

Radio Shack公司的查尔斯・坦迪(Charles Tandy)希望艾科卡能接替自己的职位。

雷诺公司CEO伯纳德・罕农(Bernard Hanon)也跟艾科卡谈,希望他能加盟这个法国公司,当时雷诺正打算收购美国汽车公司,以展开对美国市场的进攻。

艾科卡当时还有机会成为AMC的老板。

关于自己的未来,有两点艾科卡非常清楚:他想继续活跃在职场上;他想继续留在汽车业。

在汽车业内,他同时可以涉及到钢铁行业、玻璃行业和轮胎行业,他还在经销消费产品和国防用产品,他同时涉猎到众多的领域,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一个行业像汽车业这样丰富多彩。

不久,艾科卡就认识到,在同一个城市里、深陷困境的克莱斯勒公司,有一个机会将属于自己,他只需要等电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切早已经注定了。

李・艾科卡在1978年7月13日走出亨利・福特二世的办公室时,他当时也可以钻进自己的大洲Mark IV,直接开到15英里以外的高地公园(Highland Park)。

如果艾科卡希望能得到他在福特当二老板的那些年间一直在追求的那种绝对的权力,那么克莱斯勒是当时那个城市里的唯一一个机会。

而且,克莱斯勒也需要帮助,当时公司的情况非常恶劣,汽车卖不动,每一季度的亏损都在创新高,高筑的债台让每一个试图对它提供援手的公司都不得不三思。

1979年,《联邦贷款担保法》(Federal Loan Guarantee Act)实施,正是这一法令拯救了克莱斯勒。

当时,克莱斯勒在400多家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欠债累计已达亿美元。

1980年1月,公司几乎已经连一分钱都没有了。

艾科卡很快就在1978年8月为克莱斯勒提出了第一个建议--这是克莱斯勒董事长约翰・里卡多(John Riccardo)发出的紧急求救,里卡多工作太卖命,已经危及到了身体健康。

二人第一次会面的地点选在底特律的庞德酒店(Pontchartrain Hotel),他们采取了精心设计的方案,使这次会晤秘密进行,两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分别从侧门进入酒店。

但是,从实际上来说,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一次决定性的会晤是势在必行的。

李・艾科卡于1978年11月1日正式进入克莱斯勒公司,担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根据约定,里卡多在来年退休后,艾科卡将接任公司总裁兼CEO。

在宣布艾科卡任命的那一天,克莱斯勒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季度亏损亿美元,为历史最高点。

人们将艾科卡当成了救世主。

几天后,当他第一次参加管理委员会议时,其他的高管人员长时间地起立鼓掌对他表示欢迎。

但是,开始了正式的工作之后,艾科卡就感到不对劲了。

自从20世纪40年代的福特公司以来,没有一家美国汽车公司沦落到如此窘迫的地步。

艾科卡原来以为,无论如何,这家公司也会有某些方面与自己刚刚离开的那家公司能有一些可比之处。

但是他看到的这个公司完全是自己前所未闻的,这个美国第10大汽车公司看上去完全是由一群业余人士胡搞起来的,在1978年,克莱斯勒公司完全没有任何组织流程。

一位忙得不可开交的管理者既管生产,又管销售,这一做法让克莱斯勒荒谬地出了名的销售储备库状况日趋恶劣,他们并不是根据订单进行生产,而是抱有一种投机心理--为车找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