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个人风格(3)

2025-03-30 16:53:08

魔鬼老大手下的精通细节的精明小子对约翰・F・肯尼迪的年轻的最棒的、最聪明的内阁成员和高层员工产生了启发;但是,尽管亨利二世培养出了很多微观经理 ,他本人还是启发了一种新的美国CEO风格,这种风格被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借鉴。

亨利二世将授权变成一种艺术形式,但不是以懒人的方式去做到这一点的。

他对汽车业那种与生俱来的理解会让那些自以为很懂汽车、从而想轻视他的人摸不着头脑。

他有极强的集中精力的能力,前福特欧洲部的一位经理说,在20世纪80年代,他经常接待亨利二世,他能够抓住要点,通过提几个问题就弄清楚事情的关键。

他能在半小时内弄明白很多人花几年的时间才能弄明白的问题。

他非常善于激励下属,我对此深有感触。

能迅速地抓住要要点,这是亨利二世在他28岁的时候不得不开始打理一个他根本一无所知的公司的过程中学会的本领。

他成为那个时代美国最著名的实业家--直到20世纪80年代被艾科卡所取代。

历届总统都很尊重他,第一夫人们似乎也对他也很着迷,其中伯德・约翰逊(Bird Johnson)为最甚。

华盛顿的政要们让他感到厌烦,但是在那些权力掮客之间周旋,他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他比自己的祖父在当年最盛的时期时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他的作风是制定一个愿景,然后让下面的管理者拟订详细的方案,而他所制定的愿景通常意义深邃。

1976年6月,福特德国和福特英国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亨利将两个公司的高管人员召集到巴黎雅典娜饭店的一个房间,下令让他们成立一个新的泛欧洲公司,然后他就去勒芒观看公司的GT40在24小时耐力赛上的比赛了。

这些高管人员所成立的中央集权式福特欧洲部成为此后多年中,泛欧洲制造商的典范。

亨利很快就认识到,成功的关键不是用钱来跟自己人做对,长期担任福特副手及公司高管的布鲁斯・布莱思说。

亨利・福特二世从不需要深究细节,他总能洞察整体局势。

费迪南德・皮耶希外表给人的感觉是冰冷乏味。

在接受采访的正式场合,他有时在回答提问之前要沉默地踌躇几分钟,经常,在他开始回答前一个问题的时候,下一个问题已经提出来了。

他的一位前副手说:他显然不是一个善于激励他人的人,他会用自己无上的权力去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如果妨碍他,那你就完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马基雅维里(Machiavellian) 。

皮耶希经常跟自己的手下发生冲突,其数量超过了其他五人的总和。

他要么解雇他们,要么迫使他们在深深的挫败感之下主动辞职。

在他入主大众公司的前三年,皮耶希除掉了20多名高层经理。

人力资本的浪费简直令人震惊,一位曾在奥迪跟随皮耶希工作过的管理人员说。

他的方式--无论是出于有意的设计还是真实的想法--是创造一种令人生畏的环境,有一些完全是他设计出来的。

他一向行事非常秘密,另一位管理人员说,他总会在开会之前想方设法搞清楚你会在会议上说些什么,他想找到一些你可能不能确定的事情,然后据此来攻击你。

很多非常优秀的人在他手下都感到痛苦不堪,很多人最后不得不选择离开。

皮耶希跟大众公司的一些高管人员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1994年底,这些高管人员给监事会主席克劳斯・莱森(Klaus Liesen)写了一封公开信,他们说:这个公司正处于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的管理之下。

莱森让皮耶希收敛一些。

但是,对于那些能够适应他尖刻的管理风格的人来说,皮耶希又是一个有预见性的先知,他像一个圣徒--完全遵从汽车工艺设计完美性的理想。

他非常信仰佛教的禅宗,实际上,他对亚洲文化和心理学非常着迷。

我相信,我可以为一个日本公司工作,并成为一名伟大的工程师,皮耶希在自传中写道。

像汽车业中大多数其他有见地的西方人一样,皮耶希也有自己最喜欢的公司,本田将是我的首选,丰田次之。

他好像是对自己的手下施了催眠术,那些中了他的魔咒的人都变成了他坚贞的信徒。

在费迪南德・皮耶希手下工作,他们似乎感到,自己正在与费迪南德・保时捷的灵魂进行沟通。

他是一种返祖,恢复到汽车业初创的阶段,恢复到欧洲的汽车先驱和汽车公司。

美国的汽车先驱,例如亨利・福特和兰塞姆・奥尔兹(Ransom Olds),都在努力地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消除员工们的盲目崇拜,但是欧洲人则以一种难以接近、严厉苛刻的姿态折磨自己的手下。

皮耶希看上去似乎来自19世纪,好像他真的应归入康斯塔特(Cannstatt) ,某个深夜在某个饭馆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卡尔・奔驰(Karl Benz)和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一起吃晚饭。

同与约尔根・施伦普或毕睿德之间的共同点相比,皮耶希与古斯塔夫・奥托(Gustav Otto)和亨利・罗伊斯(Henry Royce)似乎有更多的共同点。

皮耶希将一种专注的心态引入了汽车业,这种专注是汽车业的创始人所不具备的。

人们能容忍他的古怪,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皮耶希,而且还因为他是一个天才。

他的大脑就像是架在高空的电线一样嗡嗡作响。

但是到最后,周围太多的应声虫让他再也提不起精神。

他解雇、流放甚至逼走了过多才华横溢的高管人员,包括他奥迪CEO一职的三位接任者--弗朗兹-约瑟夫・科特姆、赫伯特・德默尔(Herbert Demel)和弗朗兹-约瑟夫・帕福根(Franz-Josef Paefgen)等。

在这个过程中皮耶希将庞大的大众汽车公司变成了他自己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