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驸马传全集 > 第122章 力挽狂澜(7)

第122章 力挽狂澜(7)

2025-03-30 16:55:09

当前的局面是有目共睹,军兵也是十分的明白,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博。

如今这位知晓天命的驸马爷爷再次请的天命下来,自是群情激昂血为之沸,呐喊一声便往东门涌动。

李二演了一回神棍,本还准备再发表一篇慷慨的演说的,看士卒不受驾驭的齐齐涌动,顿时慌了手脚,急忙阻止:你们错了哩,不是去东门,是去西门突围……爷爷……兄弟,你不是说去东门突围的么?怎能去得西门?出了西门可就不是咱们大宋的地界儿了。

刘十三以为李二慌乱出错,急忙提醒。

自然是要去西门的,前番说的东门突围不过是虚晃一枪罢了。

李二知道军中有西夏的细作,故意放出东门突围的风声,好将西夏的军马尽量的调度到东门,好趁势破西门而出。

一者是声东击西,二者西夏大军定然料想不到宋军会突入西夏的地盘,防范必然松懈。

好容易拢住大军,说明从西门突围是天意之后,李二亲自统帅两千火枪兵,命人开了城门,往西突围。

嘿嘿,便是西夏在军中安插了细作,也是为我所用,咱也玩一把蒋干盗书。

看李二得意的奸笑,刘十三方才明白过来,翘了拇指称赞:兄弟果然是神机妙算,果然是做驸马的料子呐。

李二实在想不出神机妙算和做驸马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一脚踢在刘十三屁股上:好生理会些,莫叫西夏人砍了你的脑袋,我可不想有个无头的兄弟!刘十三胸中一热,笑道:我这命贱是贱了些,却是硬铮的很。

三万宋军如同汪洋波浪滚滚而出,腾腾杀气翻涌奔来。

黑夜之中撞倒夏军寨门陡然杀将出来,还真是收到奇效。

西门本有大几万的夏军。

前番宋军突围已调走大半,如今李二玩一把声东击西,夏军收到细作的谍报,以为宋军必然拼死往东冲突,又是调走不少,受到宋军的猛烈攻击,猝不及防之下。

直接为宋军杀将进来。

宋军士卒早就憋地屈了,这一路冲出,自然是人人骁勇,个个争先,一片喊杀声中。

接连冲开七八层营帐,劈翻五三名虎狼之将,直杀入夏军营正中。

敌人乍闻战鼓之声,惟知悚惶奔走逃命;一时间哪里分得南北西东?仓皇之中自家别个亦辨不分明,胡乱的东冲西走。

网.电脑站www.16k.cN睡眼惺忪的大将不着盔甲的出来。

当即便被厉斧劈破天灵;赤足的校尉南北奔逃,顷刻间连肩拽背的着了刀子;骑兵找不见鞍马;步兵寻不到刀枪,好一派大乱。

慌乱中夏军冲出一员大将。

弹压住仓皇的士卒,收拢了四散地逃兵,稍微集合人马,发生喊冲将过来。

双方距离太近,李二唯恐弓箭误伤,急吼吼的大叫:火枪兵,上!两千火枪兵看别个酣畅淋漓的杀敌,许多宋军裤腰带上都别了好几个首级。

早就按捺不住,听得主帅呼喊,立刻按照李二嘱咐的那般站成两排。

那西夏大将也是悍勇无匹,一骑当先的纵马而来,身后地西夏士卒大受鼓舞。

齐声呐喊跟随着压将上来。

突火枪的点火速度甚是缓慢,眼看着那西夏大将冲的近了。

还不曾发射。

但见着大将头戴凤翅盔,身披黄金(黄铜)鱼鳞甲,外罩大红袍,紧扣狮鸾带,座下青骢马,提了口大环刀狂吼着杀将过来。

李二心中焦急:这该死的突火枪怎么还不发射?正焦虑之时,猛听得密集的爆裂之声,突火枪声如迅雷一般,喷吐出千条火焰,黑夜之中便似道道闪电一晃而过,映地夜色为之一亮。

乒乒乓乓的巨响声中更是硝烟弥漫,几不可视物。

那西夏大将乍一听闻如此的动静,战马当即受惊,人立而起,将马上大将掀翻在地,身后地夏军亦是被惊的呆住,剧烈震慑之下齐齐的止住脚步。

难道宋军手持的是仙家神器?怎的有如此声势?李二等的就是着一刹那的惊慌,宝剑一挥,高叫道:速速擒敌!旁的士卒上去,将呆若木鸡地夏军抹肩头拢二臂的拿住,尤其是那方才还威风凛凛的西夏大将,更是捆绑的如同肉粽一般。

宋时生擒一名敌人,远比取敌首级的功劳为大,那些火枪兵头一遭出战便生擒活拿了敌军,实在是大为得意。

活捉了敌军大将,宋军士气更盛,直如似摇头狮子下山冈,又似摆尾狻猊战豺狼,个顶个地以一当十,逢敌卒便砍,见夏将就劈。

只杀得夏军哀哀叫苦,咽咽悲声,上前的小校尽数倾生,目下地儿郎几多丧命。

夏军抵挡不住,弃了金鼓铁矛四散逃命,几番恶战之下,一派败军漫地而走。

永乐城西愁云荡荡,哀号声声,夏军尸横遍野,血溅成渠。

宋军杀的发了性子,四下狂追,若不是李二及时收拢,便真要将敌人赶尽杀绝。

禀报李大将军,发现敌军粮草辎重,器械马匹,如何处置还请将军示下。

宋军小校见打了胜仗,对李二愈加的敬重,口里的大将军也叫的真心实意。

粮草每人携带一些,余者尽皆焚毁。

辎重器械全都烧了,马匹咱们自用。

打了胜仗就是不一样,李二感觉自己指挥起来也得心应手了许多。

士卒得令而下,火枪兵可得了势,放火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片刻之间,便见几处火头起来,在夜色之中便如稀落的星辰一般,功夫不大便是焰吐烟从。

火本是五行之内最为无情之物,顷刻泼泼喇喇烧将起来,顿时千里红尘四野通红,直如天地间飘舞的云彩一般。

活似周郎赤壁鏖兵,又赛霸王阿房纵火,一发不可收拾。

距此地最近的是何所在?李二对于这一代的地理并不熟悉。

禀报大将军,北方二十五里便是嗣武寨,西夏人成为儿城的便是。

李二威风凛凛的说道:兵发嗣武寨去者……那传令兵急忙提醒:大将军呐,那嗣武寨是西夏人的地盘……其实宋军早就是四面受敌,到处都是敌军,去到哪里的分别并不是很大,关键的是赶紧的离开此地,趁西夏军的主力还来不及调动之际稍做喘息,当然要去最近的所在。

全军即刻启程,不可延误,辰时三刻之前到达嗣武寨。

抢的便是速度,时间就是生命在这个时候得到最好的诠释。

大将军,这些俘虏还有两千余,带着也累赘,又要防他们倒戈,不如……那士卒将手在颈子里一划,做个杀人的手势。

李二心中一紧,这可是两千条人名呐,虽然现在还没有《日内瓦公约》,更没有优待俘虏那一说,如今虽然说是两国交兵,终究算是中华民族的内战,能不杀还是尽量不杀的好。

当然李二是不能这么说的,稍一沉吟说道:两国交兵,各为其主,西夏军兵也算勇悍,英雄为国尽亡生,血水滔滔满地红,今日杀伐之气太重,若是再杀手无寸铁之人,实在是大拂上天好生之德,还是留下他们吧。

李二原本以为一众的士卒会有反对的言辞,不成想众士卒根本就是没有二话的执行自己的命令,只是押解了俘虏前进。

两军交战,尤其是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是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这样的记载在史书上不胜枚举,莫说几千俘虏,就是几万几十万也是一样砍的人头满地。

那些西夏俘虏听闻宋军不杀,欢喜的紧了。

李二心思灵活,想了想命人把那西夏的大将提来:你叫甚么名字,是何官职?那西夏大将还被捆绑,神色委顿,以为李二不过是放过一众的士卒,断然没有放过自己的道理,虽然没有跪地求饶,也是不曾如史书上的忠烈之士那般的破口大骂,黯然说道:败军之将梁格嵬,夏国国舅,官居梁王,夏中路军监军使。

将军能饶我儿郎不死,真是好胸襟,本王自愧不如。

此一战之后,小将军定然名扬天下……刘十三在一旁大叫:你这番子忒多的屁话,难道只有打败了你才能出名?我家将军乃是大宋驸马,本就名动天下的。

梁王仔细看李二一眼:小将军莫非就是传说中力博牛怪祈请天命的宋国驸马李二?李二想不到自己还是个国际名人,亦是大为得意,为了保持风度只是微微点头:不才正是。

盛名之下实无虚士,李将军一介文人能败我,果真便是有通天手段的,方才火光乍现声响动天的迷人耳目之物可是神器?李二想不到这西夏的大将军还真的把突火枪当成稀罕物件儿了,微微一笑说道:天机不可泄露。

见李二说出天机不可泄露的话语,梁王更加的相信李二具有莫大神通的传言:败在将军手下,不算为耻,将军要杀要剐,我是毫无怨言。

李二说道:本将军是想将一众的人等统统杀死的,体念上天好生之德,给你一条活路,只要你们帮我一个小忙,我便绝不杀俘,且衣食周全不会虐待于尔等。

若是你不依,嘿嘿,须怪不得本将军手黑的。

第123章 力挽狂澜(8)(今天家里有事,更的晚了)我如何能帮的将军?若是能够保全我儿郎性命,便是做些许的牺牲亦是值得,若是叫我叛家叛国,却是休提。

梁王知道李二定然是要利用自己谋取利益,心中万分忐忑。

李二忽然感觉自己甚是狡猾,尽量保持了脸上的微笑:叛家叛国是提不上的,本将军欲取嗣武寨,若是趁夜突袭,想来也是不难得手的。

我军的战力你是见过的,嗣武小寨能堪我大军雷霆一击?奈何本将军是宅心仁厚之人,却是不愿多做杀伤,只要你帮本将军赚开寨门就是,入城之后,绝不行杀戮之举。

若是你不愿如此,这两千俘虏的性命能不能保不说,你的性命是铁定难全……梁王沉思半晌终于开口:也罢,就依将军所言,但愿将军少做杀戮,谨记前言。

嗣武寨只能算是一个大的前哨,不过几千的西夏军马,硬来肯定是拼不过宋军,还不如依了李二的言语,也好保全那些士卒的性命。

更重要的还是人性问题,自家的性命远比别人的命要金贵,别个人纵是死上千百回也不能叫自家死一次。

梁王虽然说的冠冕堂皇,其实还是怕李二砍了自己的脑袋,阶下之囚只能寄希望于胜利者的仁慈,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被俘之后,宁折不弯、叫骂而死的忠烈不是没有,终究是少数罢了。

李二谨慎的问左右:可有西夏的大军追赶?不曾有大军追赶,想来西夏大军一位将军是佯攻西门,还在傻乎乎的在东门等咱们突围哩!将军真是神机妙算,略施小计便胜百万雄兵呐!虽知道是马屁,李二还是听的舒服,不过还是清楚自己的能力,远到不了略施小计便胜百万雄兵的地步:赶紧的换上夏军地衣衫旗号,咱们夜取嗣武寨。

宋军笑嘻嘻的剥下俘虏的号衣皮帽。

换在自家身上:嘿嘿,西夏人的衣裳硬是要得,都是软皮子的哩!比咱们的布衣可要暖和许多。

这皮帽也好,等不打仗了,俺揣几顶回去给家里的娃子。

二十多里地路程转瞬既至,李二名人胁持了梁王,以装扮城成夏均模样的部曲叩关叫城。

嗣武寨也是新建,无论规模还是坚固程度都难于永乐城比肩。

夜色之中,隐约见到有几处哨塔透出灯火,城上不时有来回巡视的军兵。

城上的军兵犹自晃忽了火把,梁王已在城下叫骂:速速叫没罗卧沙开门来,本王到了。

…Wap.16K.Cn那城上的军兵看地分明。

果然是西夏的大军,为首的正是梁王,急匆匆的前去禀报城中主将。

想来梁王在西夏是颇有权势的,片刻功夫,嗣武寨地主将没罗卧沙便亲率队伍开城迎接。

小将见过梁王爷爷。

怎的此时回来?永乐战事已定了么?梁王青剌剌的脸色,随意点头道:嗯,永乐城已开。

本王欲速速回京觐见太后。

西夏都城帝后争斗又来已久,没罗卧沙自然知道,梁王作为太后派地重要任务,当然不能坐视。

没罗卧沙命人开了寨门,伪装的宋军鱼贯而入。

梁王爷爷,怎这许多的宋军服色?没罗卧沙诧异的很。

李二上前笑道:你叫什么门罗什么傻来着?俺们不着宋军服色着什么服色?没罗卧沙感觉事情蹊跷,仔细端详李二:你是何人,敢直呼本帅名讳?原来还是一方大帅。

这遭算是逮到大鱼的,李二笑嘻嘻的说道:原来还是个元帅,好,高的很呐,弟兄们好生伺候着……早有宋军近卫如狼似虎的扑将上来。

将没罗卧沙按倒在地。

没罗卧沙这个时候方才明白过来:你们便真地宋……还不曾说完,嘴里已被士卒塞进麻核。

绳捆索绑的拿了下来。

兄弟,永乐城真的开了?西夏士卒问宋卒。

自然是开了的,要不开我们怎么过来的。

宋卒答西夏卒。

打地烈不烈?有没有立功受赏?受赏还不曾,立功却在眼前的。

说着宋卒便拿下西夏卒。

这是开甚地玩笑?你拿我做甚?宋卒将西夏兵绑了,嘻嘻笑道:你还看不出我是宋人?真是笨的紧了,哈哈。

一众的夏兵在黑夜之中还不知晓缘由,已被缴械,嗣武寨易手,李二兵不血刃占领嗣武寨。

终于突围出来,李二命士卒就地修整,稍做喘息。

下一步该当如何,李二心里是半点准备也没有,只能和心腹刘十三商议。

兄弟,下一步该当如何?刘十三一脸人畜无害的模样:驸马兄弟你莫问我,我若知道下一步如何遭就做大将军了。

既然你是大将军,该当你来拿这个主意才是。

咱们虽暂时脱了永乐的围困,这嗣武寨也是险地,万万不可久留。

嗯,不可久留!刘十三说的话根本就没有经过考虑,只是随声附和而已。

李二也不再和他商议,倒背了双手驴拉磨一般的转着圈子,心里琢磨着主意,由于没有丝毫的经验,预先不曾做过任何的战略部署,到这个时候便是真不的知道应该何去何从。

禀报大将军,那没罗卧沙不住嘴的叫骂,引的一些个俘虏骚动,正在弹压……我去看看。

那没罗卧沙虽然被缚,却是不服,被捆在柱子上依然叫骂不休:姓梁的,你投敌卖国,背后下我的刀子,必然不得好死,太后若是知道,必剿你满门……梁王羞愧的满脸通红,沉默不语。

如今身处敌境,又有这么许多的俘虏,可不能由着他叫骂,万一那些俘虏暴动,少不得又是一场大麻烦。

你叫什么来着?李二来是记不住没罗卧沙的名字。

本帅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没罗卧沙便是……哦,你叫没有我傻,怎么取这么个难听的名字?众人听得,哄堂大笑。

你这宋猪,今日辱我,过不了明日,我左右大军到来,叫你死无葬身之地……没罗卧沙说的也是实情,永乐的西夏大军距离这里太近,西夏的祥佑军司和左厢神勇军司都在附近,都不过两百多里的路程,若是合围,宋军便是插翅难飞的局面。

这更加坚定了李二尽快离开嗣武寨的决心:本将军不欲多做杀戮,你若是归顺我军,可留你性命……没罗卧沙大怒,费力吐出口水:我呸,叫我做那反复的小人,你是做梦!李二笑嘻嘻的凑近问道:真是不降?我嗣武寨没有投降的不肖之卒,,若以苟且偷生换我投降,天下英雄必笑我为无常之辈。

此城一破,本帅便有了尸骸残暴的打算,任凭你舌辨悬河也难……李二看他说的慷慨,而那些俘虏也大有激昂之色,知道再也不能仁慈,大声喝道:砍了!刘十三早就按捺不住,轮起大刀,兜都剁下,颈项间冲起三尺热血,没罗卧沙人头落地。

眼看着主帅丧命,那些个俘虏发出一声惊呼,俱为之震慑,李二厉声道:还有哪个欲做英雄的?本将军成全于他!刀子上的鲜血亦在淋漓的滴落,刘十三没有砍人的经验,溅的自己满身满脸的鲜红,擎着大刀高叫:还有哪个不怕死的,言语一声,老子送他上路。

古代的军士大多本是寻常的百姓,为官府拉丁而来,大字一识一个,更没有多少家国的概念,若是打顺风仗还好,若是做了俘虏就暴露出百姓的弱点,一个个胆小如鼠。

一众的俘虏看刘十三狰狞的模样如间恶鬼,听他尖利的嘶叫更是惧怕,哪个还敢出声?为血腥震慑,一个个噤若寒蝉。

西夏本是边陲之地国小民稀,自建国以来便是兵联祸结,内部征战不断,又两次于辽国开战,数次于大宋争锋,兵力消耗极其巨大,不得不临时拉壮丁充数。

毕竟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这些俘虏很快被震住。

对于这个效果,李二很是满意。

看这些俘虏都老实下来,李二立刻换上笑面佛的模样:这便对了哩,大伙儿都安份些,听从我的号令,我便保证大伙儿的性命。

谁家没有父母兄弟,哪个没有妻子儿女,只要仗打的罢了,我就放你们归家。

若是哪个妄图行不轨之事,没罗卧沙便是榜样。

距此最近的是何处所在?可不能漫无目的的瞎转悠,李二问身旁的军兵。

最近的便是夏州了,距此一百多里的路程。

夏州城防如何?李二问脸色苍白的梁王。

梁王颇为尴尬的说道:夏州是本王……是我的驻地,当还有两万多军力。

李二转头命令士卒:将粮草器械尽量多带,其余全部焚烧,我军即刻开拔。

天色刚刚黎明,映着初升朝阳,西夏费尽心机营建的前哨堡垒嗣武寨化为一片火海。

宋军开拔往夏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