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驸马传全集 > 第七十三章 风云前奏

第七十三章 风云前奏

2025-03-30 16:55:07

左右天意自是不能,李二至多也就是将圣上勤勉政事为国操劳之情告于上天,多为圣上说几句好话罢了。

李二看神宗皇帝是在担忧此事,忍不住的小声说道:以臣浅见,上天还是可能会眷顾于陛下的!神宗皇帝如同得到了某种保证似的,立刻大为喜欢,脸色很是欢畅,孩子一般高兴而去。

这一天当中李二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大宋王朝的高层走马灯一般的来到之小小的驸马府,李二也是疲于应付。

此时已是子夜十分,九天之上星辰闪烁,皓魄空中明月高悬,李二一想到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人儿也是纷纷有求于己,大为畅快,低吼一声:刘十三过来。

奴才在了,爷爷有甚吩咐!我这就要去炼丹房请示上天,查看我大宋的气数,你要好生的为我把守房门,任何人不得靠近。

李二再次强调:不论是谁,要是靠的近了,当即拿大棒子撵走!兄弟,那贼女人绿蕊老是在炼丹的屋子附近转悠……李二很的厌烦那个叫绿蕊的公主心腹,当即把嗓门儿提高了八度:不管是谁,不得靠近。

事关我大宋兴衰,便是圣上驾临、太后亲至也要撵的远了。

刘十三本是个小的甚至没有名字的太监,在和李二的互相照顾中逐渐的成为李二的心腹今日见这么多的大人物纷纷拉拢自己的这个好兄弟,刘十三感觉到李二绝对是个有大本事的,看李二连皇帝太后都不许靠近,唯独要自己在房门处把守,分别是把自家当成心腹,给予了莫大的信任。

刘十三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豪迈,心道:驸马爷爷以国士般待俺,俺定以国士之礼报之。

遂手持了大棒子,煞是提气的站在那里,自我感觉非常的良好。

长平公主还真的没有过来偷窥,非是惧怕刘十三手里的棒子,而是唯恐偷窥之后再惹的上天责罚,干系到大宋的气数和神宗的皇位,长平公主亦是老老实实的不敢造次。

等李二出来,已是更交四声之时,母亲喜儿等人都在眼巴巴的等着,春娘和长平公主罕见的一起奔了过来。

长平公主等了大半夜,看李二过来,焦躁的问道:驸马,怎样了?春娘等长平公主先开了口方是怯怯说道:公子乏了么?不若先歇息歇息……反正我是对上天说了圣上许多的好话,至于如何裁决便不是我等凡人可知的了。

看李二实在疲惫不堪,长平公主终于忍住没有再问,以罕见的温柔腔调问李二:热汤还煨着哩,驸马是否先去洗浴?罢了,又饥又渴,身子乏的厉害,便歇息了吧。

李二头一回感觉到长平公主还是个女人,心头一暖,看来长平公主还是有温柔一面的,虽然这温柔比夏雪冬雷还要稀罕。

你们这些个泼奴才,还不速速去准备酒食,没有听到驸马说要安歇的么?直接送到寝室来,跑的慢了本宫打断你们的狗腿。

长平公主的温柔真是比昙花绽放还要短暂,立刻又为大声的呼奴喝婢所破坏。

李二乏的瘫软在椅子上,长平公主喝退了奴婢,亲自把盏,擎了琥珀盏送到李二的口边:驸马用些荷芽酒么?李二顺势一饮而尽,用了几口酥溜干贝,长平公主又一次的哺酒。

有公主在一旁伺候,李二甚是惬意,俯身饮了。

长平公主轻轻的抚摸这李二着手,俏语温存的说道:我这次做了错事,说不准上天是要撒灾的,驸马有没有对上天帮我美言些个言语?既然干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李二都能帮的上忙,想来帮长平公主美言几句不是难事。

长平公主虽然是跋扈惯了的,打心底还是惧怕上天的责罚,不要说是天雷轰顶,便是水火侵体刀斧加身也是了不得的灾祸。

李二嘴里满是各色佳肴随口说道:公主放心,自然是帮公主美言了的。

长平公主大为喜欢,俏语低声的相陪相笑,并着肩相倚相偎,以粉脸挨挨擦擦李二的面庞。

不知不觉间酒至数巡,李二已是半酣,长平公主更是色情微动。

一对眼儿便如秋水一般的满是春意,檀口轻开的带着风情月意:驸马这么些日子有没有想我?李二看她言语轻佻酒晕潮红,知道她的意思,奈何心底还记这公主的狠毒,又是身子疲惫,遂道:罢了,我身子实在是乏的紧了,今晚需要单独睡眠,明日里好去光禄寺做大事情,公主且先安歇了吧,我自去外间睡觉。

这一回公主虽然春心盈盈,还真的没有如往日那般撕扯李二的衣裤,十分温存百般解语的轻声说道:驸马且在此间安歇,我去到外间好了。

长平公主命下人撤去了酒食,又看着李二脱了外面的大衫子并鞋袜,上了床榻躺下,这才款款而出。

门外廊影里的春娘看里间熄了灯火,又见长平公主独自出来,知道李二是独睡。

心里没来由的一丝甜蜜,蹑手蹑脚的回到厢房睡觉。

一夜无话。

驸马醒来,驸马醒来,李二正睡的香甜被人唤醒,睡眼惺松的一看,却是长平公主。

看外头天色甚明,问道:甚么时辰了?过了辰时的,方才嘉王的人来催过驸马一回,叫本宫撵的走了,圣上又派人来催……还有一个多时辰的功夫,李二急忙起身:圣上想是早已去了光禄寺,我这便去。

我的儿,用些饭食再去,空了肚皮怎去半事情?母亲已经把酥油糕饼端了过来,不管不顾的就往李二嘴里塞。

在出席这样的正式场合的前夕,众人才发现李二竟然连件像样的官服也没有,现做显然是来不及的,无奈之下,母亲和长平公主一道把李二打扮成了俊秀的文士模样镶蓝边儿的开襟袍子穿得楚楚,一块文士巾把头发拢住,方马口的鞋儿着得齐整,活似是那要前去相亲的秀才一般。

驸马不必心急,于我坐一乘轿子前去便是。

长平公主说道。

你也要去?我亦是先皇的子孙,自是要去的。

为赶时辰,李二于长平公主钻进了轿子急匆匆的启程,却听的母亲还在后面叮咛:我的儿,兜子里给你塞了俩糕饼,记的食……七十二章 天命归属*漏传本章~不好意思~我大宋天命属火,本位在南,遇水而克,谓之北水克南火。

李二现编现卖的神神叨叨,反正大宋王朝是要南迁成为南宋王朝的,以后不管是亡于金朝还是亡于蒙古,都是从北方来的民族,就算后世之人考校起来,李二说的也不算是差了。

其实从宋太祖时期,为配合消灭南方各国而进行的宣传当中,就曾经无数次的宣扬宋朝是天火降世,注定煅炼天下。

而前朝和本朝在对西夏的战争中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因为西夏在西方,按照五行之说应该是属金才是,刚好应了南火克西金的说法,借以来提高民心士气。

其实五行之说未免玄之又玄,那时古人大多深信,也就推而广之的成为正统理论。

圣像有损自然是上天之警示,太后也曾说过,是公主偷窥了我炼制仙丹之法才惹出如此的祸端。

女子者阴人也,本性属水,自然是祸端起于女子。

对于自己如此这般的搬弄是非,李二多少还是有些愧疚的,不过想起长平公主的种种作为,愧疚之心也就淡了许多:此紧要关头,圣上都有所取舍才是……李二故意将语气一顿,看神宗皇帝的反应。

皇帝历来便是最善于舍弃之人,于皇位相比,甚么亲情,甚么道德,全部可以弃如敝履的。

神宗皇帝试探的询问:驸马可是说要……要公主与太后承担责任?上天震怒,江山易色这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太后最是清楚,却是丝毫不做避祸之想,反而挺身而出:想世间之人哪有不死的,哀家贪求长生,本是违了天和的。

若我儿皇位稳固,若大宋社稷繁盛,便是泼天的罪责哀家也担的!果然是应怜天下父母之心,为了儿子的皇位,老太后果然是有大担当。

疾风知劲草,危难现英雄!不到紧要关头瞧不出人的性情,太后虽然老迈,却胜须眉十倍,令天下蛾眉失色。

真不愧是巾帼英豪,女中丈夫。

反观长平公主却是低头不语,畏畏缩缩的不敢主动承担责任,浑不见往日的趾高气昂。

李二亦是有心叫长平公主出丑:上天有眼,最是公道,断不会冤枉无辜之人,亦不会放过有罪之徒,公主亦要有所担当才是……驸马……驸马要我如何担当?长平公主不清楚上天会降下什么样的惩罚,说话的声音都颤了:老天要如何对待本宫?看长平公主恐惧,李二心中大快,索性吓她一吓:至于上天如何对待公主,我亦是不知的。

若是平日里公主多行善举,想来上天亦不会重责,不过是减些阳寿,撒些灾病而已;若是公主做过有悖天和的事情,只怕上天是要重责的……如何重责?长平公主万分紧张的问李二。

或是水火侵体,或是刀斧加身,许是病痛折磨,许是血光之灾。

李二故意抿这下唇说道:若是那罪责深重之人,便是要直接以天雷轰顶而魂飞魄散,那日长春宫的天雷地火威力如何,我也不必多说,想来公主心里已经有数了的。

那天雷地火之威岂是血肉之躯可以抵挡的!闻听李二如是所言,唬的长平公主花容失色,声调便如铁片磨瓷器一般:本宫……我……我不敢担当……我是不敢的……皇帝哥哥救我……长平,为兄的可曾亏过你?怎的叫你替为兄做回牺牲便也推三阻四?神宗皇帝面色一沉:何况这祸事本就是因你而起,事到如今,为兄的也说不得了……母后……长平公主言神宗皇帝要拿自己做牺牲,是真的怕了,当即哀求太后。

长平我儿,你出身天家便要有天家的担当,你以为锦衣玉食颐气指使的日子是凭空而来的么?太后抚摸这长平公主的头发:天家人自要有天家人的气魄,莫做这小儿女的惧怕之态,凭白的叫人耻笑。

母后,那可是要天雷轰顶的……母后……长平公主哭泣不止的哀求。

妹子,平日里你胡闹之时,为兄的总是由了你的性子,如今之事干系重大,却是由不得你了。

神宗皇帝面色如水一般的沉静,对哭闹不休的长平公主道:明日里驸马祈天之后,不论如何我都要把你关押进宗正寺,万一上天不再眷顾于我,也比让嘉王等人处置你的好。

宗正寺?不要哦,哥哥,我要去到宗正寺是受不了的……李二想的没有错,宗正寺不是什么寺庙,而是和清时的宗人府一样的性质,是专门惩戒宗室子弟的地方。

哀家甘心接受上天责罚,公主么……圣上自会罚她,太后问李二:如此可消天怒否?如此这般,不过是显示圣上的诚意,至于天意究竟如何,又岂是我等凡人可测的?李二话头一转:然李二我定当竭尽所能为圣上祈福,希望上天能回心转意重新眷顾圣上。

太后本是不信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自从自家为李二起死回生和景灵西宫时间之后,却成了天命论的忠实信徒,深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安排。

天意已成,唯恐难以左右上天,力挽狂澜便靠驸马了,无论成败哀家都要谢过驸马之一回的。

明日正午时分,宗室子弟并后宫人等会同群臣,齐往光禄寺看驸马祈天请命,是非成败在此一举。

万望驸马准备周详,若有幸蒙上天眷顾,朕必不吝封赏。

神宗皇帝忽然记其李二并不要什么封赏,有些尴尬的说道:非是朕以高官厚禄为诱惑,总是不会忘记驸马的功劳的……李二知道自家就要回去阳谷,对于什么赏赐也不在意,洒脱的说道:夜色已晚,臣尚需准备明日祈天所需之物,圣上且请回宫去吧!既然一切都是天命,太后反而要平和一些,起身前行。

神宗皇帝终究是放不下,临行之前小声的问李二:驸马朕的能够左右天意么?有得几分把握?*关于大宋的国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在大宋开国之时,宋太祖确实宣扬锻炼天下的宋火论调,而在有些资料中却说大宋是天水之朝,这种事情也不好论证,本书取的是前者。

呵呵,娱乐精神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