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冲森中国企业成长的5大坡顶困境[J]经理人,2008(8)李春辉,彭甜甜格兰仕:世界工厂的营销转身[J]新营销,2008(8)实证案例——格兰仕:试图走出坡顶困境格兰仕是遭受商业模式坡顶困境的典型企业。
在微波炉市场,格兰仕的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都是业内第一,具备规模和成本优势,进而形成价格优势。
由此凭借价格屠刀所向披靡,依靠总成本领先战略且只用五年时间就成为行业巨头。
现在面临的发展瓶颈是有规模但回报率不足。
格兰仕究竟怎样才能既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又能得到更多实惠?外界一直难以给出答案,格兰仕自己却在不断探索,试图从大家电切入,以点亮新的希望。
由价格屠户向品牌先锋转变20世纪90年代,格兰仕自创世界生产车间模式,奉行贴牌战略和苦行僧式的低成本扩张模式,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生产环节,舍弃自己无力顾及的研发、营销环节,迅速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微波炉制造大王。
然而,在格兰仕价值摧毁理论的引领下,虽然将竞争对手逐出了我国市场,但格兰仕的利润也在搏杀中不断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格兰仕不得不谋求商业模式的转变。
提价是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表征,这也成为其打造品牌的一个标志。
2007年,格兰仕执行总裁梁昭贤正式对外宣布,将该年定为品牌年。
格兰仕由此进入了从全球制造中心到百年企业,世界品牌的过渡期。
由大力整合装备向推行人才航母计划转变1998年,格兰仕将自己定位于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中心,提出从竞争走向竞合的理论。
格兰仕因此与250多家跨国公司携手,整合了大量优秀的装备和技术,依靠我国市场廉价劳动力等优势,将生产成本控制到最低。
但在2008年,市场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材料上涨,渠道商不断侵蚀制造商利润;LG等跨国公司已将生产线搬到了我国,他们的人力成本已经与格兰仕无异,正不断侵蚀格兰仕的市场。
资料显示,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LG已经逼近格兰仕,双方共同占据微波炉市场60%左右的份额,美的、惠尔浦和松下瓜分了剩余的市场。
为此,格兰仕集团提出了人才航母计划,此计划目的在于招揽营销、管理及技术骨干型中高级人才,计划不仅仅限于内地,格兰仕集团常务副总裁俞尧昌曾表示:有经验的台湾人才和港澳人才也是招聘对象。
正是这个计划,将志高商用空调总经理潘亚平等行业精英归于格兰仕旗下。
不过,在试图走出坡顶困境、推行一系列新战略的同时,格兰仕集团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转变的阵痛,遭遇到了突围的困惑。
2008年以来,格兰仕集团在空调市场仍不免频出惯用的招数应付危机,从而给外界落下口实。
或许,这就是企业要走向进一步成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第三节陷于坡顶困境中的企业是通往天堂还是走向地狱面对困境,如履薄冰的我国企业将何去何从呢?无非只有两种结果:一是缴械投降,灰飞烟灭;另一种结果就是奋起突围,涅槃再生。
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一批批中国制造应声而倒。
这一现象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尤为明显,其中不乏知名企业。
2008年珠三角8 000家企业倒闭或转移、2008年大萧条,东莞当地每天倒闭一百家企业、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类似这样的报道人们早已屡见不鲜。
自2007年以来,由于陷入资金链危机而消失的部分企业家不在少数。